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2)
认知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的主流,与传统语言学不同,不只研究语言形成的机制,而是从人类的认知行为出发,将焦点对准语言,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研究。身体惯用语是语义扩展性比较高的词语,只是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把握。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的惯用表达,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通过"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搜集语料,对语义扩展相关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以便日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身体惯用语的隐喻机制及意象图式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语言学界关于日语感谢表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谢语与致歉语的使用情况上,而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观察日语感谢表达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尝试借助认知思维框架,以《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中抽取的关于感谢表达的实例为数据,着眼于这些表达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授受动词,并结合日语表达习惯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视点"的角度,对日语中的感谢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日语中的感谢表达集中体现了日语的"主观性"视点的特点。透过日语感谢表达的形式认清其认知机制,才能更好地指导交际实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本文以汉语"喂"与英语"feed"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入手,对汉英语中"喂"的动作概念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描述,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喂"的概念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神话对先汉建筑文化尤其是先汉1园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至今学术界鲜见从中国古代神话角度对先汉园林进行系统研究。撷取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核心文化意义的昆仑神话为研究对象,从《山海经》《淮南子》2部记载昆仑神话的早期文献入手,对昆仑神话景观模式进行图形化追溯与探源研究,分析其对先汉园林中台型建筑和"一池一山"景观模式的影响,从文献和考古资源两方面的素材进行实证性研究,以此探寻先汉园林设计方法中的神话性源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大学日语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围绕语音、词汇、语法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配合以词汇应用、句型句式、语法项目的模式化、重复性练习,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且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佳。瑞士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知心理的研究,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记忆和复制,而是学习者基于自身的原有认知,通过实践,而重新解释、改变新信息,重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核心"建构"为大学日语等外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似乎指出了一条新路,本文将探讨这一理论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汉语惯用语是个特殊的词组:拥有"潜在意义",它的成分意义没有代表它的意义,已经有固定的整体意义和抽象意义;结构也是很有特色的,大多数以"三个字"为主,非常具有灵活性。印尼语的惯用语(ungkapan)也是与汉语惯用语同样拥有"潜在意义",但结构方面具有区别:大多数以词组结构为主,也有词和短句的结构。在意义、结构和修辞方面把惯用语翻译成印尼语很有困难。研究当中找到了四个合适的翻译方法:套译、归化翻译、硬译和意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学习动机可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动机研究也是外语教学中的热门,而我国日语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为数甚少。本文以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对研究对象,对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和动机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日语专业大学生具有7种类型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230-231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基本色彩词汇,以及与人类认知密切相关的文化意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包含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且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一些基本颜色词白,黑,红,黄的词义的认知机制。以带有颜色词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对英汉色彩词汇的文化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这些个例对整体的语言认知机制进行概括总结。再次,运用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分析汉英颜色词语的文化含义并建立其机制,得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意义是在广泛的基础上构建的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视觉感受,反映了不同文化原型对色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
辅佐刘邦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政治、军事奇才,张良、萧何、韩信被人称作"汉初三杰",也被称作"兴汉三杰"。三人在汉初建立的过程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汉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三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却不难发现这段历史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本文是以《史记》为中心,把"汉初三杰"做为研究对象,对三位旷世奇才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取"南京1912"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认知、街区定位、空间布局、原真性、造型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公众评价调研,通过分析公众的评价视角,比较公众与设计者在街区认知上的异同,揭示出了公众评价的采集和反馈在历史街区改造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