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笔者尝试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字词为例分析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的区别与联系,希望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4)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是三个具有不同意义内涵的古汉语概念,在高中课本中有简略分别介绍,但述之不详,基本不是将它们统统作为通假字来对待的。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出发,不强调上述三类汉语的严格区别,是不无道理的。然而就语言学习而言,还是应当将三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堪称历史经典之作,其中有关"少负不羁之才"中的"负"一字的解释,在学术界有较多的争议。由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第三册914页)中将"少负不羁之才"中的"负"解释为"恃"的意思。通过对"负"的研究以及结合各家对"负"的分析解释,我认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解释有所不当,"负"解释成为"缺少,亏欠"的意思更为恰当。就此问题略抒管见,以祈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
"假寐"在多版本古代汉语中的释义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从"假"的字源讨论入手,通过对比古今字"叚"与"假"之关系,得出"假寐"可理解为"暂寐",并从CCL语料库中选取合适例子,对"假寐"的核心语义"暂寐"的概括为五种类引申意义。  相似文献   

5.
释“午”     
"午"字常用来计时,"午"字的本义是绊马索,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却是"逆,倒着"。"午"还可以做"忤"字、"迕"字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3)
在古代汉语中,"所"字复杂多变。本文围绕这一特定的"所"字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引出"[所·动]"结构及相类似的"所"字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2)
<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语文教与学的效率却不容乐观,这与人们戏言的语文学习之"三怕"恐怕不无关系。一怕文言文,是对陌生的古代汉语表达体系的无所适从;二怕写作文,是对流畅生动深刻表达的无能为力;三怕周树人,是对言深旨远内涵深邃的无力消遣。其实,解决好"一怕"的问题,后面的问题也许便可迎刃而解。教学观察发现,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障碍主要来源于对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极度陌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正>语文课本里,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少不了对字词的注释。很少有人对注释提出追问和置疑,但是,课本上的注释全都是正确的吗?或者说,课本上的注释是唯一的正解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早已阐明孤立的"学"或"思"的不良后果。以孔子这句话中的"殆"字为例,课本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有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高校非常注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力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古汉语文字修养,高校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古代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古代汉语学习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古代汉语学习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大学生古代汉语教学和学习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1569-1572
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两种病症进行考证。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历代辞书、传世医籍,在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为从秃,倝声的形声字,所包含的词义特征是"无发""赤",结合■病具有"农(脓)"的症状,得出■当为赤秃病,为一种头疮;■为从髟,啬声的形声字。■字之义当为头发枯涩、不顺滑,与简文所述"养(痒)"的症状不符。■当为通假字,读为徙,徙为之形讹,、癣异体,在汉代为发于头部之干癣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