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以及尊严。纵观古今,关于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的话题有很多,也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对于人生的价值和生命话题进行了阐述,其中,道家学派对于这句话记得阐述较多,比如说,道家先祖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对生命话题的阐述是这样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阐述无生命的起源问题,而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子,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阐述,有了其他的见解,在他的具体言论中提出了"尊生"的思想。本文就通过具体例子,详细解读庄子对尊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86-87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庄子》一书中,他以寓言故事的言说方式,表达了对生死问题的基本观点。以马丁等人提出的评价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庄子》寓言为文本语料,观照庄子有关"生死"主题的探讨,可以窥见庄子对生与死问题的个性化的言说方式和评价态度,领悟庄子的生死观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5):88-89
中西方小说中对于死亡意识的行成,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人经验的不同,作家们有着不同的"死生观"。然而归根结底,对"死"的表现都是基于"生",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刻感悟使得作家们对死亡心存敬畏,旨在探究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深的维度,体现出生命的更高价值,这也是文学之为"人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庄子·知北游》有日:"人之生,气之聚也."这一句话说的是人"生"的状态对"气"的要求,且所要求的"气"必须是"聚"的.若以一种更深邃的眼光来看待和读识这句话,似乎是在揭示人生乃至人类社会总体的某种本质的需求问题. 那么,人类的本质需求是什么?无论对于先秦的庄周及其爱徒们,还是近现代后的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当代科学,无疑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希望得到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洪琳 《建造师》2010,(7):394-395
本文就《庄子》内篇文字探讨庄子对生与死的看法,力求摈弃外来思想影响,从内在心理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庄周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顺其自然的接受,而不应该好生恶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5)
<正>偶然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被坑了很多年,原来这些名言都有后半句……》,读来觉得很有趣。于是乎,我也来凑个热闹,说说那些一直被我们误解的名言,以及它们不为人知或者被选择性遗忘的后半句。一、读书还是不读书,这是一个问题……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里面引用了庄子的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者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
先锋作家余华的《活着》描写了福贵的一生,亲人一个个离去,但是福贵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活在被死亡包围的阴影中,这正是余华想表现的"向死而生"。作品在诠释命运荒诞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生命意识:人在死亡轮回中爱和人性强大的力量,在面对苦难和死亡中的坚忍不拔。作品描写了人性的善,这是余华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他对生命的重新认识,福贵一直在找活着的希望,这也是作品的主旨,为普通善良的生命寻找活着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大家都知道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那是因为他要从根本上拯救中华民族。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我们也是要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去维护生命、珍爱生命、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书写快乐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包含着朴素的生命哲学意义。恩启都之死引发吉尔伽美什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是对神所规定的命运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是史诗中人本主义英雄思想的放大,折射出苏美尔人重视今生而非来世,以及渴望通过建立不朽之功业超越死亡实现精神不死的生命意识。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在当下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死观,死是生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死亡并不是和他人关系的终结,祭祀行为就是生者延续与死者关系的最重要方式。但现代墓园在发展中因为利益驱动,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已越来越少,使祭祀行为逐渐由主动参与转化为被动接受,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很好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围绕墓园环境如何激发祭祀行为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明确了墓园的情感再生是激发祭祀行为的核心因素,总结出墓园情感缺失的影响和目前现代墓园的4大情感缺失,并提出了现代墓园的5项情感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