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 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 h、(6.15±0.69) 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闭合膜部VSD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先天性心脏病膜部VSD患者,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3~17mm,平均(4.76±2.96) mm.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器直径为4~20 mm,平均(6.68±2.76) mm,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 d.出院前,术后1、6个月和1年定期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96例中191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发明了多种用于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血管封堵装置.其止血疗效可靠,近年临床应用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仍有争议.本文就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封堵器的使用方法及临床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9例患者中358例封堵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1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以手法压迫止血;2例术后3 d活动时出现血肿,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未见患肢远端栓塞及全身过敏现象。结论 应用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患者卧床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自主研究开发的LACBES左心耳封堵器,探讨其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8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应用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术后测量封堵器压缩比例,造影定性评估残余分流;术前术后监测左心房压,分析左心耳封堵后对左心房压的即时影响。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LACBES左心耳封堵器,封堵器压缩比例为10%~15%。1只封堵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2只术后死亡与操作相关,原因分别为封堵器移位及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无器械相关死亡发生。术后即刻左心房收缩压升高,由术前(25.4±2.8) mmHg升至(27.5±3.4) mmHg(P<0.05),15 min后恢复至(25.3±2.8) mmHg。结论 LACBES封堵器封堵左心耳即刻成功率高,残余分流率低,左心房收缩压短暂升高,器械相关并发症低,有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作为新型栓塞材料在治疗肺血管瘘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肺血管瘘道畸形5例,包括肺动静脉瘘4例与肺动脉左房瘘1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 5例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局部右向左分流消失,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8.2%上升至术后94.5%.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用于肺血管瘘道畸形的经导管治疗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超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5~12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 6~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2~12 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4 mm.封堵器到位后15 min左心室造影14例无分流,2例少量分流.术后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下载PDF阅读器目的 评价PDA和ASD封堵器在巨大肺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经造影证实分别为:弥漫多发件肺小动静脉瘘2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5例患者均伴有较大瘤囊及粗大引流血管,对5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材料均为PDA和(或)ASD封堵器.结果 对5例患者7支血管的封堵技术操作均获成功.术后平均血氧饱和度由75.2%上升至92.7%,患者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末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 对有巨大瘤囊形成及伴有粗大供血动脉的肺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应优先考虑PDA或ASD封堵器.此方法 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8(4.31±1.35)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8(4.63±1.5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1~6(3.31±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4~16(6.19±1.91)mm.14例封堵器到位后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2例少量分流.术后1周经胸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自行研制的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先心病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1例,年龄2~60岁,平均(18±11)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2 mm,平均(5.39±2.11)mm.应用7~10 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细腰型封堵器.封堵后15 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7 d.出院前、术后1、6个月和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2.0~10.8mm,平均(5.04±l 71)mm。所用封堵器腰部直径为4一12mm.平均(7.27±2.30)mm。37例患者术后15州n重复左心审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古显不无残余分流,4例示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经胸心脏超声,3例残余分流消失,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牵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随访期间未恢复,并发一过性Ⅲ度房摩传导阻滞1例。术后心电监护示交界性心动过速1倒,1周后恢复。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同期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8~50min,平均(13.60±5.14)min,操作时间30—150min,平均(66 14±20.70)min。随访1—17个月,无感染性心I』=|膜炎、血栓栓寒和溶血等J{发症。结论用细腰型审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窄间隔缺损疗效口J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弥补了以往封堵器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方面的不足,该封堵器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成角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经导管闭合PDA的疗效.方法 9例PDA患者,未闭导管最小直径3~10 mm,平均(5.8±1.9) mm.应用6~9F长鞘管输送封堵器封堵PDA.结果 9例患者均获成功.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5~14 mm,平均(9.7±2.9) mm.9例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无分流.全部病例术后1周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PDA完全堵塞.无并发症.结论成角PDA封堵器治疗PDA使用安全,疗效可靠,与主动脉腔的解剖形态更匹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选择冠脉造影和(或)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病例218例,观察其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缝合218例,成功率为 91.3%,出现小血肿并伤口感染仅1例,发生率 0.5%;无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以及栓塞事件.结论血管缝合器适用于冠脉造影和PCI术后股动脉血管的缝合止血,其成功率高,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78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穿刺点,16例患者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观察其止血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2 min内完全停止渗血的病例,设定为止血成功,渗血时间超过2 min需要徒手压迫止血的病例,则设定为止血失败.结果 闭合器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0±10)s,平均止血时间为(12±11)s.止血成功率为96%,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的止血成功率为100%.所有止血成功患者术后2 h身体无需制动.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12 h发现穿刺点皮下少量渗血,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结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可以安全、有效地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在同一穿刺部位可以多次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左心耳封堵的关键因素。经过数十年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有Watchman封堵器、ACP封堵器,还有部分封堵器处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该文就目前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盘封堵器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效果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入住我院的VSD患者78例,于X线下行经皮VSD封堵术,术后1周内、3个月、1和2年的随访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等检查。结果73例双盘封堵器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3.6%(73/78),封堵器直径为5~16mm,平均(10.3±3.2)mm;73例患者均完成全程随访,随访率100%。术后1周TTE随访,8例有残余分流,3个月时5例有残余分流,1、2年时随访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心律失常的随访,1周内偶发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28例(38.4%),2例(2.72%)于封堵术后3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泼尼松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4~10d后消失。术后1、2年随访束支传导阻滞8例(10.1%)。结论双盘封堵器治疗VSD安全、有效,但术后需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mplatzer导管封堵器(ADO)介入闭合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经导管闭合先天性膜周部VSD 41例,VSD直径4~12.8(平均6.0)mm,其上缘距离主动脉右冠瓣4.5~12(平均6.6)mm.心导管资料示QP/QS 1.4~2.6(平均1.7),肺动脉收缩压19~34(平均25)mmHg.41例膜周部VSD中,18例伴有膜部膨出瘤.结果 41例VSD均顺利闭合成功,选用的ADO 尺寸为6/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结果左心室造影8例为膜部瘤型,3例为漏斗型。造影显示单出口6例,多出口5例,缺损口直径3~9mm,平均(6.09±1.58)mm。应用封堵器直径(8~12)mm。10例患者应用1个封堵器完全封堵。1例残余漏有4个漏口,应用2个封堵器后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均无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周后完全恢复。术中X线透视时间8~30min,平均(16.91±4.23)min。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可靠,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