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20)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无论是对哲学界还是语言学领域而言都是巨大的贡献。梳理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从衍生到成熟的三个标志性成果:提出"施为句"的概念、将言语行为抽象为三种行为以及划分言语行为的种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杨洋 《建造师》2010,(9):137-138
本文简要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语言的间接性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剖析,探讨这个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如何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论证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语用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韶辉 《建造师》2010,(6):162-163
非言语交际贯穿于交际过程中,其作用不可忽视。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交际体系,本文讨论了非言语交际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希望能够加深对非言语交际的了解,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索绪尔,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创始人,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很多创新性观点,现已成为语言学界的重要理论基础。索绪尔语言符号主要包括任意性和线性原则,业已构成索绪尔语言学派的基础。本文着重分析索绪尔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讨论索绪尔语言符号和相关思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极具重要性,本文从跨文化视域探究大学英语教师非言语交际。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四方面论述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对课堂的影响,并提出改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0)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在交际过程中,非言语行为伴随言语行为辅助交际完成,在双语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和田地区策勒县师生发放问卷,并辅助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来探讨双语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对语言意义的分析的基础上,奥斯丁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第一次提出并完整地表述了"话语行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把语句划分为述谓句和施事句,并把言语行为区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179-180
语言形成作为哲学思辨发展的直接成果,通过在语言哲学基础上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深化语言哲学的内涵,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教师通过加强对语言哲学的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师认知,转变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觉性。在当前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其教学认知水平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对语言哲学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哲学发展现状以及语言哲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69-71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给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理论。本文从关联理论交际观的角度,以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为例,分析论证了英语课堂中非言语行为交际成功的认知前提,以提醒教师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思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17-28
以体验哲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语言生活形式观"等的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中看出他的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萌芽。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形成源于他的身体体验,隐喻和范畴化是其产生的方式,认知的无意识性是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