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者死了吗?     
《Planning》2013,(8)
作者死了吗?这个问题使学界困惑并争论了已逾百年。本文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作者已死,且死得其所。另一方面,作者没死。从叙事艺术而言,随着现代主义文学和解构主义的影响,艾略特等人使"作者"让位于"作品",福柯和罗兰·巴特给作者判了死刑;而从叙事伦理角度而言,作者始终是活着的。作者的意图影响了作品,作者的思路掌握着作品中的人物,更是作者与读者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对话交流关系,使得写作不至于沦为读者孤独的狂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8-10
小说《拱门与蝴蝶》是一部复杂的叙事作品,由多个故事在不同轨道运行构成。而要展现出如此纷繁复杂的故事,多种叙事聚焦模式的恰当运用是保证作品叙事灵活性的关键所在,也是作者匠心独运所在。因此,论文以叙事聚焦理论为指导,对长篇小说《拱门与蝴蝶》进行解读,分别从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个角度剖析小说的聚焦模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奈保尔在《半生》中将现实情境与创作虚构相结合。半自传体的运用使得作者将自身经历与真实世界加入作品创作。通过研究作者写实手法的运用,发现在后殖民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对身活的困惑和对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使主题更容易被读者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3)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创作前期的作品,也是张天翼叙事视角运用,由传统的非聚焦性视角叙事到外聚焦型视角叙事探索过渡阶段的作品,张天翼对现实主义作品采用全知视角在做自己的诠释与运用,即留有空白的"非聚焦"叙事,并把非聚焦型视角和内外聚焦视角结合起来,把焦点聚焦到各类人物的身上,在文本中的视角是在不断流动和转换的,继而来展现文本人物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亨利·詹姆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小说《金碗》,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采用多种聚焦模式,转换叙事视角,表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本文以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聚焦模式理论为依据,通过对《金碗》的聚焦模式进行分析,揭示这部小说卓越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维·苏·奈保尔是当代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之一,《半生》是他创作生涯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以叙事理论为支撑,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叙事技巧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探究作者的独特叙事方式。通过倒叙的时间叙事线来探析作者的独特叙述方式对故事表述的高完成度和对读者的阅读理解与兴趣提升的效果。而独特的叙述方法则会使主题更容易被读者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女性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她敢于大胆尝试新颖的创作手法。《教授的房子》这部小说是作者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方法以及传统与现代对比鲜明的表现手法来完成的,使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强,可以引起读者非常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也展现了作者薇拉·凯瑟深厚的写作功底。本文就薇拉·凯瑟《教授的房子》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81-82
西方传统的道德批评通常依据当时社会所默认的道德标准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做出判断,强调文学对人的教化。而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此提出了辩驳。本文将聚焦"自我重塑"、"叙述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等相关理念,借助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学理论来解读朱振武归类下的爱伦·坡道德内省小说《威廉·威尔逊》、《黑猫》、《泄密的心》。以期对伦理批评的核心术语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为今后的爱伦·坡研究和解读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起,叙事学逐渐实现了从聚焦于文本的经典叙事学到关注于学科交叉多领域研究的后经典叙事学转变,热奈特提出的叙事聚焦手法也从线性文本转而运用到建筑空间的研究当中,于空间中运用叙事聚焦的方式有利于创作者充分表达对社会以及地域文脉的关怀,因此文章从国内外的案例中提取出电影学院的四个特殊空间:影视资料视听空间、投影空间、自然剧场空间和交流域,并用叙事聚焦的手法分析具有电影学院叙事性特质的空间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