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116-120
北村的《诗八首》展示了基督信仰的向往、感动、苦难、赞美、弃绝、救赎、平安、前行的八个历程,在一个无法抒情的时代,抒发了一种真挚的信仰和情感。对基督信仰的真实体会使得北村赋予了《诗八首》非凡的内涵和超越的向度以及心灵的幸福和灵魂的大美。《诗八首》导引了一种生命,即人心的纯正与美好。北村把信仰生命和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诗八首》是信仰中被释放的心灵的成熟、自由之歌,是重生的心灵在湛蓝的天空诞生出的精致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诗歌教学中,应丢弃当前的扁平化、理性化,树立诗应"歌"、诗要"歌"的意识,还原诗"歌"的特性,从感性、情绪入手,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挖掘诗歌的文化价值、音乐特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周公之琴舞》通过"琴舞""启曰""乱曰"等表现出来的乐歌属性,并非其文辞的本来面目,而是后世改制的结果。其中的歌辞很可能来源于周公致政成王时发生在君臣之间的"儆毖"之语。它们最早只是史官记载的产物,未与仪式配乐发生关联,也未被纳入收录仪式乐歌的《颂》中。至周穆王经历家难、仓促继位时,通过"言古以剀今"的改制,周成王"自儆"的"元纳启曰",遂成为周穆王继位典礼上"诸侯进戒嗣王"的《敬之》。经过改制配入仪式,既是《周公之琴舞》的"元纳启曰"进入《周颂》的途径,同时也是导致《敬之》在情感上游离于《闵予小子》等三首诗歌的根源。就周代仪式乐歌的制作方式而言,"言古以剀今"的《敬之》提供了一个范例。尽管《周公之琴舞》的"儆毖"属性与后世"疾而歌之"的讽刺之"诗"略有不同,但"言古以剀今"的方式所包含的纳谏意味,以及诗歌本身的"儆毖"主题,仍然让《敬之》成为周代诗歌史上最早的具有"诗"之意味、并借助于仪式变成乐歌的作品,为后世"诗入仪式"的正式登场开启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古代教育的核心是成人教育,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生教育应从诗教开始。"诗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经解篇》,所谓"诗教"即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目的在于使人修养生心,使人在情感、思维、文化教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孔子的诗教思想阐释了诗歌教育的功能,为后世诗歌教学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1,(Z2)
<正>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常讲究意在笔先、结构圆融,正如杨载在《古诗要法》中所说:"凡作古诗,体格局大俱要苍古,且先立大意,铺叙既定,然后下笔,则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1]。而自五四新诗革命后力图在音律语言上打破规格束缚,以达到自由精神的充分抒发。虽然古今诗歌观念在诗歌形式方面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同样注重个性情感的抒发与强力精神的表达,一如魏泰所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4)
《史记》与《汉书》是中国史书的两大典范,《史记》成书较早研究却相对滞后,《汉书》晚出但在汉魏六朝广泛流行,并于隋唐之际形成影响深远的"汉书学"。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汉书学"特征渐趋凸显:注音、释义为主;著书、授徒并举;抄撮、抄撰盛行。"汉书学"的繁荣为后起的"文选学"奠定基础,是"文选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诗所言之志可以从多重层面来理解。其中,采诗、献诗与编诗之志使《诗》完成了从个人领域到伦理政治领域的转向。《诗》浸润在先秦礼乐文明的时代背景之中,是礼的精神在言说。不通礼,无以言《诗》。《诗》与礼既有同一,又有差异。《诗》与礼都源于人情,目的在于导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止乎礼义。但两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诗》的独特性在于"兴",由有限的言辞与意象通达无限的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礼的独特性在于"立",通过一系列节文度数使人心念纯正、行为周旋中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9)
<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篇作文,如果能做到语言朴实无华,抒发真情实感,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要抒发真情实感,就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的浪花,认真筛选;认真观察,运用生活化语言还原生活本身。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许多生活中的人、事、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别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产生与早期祖道活动关系密切。祖道活动主要由軷祭与饮饯两部分组成,軷祭"媚神",饮饯"娱人"。軷祭包括立坛四通、树茅依神、行祭、轹性而行四个环节,饮饯则包括饮酒和赠诗两个环节。别情诗就是在饮饯过程中赠与出行者的饯别之歌。祖道仪式对《诗经》中别情诗的场景描写、情感基调的形成、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和车马意象的选择等,均具有直接的影响。祖道活动与别情诗相互生发,是中国早期文化中社会生活与文学关系的典型个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2)
《左传》是在史学、经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它不仅对《春秋》有"备事""足史"之功,更在"史记求真"方面有重要贡献。《春秋》重视"应然"、追求"应然之真",成为求"应然之真"的典型。《左传》则重"本然"、追求"本然之真",成为求"本然之真"的典型,为"史记求真"做出重要贡献,发挥了促进"史记求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左传》在"史记求真"方面的贡献,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重视修史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