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
《人间词话》作为美学经典文本,集结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精粹。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境界"概念的重构,对作为核心的境界说的深入阐释,都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人间词话》,深切体会《人间词话》处处闪烁着的现代美学光辉。本文试对《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境界说进行更加具体的论析阐释,以期能更好的理解汇通了中西学术的《人间词话》这朵文界奇葩,从而更好的理解王国维及其美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古雅说"是王国维提出的审美批评理论,是对中西审美范畴的一种创造性继承。王国维结合中国审美思想和文艺作品阐释了西方美学中的优美和崇高,从而提出"第二形式",为"古雅说"的独特审美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5)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在旧日诗词论著中堪称可数。许多人将其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当作词学,美学根据。而"境界"说则是《人间词话》的核心。本文就其中三种境界进行浅析,利用审美心理来谈境界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4)
"境界说"在我国文艺批评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王国维把它视作诗词创作与批评的最高标准。诗词欣赏是读者主动参与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要体会和把握古典诗词的境界美,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活动,发掘诗词中的意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王国维认为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的概念触及了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本质,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兴趣"及"神韵"等概念不过是"道其面目",对此,国内学界对此看法颇多。实际上,"境界"说更多的来源于西学话语体系,和"兴趣"、"神韵"等中国传统文论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其间并不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5-8
探讨王国维"意境说"的理论归属问题,无论是在德国古典美学理论中沿波讨源,还是向中国传统诗学语境作适度回归,都是不充分的,对于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田冈岭云的文论应予以足够重视。田冈是将"境界"置于叔本华美学的语境中,赋予其中国传统诗学中未曾有过的全新内涵,进而对东亚传统审美经验及诗歌理论进行现代重构的先行者。其文艺批评随笔中有关康德、叔本华美学的阐释,特别是他将这些西方理论运用于日本俳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实践,给予王国维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9)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提出经典的"三重境界"理论,把三句言情美文引申为人生奋斗、治学为文等哲学高度。新闻亦然,作为新闻大家庭成员之一的法治新闻,也因其法治本位和特殊的价值追求呈现出不同的境界。本文拟在一般意义法治题材新闻的基础之上,提出升华法治新闻的"三重境界",探索提升法治新闻专业高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源于传为唐人王昌龄所撰《诗格》,经后人阐发,特别得益于王国维的倡导,成为对文学艺术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抛开王国维的"意境说",但也不可为其所囿。笔者借古代艺术经验及理论,结合个人艺术创作实践,探索艺术之规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对中国传统绘画来说亦是如此。中国传统绘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历经千年传承,社会底蕴深厚。目前,高等院校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面临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如何利用现代社会资源并结合古法教学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值得高校中国画教师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晏同叔是何许人也?为什么王国维先生如此推崇他的词呢?晏同叔,即晏殊,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他的词构思曲折精巧,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