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201-202
翻译的"对等性"作为翻译中重要的一环在各个年代均作为不同学派学者讨论的焦点而存在。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到卡特福特的"等值替换"学说,学者们在翻译过程中均着眼于翻译文本,而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译者却不被重视。现代学者安东尼·皮姆提出了以译者为出发点的"自然对等"及"方向对等"理论,本文将从这两个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8)
译者的身份,一部分由翻译职业群体文化来塑造,为揭示旅游外宣译者的职业身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本文依据社会心理学的身份理论,从职业群体规约、权利和义务、身份挑战与压力、身份建构策略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译者的职业身份,以期阐明身份对翻译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4)
英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首次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为译者提供了翻译的方向及标准。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范围广、适用性强,因此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也屡见不鲜。而诗歌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难点和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的古诗词翻译更因其对仗工整的形式及韵律韵脚的讲究而难上加难。因此,本文以李白《乌夜啼》的两种西班牙语译本为例,对比"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古诗词时各自的利弊,目的不在于指出孰优孰劣,而在于给广大译者提供参考,供翻译时根据需要而选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视域融合"是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著名理论之一,是现在各个学科学者研究的重要理论,但结合此理论和翻译的研究较少,很多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脱离了具体的文本研究;"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译者翻译的实质,译者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由译者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以及情感意识决定,本文旨在从译者的历史视域融合、文化视域融合和情感视域融合三个方面对《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1):132-133
阐释学代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该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以全面研究原文作者、作品的特点和写作背景为基础,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美国学者金凯筠的英译本《倾城之恋》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多英语国家人士的眼球,轰动一时,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译本。本文将以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对金凯筠的《倾城之恋》英译本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译者的逆袭     
《Planning》2015,(1)
作为一门职业,翻译已经是年迈古稀的"老工匠",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却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青年"。众所周知,也是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谓之为"匠人"的这样一些人,才得以聚集力作,总结智慧,将翻译打理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自此,各门各派的翻译理论相继滋生。许许多多的译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论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反映了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译者欣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也就此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映射了译者的个人理念,也能为我们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254-255
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突破了西方翻译传统上的两分法,即意译与直译的区分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此外,其诗歌翻译理论被看作是西方第一次出现的系统的诗歌翻译理论。他的整个理论富有很大的启发性,对后来的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其"翻译三分法"出发探讨诗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以期给诗译者的译诗实践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88-91
从中西翻译史中不难发现,翻译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修辞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辞与翻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交际、语境、受众等方面的共同关注,促使译者意识到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修辞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须重视译语语言的象征力量,以受众为中心,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修辞意识,精心构筑译文语言,以达到预期的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
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法是我国法律借鉴的主要对象。但是基于法律文本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其翻译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对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进行研究,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例探讨法律文本的翻译方法,希望对提高译者的法律文本翻译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