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11例大肠癌术前应用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并灌注抗癌药物,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化疗后2~4周手术切除,其标本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0.9%。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大肠癌的选择性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及灌注化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本组大肠癌血管造影的主要表现为:①供血动脉增粗、扭曲;②瘤周血管受压移位;③血管受侵犯;④肿瘤血管;⑤肿瘤染色;⑥引流静脉增粗、扭曲;⑦造影潴留时间延长;⑧静脉早显。以血管受侵犯、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最具有诊断价值。根据造影显示的血管改变将大肠癌分为Ⅲ型:Ⅰ型为多血管型;Ⅱ型为少血管型;Ⅲ型为中间型,介于多、少血管型之间。认为多血管型及少血管型的大肠癌进行动脉灌注化疗疗效佳,而中间型行动脉灌注化疗无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Ⅱ期和Ⅲ期患者,选择术后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42)和单纯静脉化疗(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NM 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式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肝转移和局部复发率、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截至 2017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7.9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内肝转移率7.1%对22.7%(χ2=4.067,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对20.5%(χ2=4.744,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对61.4%(χ2=4.197,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预防性地进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腹腔转移癌性肠梗阻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胃癌术后癌性不完全肠梗阻患者,经右侧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和导管、导丝,分别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采用药物为DDP 60 mg,羟基喜树碱15 mg,5-Fu 1.0 g,化疗周期为每月动脉灌注介入化疗1次.本组病例至少灌注1次,最多13次.结果 灌注介入化疗后有效率18/47(38%),介入化疗后生存时间35 d~1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7个月.结论 介入灌注化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癌性肠梗阻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6.
对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采用外科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并选择10例作全身化疗作对照研究.分析发现经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病人药物副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病理显示其有效率为92%,杀伤原发癌灶和周围转移淋巴结内癌细胞的效果显著高于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妊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剖腹切除患侧输卵管或保守治疗.近年来采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1],一方面可以抑制或杀死绒毛滋养细胞使异位胚囊发育终止、坏死、消散;另一方面使用非永久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可使异位着床胚胎发生急性缺血坏死,避免开腹手术,保留完整的生育器官.尤其对未育妇女及一侧输卵管被切除的妇女,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86例,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或配合栓塞治疗。计算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率和显效时间。比较不同肿瘤肠梗阻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35例,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51例,并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6例。同时行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化疗7例。灌注化疗及栓塞1~8次,平均3.62次。初次治疗后肠梗阻开始缓解时间4~156 h,平均22.5 h。有效率为89.5%(77/86)。肠梗阻持续缓解时间2~16个月,平均(7.03±3.02)个月。从发生肠梗阻计算患者生存期为3~32个月,平均(11.57±5.47)个月。胃癌所致肠梗阻疗效及预后均较差。9例肠梗阻无明显缓解者给予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结论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肠梗阻缓解率,选择性直肠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缓解结直肠癌及盆腔转移瘤所致肠梗阻症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欧阳墉 《工业加热》2008,(12):892-897
经导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and embolization,TAI &TAE)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也是我国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技术。时至今日TAI /TAE历经20余年的不断改进,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畸形、出血和一些静脉疾患等介入治疗。本文通过复习国内1981年至2006年间主要的相关文献,对TAI /TAE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作了一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 ~ 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ACE(n = 41)和TAI(n = 38)2组。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术前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中将导管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证实无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病灶后经导管注入药物,TACE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TAI组则采用单纯化疗药物灌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1年复发率,Kaplan Meier 估计法比较无瘤生存期,t检验比较平均住院日差别。结果 79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确认为切除术后复发,总体1年复发率为13.9%,其中TACE组1年复发率为12.2%(5/41),TAI组为15.8%(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13,P = 0.645)。TACE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1.6 ± 1.5)个月,TAI组为(17.4 ± 3.0)个月,TACE组明显优于TAI组(P = 0.038)。TACE组平均住院日为(6.3 ± 1.8)d,TAI组为(5.9 ± 2.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22)。