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Graves病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方法 41例Graves病患者接受了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或加一侧下动脉的栓塞治疗,栓塞剂选用白芨微球或聚乙烯醇微球(PVA)和羊毛微钢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和颈前区不适,栓塞术后3 d至1周T3、T4可有一过性增高,随后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大多数患者(30/41)术后出现发热.1例(1/41)出现左侧视力部分缺失.1例由于栓塞甲状腺上动脉主干的钢圈脱落异位至大脑中动脉顶后小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 使用海藻酸钠微球栓塞13例甲亢患者的25支甲状腺动脉,选择的适应证为内科抗甲状腺治疗效果欠佳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作为手术或131I治疗的替代疗法.结果 12例患者栓塞后1个月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1例效果不明显.随访超过6个月的病例在停用或间歇少量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症状.1例效果不明显者拒绝再次介入治疗.所有病例未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亦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内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甲亢患者作甲状腺上动脉及下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并对上述血管行栓塞术.结果 1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栓塞后10例患者甲状腺机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症状未得到满意控制,第2次行右侧甲状腺下动脉栓塞术后甲状腺机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全部病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内栓塞治疗甲亢安全、简便、痛苦小、并发症少,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动脉介入栓塞和 131 I治疗Graves病近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接受 131 I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的各42例Graves病患者,行造影、SPECT/CT显像检查治疗前后甲状腺形态、大小,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3、6和12个月血清中FT3、FT4、TSH浓度及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活度和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的关系,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介入治疗组治疗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131 I治疗组,而 131 I治疗组有更高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率。结论甲状腺动脉介入栓塞和 131 I治疗Graves病患者疗效肯定,131 I可用于初诊及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可用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不佳、无法手术及甲状腺摄 131 I率低不能行 131 I治疗者,特别对一些难治性、顽固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效。介入疗法可作为Graves病可选择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发生对比剂反应1例、动脉损伤2例,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1例,其余均为非靶动脉栓塞所致,包括头痛(23例)、牙痛(11例)、颈痛(13例)、声音嘶哑(37例).最严重者为脑梗死1例和眼睑下垂、眼裂变小1例.脑梗死者行抗凝、扩血管治疗后好转,眼睑下垂者未作特殊处理,其余病例均对症处理后完全缓解.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有一定的危险,操作要仔细,出现并发症时处理要及时、恰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超选择性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采用PVA微球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栓塞后观察甲状腺功能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21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随访3~12个月,血清FT3中位值自17.1pmol/L降至7.44pmol/L,FT4中位值自51.1pmol/L降至23.3pmol/L(P<0.01),甲状腺明显缩小,4例停服抗甲状腺药物,17例服少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为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后甲状腺血流变化,以及对临床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 31例确诊Graves病的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其中11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治疗前后甲状腺的血流变化,观察指标有甲状腺内部血流信号、甲状腺上动脉舒张期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和甲状腺大小.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后,甲状腺上动脉舒张期内径、Vmax和Vmin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的解剖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介入栓塞治疗Graves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对16具成人尸体(尸体组)甲状腺动脉进行解剖研究,并对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正常组)及17例Graves病患者(甲亢组)的甲状腺动脉造影片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甲状腺动脉发出较多非腺体支。尸体组与正常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亢组甲状腺动脉延长,主干及腺体干支内径明显增粗,甲状腺动脉与颈动脉的角度增大,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体支之间的吻合和腺体内外的危险吻合支丰富。结论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改变有利于进行介入栓塞。避开非腺体支和危险吻合支是降低介入栓塞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方法 56 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平阳(博莱)霉素24mg动脉灌注后以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B组31例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2例同时加用少量明胶海绵颗粒.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复发病例的动脉栓塞数与复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近期疗效均达100%,随访中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28%和16.1%,但差异无显著性.栓塞2支动脉者复发率为46.7%,栓塞3、4支动脉者总复发率为12.2%,差异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Graves病的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Graves病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反复或药物致粒细胞减少或外科手术后复发,使用PVA微球共栓塞25支甲状腺动脉.