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Planning》2014,(2)
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不仅渗透了对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其他少数族裔的波折人生。《人性的污秽》是他近年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围绕主公人科尔曼跌宕起伏的命运,侧面的反映了其母亲——西尔克夫人,作为黑人女性的艰难生存困境。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西尔克夫人在多重压迫下的痛苦命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18-119
黑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凸显了黑人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和文化际遇。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包罗了黑人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生活,同时也表现出黑人女性在受到白人文化和价值观压迫的社会背景中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抗争,颠覆了传统主流文学对黑人女性形象刻板、模式化的描写,使黑人女性夺回主流话语权,从边缘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3.
启迪     
正在一架航行的班机上,一位中年白人女士被安排在了一位黑人男士旁边。还没坐下,她便对身边的黑人怒目而视,而黑人男士则用和善的微笑回应了她的不友善。乘务员走过来时,白人女士请求给她调换一个位置。"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乘务员问道。"难道你没有看到吗?"白人女士用眼睛斜视着旁边的黑人男士,埋  相似文献   

4.
《建造师》2008,(1)
《外婆的日用家当》讲述了母女三人对待黑人和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其实也是对黑人文化发展趋势的探讨:是像母亲和妹妹一样继承了老一辈的文化传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却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还是像姐姐一样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白人社会,却摒弃本族文化或对自己本族文化一知半解呢?黑人文化要走出困境,黑人们就必须先精通本族文化,同时了解白人文化,学习他们的长处,才能弘扬黑人文化,使其不断发展变化,最终融入主流文化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
<正>在艾丽丝·沃克看来,西方传统女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欧美白人女性对教育、权利、性的追求,它忽略了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妇女的特殊情况。因此,沃克创造了"妇女主义"来表示与西方传统的女性主义的区别。妇女主义不仅仅关注的是黑人和有色人种妇女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它还表达了一种希望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人类从对峙走向和谐共存,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完整生存的理念。沃克所提倡的妇女主义更注重黑人男人与女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表达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1)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他者"在文学文本中的显性和隐性探讨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趋势。《家》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十部作品,小说除了弗兰克回归精神家园的奥德修斯式历程这一主线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妹妹茜、女友莉莉以及祖母丽诺尔摆脱"他者"奴役,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相互交织,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找寻身份认同感的艰难历程,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结合自身在南部非洲的生活经历在《野草在歌唱》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真实且催人泪下的南部非洲画面,画面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那些背井离乡的南部非洲的白人们为了共同的"发财梦"而进行的艰苦奋斗史,还可以看到当地被奴役的黑人们的血泪史及黑人们为自己的尊严而进行的艰难抗争史。本文将从文本细读的观点来解读该书,进而探讨南部非洲殖民地上那如"野草"般的白人及黑人们是以何种方式谱写他们那平凡而又悲壮之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她于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一书因其对黑人群体中最为弱势的小女孩佩科拉悲惨命运的述说而获得了格外震撼人心的悲剧感召力。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借助一些植物意像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了深化。本论文选取了在小说开头与结尾反复出现的金盏花意像,从其寓意入手,并结合文中三类最为边缘化的女性的命运进行了尝试性的解析,以期说明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可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在黑人个体及民族存续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将被埋入土地永未发芽的金盏花看作因放弃自我而最终陷入疯癫的小佩科拉的象征,那么对佩科拉关爱有加的克劳蒂亚姐妹因其对黑人民族文化的认可和继承及其对自身主体地位的坚守就获得了破土而出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给予了佩科拉关爱和温暖的三个黑人妓女也就获得了蓬勃绽放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120-121
《秀拉》中的黑人男性形象并不具备白人文化模式常赋予男性的勇敢、坚强、睿智等特质,相反,他们往往表现得不可信赖、幼稚、肤浅。这一系列负面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更加凸显黑人女性独立而伟大,从而彰显莫里森的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