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10只),TACE组(Lipiodol+ADM,10只)和内皮抑素组(Lipiodol+ADM+ES,10只),多排螺旋CT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增长率(GR);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3组肿瘤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270.86±148.94)%,TACE组(-8.91±21.77)%,内皮抑素组(-20.40±36.07)%,3组间相互比较,对照组呈明显正增长,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ACE组与内皮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MVD值分别为80.00±17.14(对照组)、84.22±16.45(TACE组)和57.00±13.26(内皮抑素组),内皮抑素组MVD值最低,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VEGF165mRNA:对照组为(0.85±0.056),TACE组为(1.10±0.087),内皮抑素组为(0.72±0.065),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兔VX2肝移植瘤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内皮抑素后,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低,MVD的分布减少,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HIF)?蛳 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另选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HIF?蛳 1a VEGF含量。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KPS评分、Child?蛳 Pugh分级、门脉癌栓、血管侵犯及BCLC分期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采用Kanplan?蛳 Meier法分析术后血清中HIF?蛳 1a 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TACE术前HIF?蛳 1a和VEGF含量分别为(175.7 ± 62.2)pg/ml和(346.6 ± 13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 ± 5.07)pg/ml和(49.9 ± 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第1天血清HIF?蛳 1a含量明显高于术前[(603.1 ± 166.6)pg/ml比(175.7 ± 62.2)pg/ml,P < 0.01]。VEGF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血清HIF?蛳 1a、VEGF含量分别为(210.7 ±61.5)pg/ml和(300.1 ± 82.6)pg/ml ,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5);术后1个月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46.8 ± 50.6)pg/ml和(244.8 ± 54.5)pg/ml,P < 0.001)]。Cox回归分析证实KPS评分、Child?蛳 Pugh分级、门脉癌栓、肝内外转移、血管侵犯等因素中,回归系数对风险度有重要相关性。Kanplan?蛳 Meier分析显示,术后血清HIF?蛳 1a、VEGF含量高低对评估预后有指导意义。结论 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后血清HIF?蛳 1a和VEGF含量变化对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9只作为实验动物(前期9只,后期20只),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左中央叶。前期从左侧肋缘进针,术后未予抗感染;后期从剑突下最大层面进针,术后抗感染3d。分别于接种后1、2、3和4周行CT增强扫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前期实验移植模型成瘤率为88.9%,腹壁种植转移率为62.5%,50%并发胸腔积液。后期实验肝癌移植模型成功率为95%,腹壁种植转移率为10.5%,无并发胸腔积液。CT平扫瘤体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均匀强化(2周)或环状强化(3周、4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密度,但CT值较动脉期无明显下降。组织学上VX2为血管丰富的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周出现点灶状凝固性坏死,3周出现肝内转移,4周出现大量凝固性坏死。自然生存时间为5~9周,死亡原因主要为广泛肺和腹腔转移伴全身衰竭。结论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进行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实验研究宜选择2周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肿瘤的DSA表现,再行肝左动脉插管及肝癌相关实验研究。结果 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40只实验兔肝肿瘤种植全部成功;股动脉鞘管置入的成功率为97.5%(39/40)。在此基础上腹腔动脉、胃肝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100%(39/39)、100%(39/39)、94.9%(37/39)、71.2%(28/39)。每只实验兔的X线透视时间为(6.9±3.0) min。结论 开腹直视下经穿刺针瘤组织块注入法是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稳定、可靠的方法。经兔股动脉鞘管置入微导管肝动脉插管技术能方便快捷的实现兔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有效的解决了兔VX2肝癌动脉介入治疗时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胰动脉的DSA解剖学特征,探讨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肝动脉DSA造影片.将发自肝固有动脉以远的各级肝动脉分支的供应胰腺的变异血管命名为肝-胰动脉,分析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共发现16例存在肝-胰动脉,占1.6%,其中1例可见2支,共显示17支肝-胰动脉.其中起源于肝固有动脉7支,占41.2%(7/17);起源于肝右动脉6支,占35.3%(6/17);起源于肝左动脉4支,占23.5%(4/17).结论肝-胰动脉是一种少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核因子(NF)- κB和炎性反应对兔VX2肝癌模型癌旁正常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开腹穿刺注入瘤块法将VX2肝癌移植至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造模,接种后21 d CT、MR检查追踪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将60只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TAE组(碘化油栓塞供血肝动脉)、造影组(仅肝动脉造影)和对照组(不作处理),每组20只。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IL)- 10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NF- 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5/20)、35%(7/20)和20%(4/20)。ELISA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TNF- α水平分别为(11.72±0.65) ng/L、(9.60±0.31) ng/L、(8.82±0.81) ng/L;IL- 10水平分别为(2.18±0.13) ng/L、(1.67±0.12) ng/L、(1.66±0.10) ng/L。与对照组和造影组相比,TAE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F- κB表达增加(P<0.05),TNF- α和IL- 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TAE术后肝功能损伤可能与NF- κB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