结果 10例栓塞后随访5~8个月,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中位值自20.90pmol/L(13.36~50.92pmol/L)降至7.81pmol/L(3.67~35.3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中位值自57.9pmol/L(30.96~57.9pmol/L以上)降至28.13pmol/L(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患者,经后鼻腔填塞、药物治疗等措施无效,在出血1~4 h后行颈内、颈外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 ,选用明胶海绵、不锈钢圈栓塞出血责任动脉.结果 15例患者均在1.5 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100%(15/15),栓塞后出血停止,有效率100%(15/15).术后发生轻度面瘫2例,患侧面部疼痛1例,均在术后1周左右自行缓解、消失,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急症栓塞是救治鼻咽癌放疗后口鼻腔大出血的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9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 结果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近期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栓塞术后2~10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原栓塞部位出血. 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彩超评价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方法 42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用彩超观察腺体回声,测量腺体容积及动脉内径,多普勒测量血流收缩期最大速度(Vs)、舒张期最大速度(Vd)、平均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系数(RI),计算血流量.并观察各项测值与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之间变化关系.结果术前腺体容积增大为弥漫性、均质或非均质性低回声,部分有结节,甲状腺动脉及腺体内多级分支动脉多而粗,术后腺体容积缩小,术后1~3个月腺体回声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观察栓塞后甲状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量甲状腺腺体内动脉的平均管径,为临床选择合适栓塞颗粒大小提供依据.方法将Graves病甲状腺动脉栓塞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多层次切片,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用显微长度测量计测量各不同部位的动脉内径.结果甲状腺病理切片显示被栓塞的甲状腺上、下动脉的首级分支及其微细分支几乎全部闭塞、机化,相应甲状腺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滤泡上皮呈扁平或立方形,胶质减少.甲状腺上动脉首级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诊血管内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可解脱弹簧圈栓塞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最近18个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破裂出血性颅内动脉瘤48例,其中26例在72 h内实施Neuroform3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1段,3例位于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13例位于后交通,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基底动脉顶端,2例位于椎动脉V2和V4段,1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3例在第1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例在第2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2例在第4枚弹簧圈释放后植入支架,10例在第1枚弹簧圈无法在瘤腔内成篮后植入支架,其余10例先植入支架再进行弹簧圈栓塞,所有微导管均通过支架网眼进入动脉瘤.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覆盖了瘤颈,同期行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88.5%),次全栓塞3例(11.5%);术中1例支架轻度回撤,无血栓事件和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栓塞术后随访到23例,至少复查1次脑血管造影,最多复查3次;完全致密栓塞14例(60.8%)动脉瘤均末显影,6例瘤颈少许显影病例中3例(11.5%)存在血栓形成,次全栓塞1例(3.3%)瘤体再通,另外2例始终稳定,所有病例载瘤动脉通畅,狭窄2例(7.7%),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 急症血管内应用Neuroform3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足方便的、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头颈部疾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12例鼻出血栓塞后即刻无活动性出血,随访6~12个月未再复发;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外伤动脉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无复发;14例血管畸形栓塞后随访6~12个月,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后存活时间2年以上者3例.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头颈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入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2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按临床Hunt?蛳 Hess 分级,Ⅰ级11例,Ⅱ级10例,Ⅲ级2例。动脉瘤直径为2.2 ~ 19.9 mm,平均5.7 mm。术后采用DSA或MRA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进行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 23例患者共有27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GDC弹簧圈栓塞15枚,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12枚。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4枚,Ⅲ级1枚。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1例术中瘤颈出现血栓形成,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1枚弹簧圈尾端突入支架内,1例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明。18例患者随访2 ~ 6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5例(84%),次全栓塞3例,1例患者存在双侧动脉瘤,未处理侧随访体积增大,并给予血管内治疗。临床随访中,改良Rankin评分0 ~ 1分18例,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肝血管瘤患者接受经动脉PLE栓塞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通用标准,根据肿瘤的缩小率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116例患者的139个病灶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6个月 ~ 10年,87例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79例症状完全消失,6例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97.7%。术后复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4.2%、85.4%、88.1%、96.4%。长期随访的28个病灶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瘤体的最大截面积分别为(30.54 ± 23.98)cm2,(24.89 ± 19.48)cm2,(20.73 ± 17.78)cm2,(17.30 ± 15.21)cm2,分别与术前[89.44 ± 67.93)c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