结论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或TAI的1年复发率无差别,但采用TACE可望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159例经TAI/TACE治疗后的回顾性生存分析,评估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159例胰腺癌患者的TAI/TACE治疗病史资料,并对影响胰腺癌患者TAI/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因素和治疗模式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总随访中位生存期(mST)为10.32个月,总的介入治疗后mST为8.11个月,总1年累积生存率27.0%,2年累积生存率11.0%,3年累积生存率2.0%,5年累积生存率为0.6%。根据临床反应率(CBR)评估判定介入治疗后能缓解症状的介入次数平均值为2.6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介入治疗后MST的主要因素有:初次介入治疗前CA19 9值,及其术后变化,初次介入前KPS评分,初次介入前症状,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分级,介入治疗前有无手术史,介入治疗次数。而年龄,性别,初次介入前血红蛋白值,肿瘤分期(Ⅱ~Ⅲ期与Ⅳ期),初次介入时CEA的值,初次介入前后CEA的变化,治疗药物(是否含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方案(TAI/TACE),术前是否存在糖尿病,肿瘤部位(是否为胰头部),病理是否为导管腺癌,均显示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介入治疗后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因素是:开始介入治疗时肝功能分级,初治时KPS评分,有无原发灶手术切除史。结论 TAI/TACE对于胰腺癌患者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长中位生存期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介入治疗后生存期与患者的体力状态,存在症状和有无早期手术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肾动脉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肾动脉造影诊断的肾肿瘤患者76例。肾肿瘤最大径均小于3 cm,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分析患者术前造影检查资料及相应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76例中,术前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68例,均为富血管肿瘤,并有较典型的恶性肿瘤血管造影表现,考虑为良性病变8例,其中富血管肿瘤3例,主要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5例为少血管性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肾细胞癌67例,术前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癌的68例中,3例为良性病变,术前考虑为良性病变的8例中(包括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肾细胞癌。结论 肾动脉造影对富血管的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少血管性小肾细癌,则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靶向刀治疗肝癌方法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CT引导下行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术的肝癌患者共计41例(52个病灶),通过MRI评价目标病灶完全消融率和近期的局部复发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1个病例完全消融率为90.2%,在平均约8个月的随访时间里,41例患者全部存活,术后3、6个月的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1%、25.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国产靶向刀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能有效灭活局部瘤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7例TACE治疗效果欠佳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肿瘤大小5.4~11.0cm,平均6.2cm,单发病灶23例,2个病灶4例,共31个病灶。AFP阳性22例。术后通过增强CT及AFP检测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2~20个月。结果射频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31个肿瘤中14个(45.2%)肿瘤完全坏死,内部及边缘无明显强化;17个肿瘤部分坏死。22例AFP阳性患者,AFP明显降低15例(68.2%),不变3例(13.6%),升高4例(18.2%)。并发症中3例出现表皮烫伤,1例顽固性呃逆,1例肝内出血,1例肝脓肿,1例术后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术后2个月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8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29%。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RFA是较有效的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合理应用RFA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介入化疗高效、低毒的特性,探索为伴肝功能不全的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治疗机会的方法。方法对120例伴肝功能不全的晚期肝癌患者按照TBIL、BIL、ALT等肝功能数据以及腹胀、腹痛、纳差、少尿等临床症状表现,采用个体化、小剂量供血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一般状况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复查,97例(80.8%)患者TBIL、BIL、ALT短暂升高,23例(19.2%)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3周复查,86例(71.7%)患者TBIL下降50%以上,32例(26.7%)患者下降30%,AL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有所下降。112例(93.3%)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KPS评分由原10~40分(中位20分)提高到20~60分(中位40分)。结论对于已伴有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重症肝癌患者,果断把握治疗时机、严格掌控操作技术,采用小剂量动脉灌注化疗,同样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源热泵空调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水源热泵空调的特点及节能应用  相似文献   

17.
空调用电已经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文章从节能角度出发,阐述了地源热泵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色,并重点说明了江苏省开展和应用地源热泵空调器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能源危机和矿物燃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均是对现代人类生存的严重挑战 ,热泵技术正是开发和强化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是获取可再生能源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 (88)能字 0 0 4号关于印发“热泵在我国开发与应用的可行性论证”的通知指出 ,热泵技术是节能的手段之一 ,对低位热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要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番的奋斗目标 ,节能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因此 ,加快实现热泵机组产业化的举措 ,在我国能源工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原理及分类热泵是把处于低温位的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368例食管癌患者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共行灌注化疗909次.均经食管吞钡X线片及食管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相应食管节段的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并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脊髓损伤致截瘫1例,食管穿孔2例,坏死性食管炎3例.截瘫病例经1个月治疗未恢复,2个月后死于原发病;食管穿孔中1例形成食管-气管瘘,植入食管覆膜内支架后生存8个月,1例形成食管-纵隔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