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的疗效和操作经验。材料和方法:肝囊肿11例,肾囊肿15例,多囊肾1例,囊肿大小为3.5~12cm,均用15cm长20G Greene针穿刺治疗,抽出囊液量为21~550ml,囊液抽净后注入99.7%的无水酒精。结果: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或消失,本组随访肝囊肿7例、肾囊肿11例,疗效指数Ⅰ级1例(多囊肾),Ⅱ级肝肾囊肿各2例,Ⅲ级肝囊肿5例肾囊肿8例。穿刺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引下肝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高可作为替代外科手术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囊肾的单纯抽吸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肝囊肿患者,其中41例单发,22例多发,均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结果63例患者随访3~15个月,疗效指数0级4例(6.3%)熏Ⅰ级8例(12.7%)熏Ⅱ级23例(36.5%)熏Ⅲ级28例(44.4%)。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安全、经济、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 CO2与无水酒精作为囊肿固定剂的疗效,比较肝、肾囊肿经皮介入治疗疗效差别。22例单纯囊肿,其中肝囊肿14例,肾囊肿8例,采用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固定剂 CO2或无水酒精1~3次,随访2~29个月。结果:22例22个囊肿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一次使用 CO2治疗的12例中8例明显好转,占66.7%,一次使用无水酒精治疗的8例中5例明显好转,占62.5%。肾囊肿8例均一次治疗后最大直径在随访期间内未超过2cm,明显好转率为100%。而肝囊肿14例中仅5例一次治疗明显好转,占35.7%。结论:1)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固定术是治疗单纯肝肾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2)CO2作为肝肾囊肿的固定剂具有和无水酒精相类似的作用,且更安全;3)肾囊肿的经皮介入治疗疗效优于肝囊肿。  相似文献   

5.
【摘要】 骶管囊肿是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内占位及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相似,MRI是诊断的金标准。治疗的关键是降低囊内压及阻塞交通孔。目前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争议,但介入治疗以低风险、低费用、并发症少以及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介入治疗进行一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6.
【摘要】 博莱霉素类药物硬化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囊肿性疾病。博莱霉素类药物的致硬化作用机制可推测为早期通过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破坏内皮细胞,晚期出现组织纤维化使囊壁塌陷和萎缩。位置浅表的囊肿行博莱霉素类药物硬化疗法时可在直视下进行,实质脏器内或解剖位置复杂的病变则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抽尽囊液后注入药物并保留于囊腔内。对淋巴管畸形、肝囊肿、肾囊肿、囊性颅咽管瘤和支气管囊肿等常见囊肿性疾病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1.04%~100%、100%、98.5%、73%和100%;并发症轻微,主要为轻度发热、局部疼痛、皮肤溃疡等,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共治疗6例7个肝包虫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旁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技术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192例肾盂旁肾囊肿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囊肿直径3 ~ 8 cm,平均4.2 cm。结果 全部一次穿刺硬化治疗成功,手术时间25 ~ 55 min,平均38.6 min,治疗过程中16例出现肾区疼痛,无须特殊处理自行缓解;8例出现头晕、面部潮红等轻微醉酒样反应,休息30 min后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B超或CT,185例囊肿消失,7例囊肿直径 < 2 cm,治愈率为96.4%,随访6 ~ 24个月,囊肿无复发或增大。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旁囊肿硬化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肾盂旁囊肿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囊液性状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114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均有腰骶部不适等症状,其中初发86例,复发28例。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囊肿内,抽吸2~5 ml脑脊液送实验室检查。然后再注入少量非离子型对比剂使囊肿显影,判断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是否相通,最后再采用双针法抽吸囊液。结果 造影显示114例患者中66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8例患者显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初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中两组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的单项、多项改变与患者的介入治疗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囊肿分为与蛛网膜下腔通和不通的两种类型。初发和复发患者相比,脑脊液性状发生变化。脑脊液多项改变以及脑脊液糖升高、氯化物降低与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