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38-4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6):5-6
目的:研究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60例患者,按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清醒率、生存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功能障碍评分(DRS)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GCS、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R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功能,促进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55-56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86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予以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与观察组(n=43,予以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4(IL-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白介素-2(IL-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9):132-135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则采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压变化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18.17±3.39)、(15.60±2.70)mm 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3±4.34)mm Hg和(21.50±3.5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4,P=0.013)。观察组患者的迟发性血肿和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够有效低降低颅内压,临床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52-53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秦国强  王淳良 《矿产勘查》2010,(11):34-36,39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不同时机和疗程中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9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脑外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n=65)与对照组(n=25)。2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开始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T1-T3为伤后15 d内、16~30 d内3、1 d以上)和不同高压氧治疗疗程(C1-C4分别为1、2、3、3个以上疗程)的治愈显效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CS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1、T2和T3不同治疗时机间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1与C2、C3与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C2与C3、C4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和持续3个疗程高压氧治疗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治愈显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患者行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随访5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5d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时选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0)
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7-18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渗盐组和甘露醇组,分别静脉滴注7.5%的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P、CPP以及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CPP、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渗盐组患者的MAP、CPP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和5 d,高渗盐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均高于甘露醇组且第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明显升高患者的MAP、CPP,无反跳现象,显著降低APACHEⅡ评分、显著提高GCS评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6)
目的:观察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CCBI)的效果。方法:选取63例CCBI患者,按照入院顺位分为两组,单数32例设为A组,采用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数31例设为B组,采用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d、3d、7d后Glasgow昏迷评分,脑中线移位幅度及对侧血肿厚度;患者均随访6个月,评价预后。结果:两组术后Glasgow昏迷评分较术前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Glasgow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脑中线移位幅度、对侧血肿厚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个月良好率为56.25%,对照组为29.03%;A组植物生存状态、死亡率分别为6.25%、6.25%;B组分别为19.35%、1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BI患者先处理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再联合去骨瓣减压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