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
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瑰宝,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关键位置。高中语文教材摘录了许多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至关重要。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但当前的鉴赏教学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2)
伊埃文·佐哈尔是当代著名的文化理论家,尽管他并不以翻译理论家著称,但他在1978年发表的"翻译文学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一文中提出的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本人也被认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先驱之一。根据多元系统论,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地位。当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占据中心地位时,翻译倾向于采取异化的方法,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将非常接近原文,做到充分的翻译。反之,当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中占据边缘地位时,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将非常接近译入语文学系统的规范,译文会采用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译文为了迁就读者,会尽量使用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结构而牺牲原文。玄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也是四大佛经译师之一。他的译文被称为"新译"。他翻译的佛经在数量上超过了其他三大译师所译卷数的总和,在质量上也达到自有佛经汉译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在翻译工作的组织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玄奘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旨在在研究玄奘佛经译文的基础上,证明多元系统论有它不适用的地方。简单地说,佛经虽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依然占据的只是边缘的位置,玄奘的译文也是如此,应该采用归化的方法,即在形式和内容上接近译入语。但是,玄奘的译文一看就是一种"外国文学",至少和中国古代的文言文是有相当距离的,可以说玄奘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异化的方法,充分保留佛经原文的特点。这和多元系统论是不一致的。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翻译中,诗歌翻译被视为一大难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诗歌是神秘而微妙的,它不能被翻译。传统翻译理论旨在坚守译诗对原诗内容和意境的忠实性。但是诗歌自身的艺术特征要求翻译者在考虑忠于原诗内容和意境的同时,还要兼顾诗歌的形式和韵律,使翻译出来的作品也具有诗意。本文旨在自许渊冲旳"三美"原则出发,借鉴刘重德先生所提的关于诗歌翻译的几点策略建议,以《金瓶梅》中的部分诗歌翻译为例,探讨"三美"原则在中国诗歌西班牙语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及其所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8)
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好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诗歌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诵读、创设情境、尝试创作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到"五四"时期达到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方向,也促进了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发展,培养了茅盾和郭沫若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他们经过长期的文学翻译实践,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同时还在文学翻译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但是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他们对于文学翻译的目的、翻译作品的选择和创作与翻译的关系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俳句是日本传统的诗歌形式,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用精简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涵,留给读者极具韵味的想象空间。读者对俳句译文的阅读感受直接影响其对日本文学的审美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拟将俳句翻译置于接受美学理论框架下,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探讨俳句的翻译策略,说明接受美学理论在指导俳句翻译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2)
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大量涌现,蔚为壮观。并且呈现出群体化的发展事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江叶氏女性诗人群。叶小鸾保留在《返生香》中的诗歌,因富有才气的文笔,女性独特的情感和视角而被后世称道。内容有咏物诗、咏怀诗、姊妹和韵等,尚情贵真,哀伤雅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诗歌以它独特的形式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学界一直研讨的对象。"诗无达诂"是鉴赏诗歌的学术方法之一,这一鉴赏命题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但其思想内涵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文试从诗歌本身的特殊性质、文本本身的特点以及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三个角度来进一步探索"诗无达诂"这种文学解读方式,从而使它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进行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3)
模糊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周方珠先生将文学模糊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分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和主题模糊五种类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语言具有凝练、隽永、意境深远的模糊美。安东尼奥·马查多是西班牙"九八年一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大多展现西班牙的大好河山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文学模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文学模糊的五种类型出发对《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赵振江先生译本进行研究,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