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
<正>金润一朝鲜族,双鱼座,9岁习古琴,师从赵晓霞老师、李祥霆教授。伏羲琴院古琴教师,出版有《金润一四大名著琴歌专辑》CD版、DVD版,《琴箫合奏》专辑(金润一古琴、李祥霆箫),《敦煌·思》歌曲单曲专辑,《琴润一生》古琴音乐会专辑,《金润一古琴音乐会》专辑等。曾在多次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如:2010年获第11届少儿民族乐器古琴独奏比赛金奖;2011年获第12届少儿民族乐器古琴独奏比赛金奖;2012年参加香港"琴筝诗乐艺术"展演  相似文献   

2.
正通常人们将戏班别称"梨园",戏曲演员又称"梨园子弟",纵观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明朝以前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远古乐音据《世本·下篇》记载:神农削桐为琴,丝结为弦,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此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诗经》把收集到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徐上瀛是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溪山琴况》一书,古琴文化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对后世琴文化的发展影响重大,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所提出的二十四况,如:"和"、"静"、"清"、"远"等,不仅对于我们研究学习古代音乐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及学习合唱音乐也有很大帮助。故对《溪山琴况》中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正>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一曲《广陵散》成为文人风骨的象征,历朝历代大量诗词歌赋中都有古琴的身影,因此古琴被视为"八音之首""乐之君",被赋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内涵和文化属性。我国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正>话说吉琴热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文明宝藏里的一株瑰丽的奇葩,被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宇宙飞船上天时,就曾携带古琴家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水》,看看月球上有没有类似人的生物,能否理解这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古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有深厚、翔实文化内涵的、富于中国人文精神和高雅审美标准的乐器,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
<正>中国的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古琴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史上的"四大名琴"你听说过吗?它们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大名琴"之首"号钟"的故事吧!"号钟"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此琴声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可是,此琴如果不是巧遇齐桓公,不是齐桓公慧眼识琴,恐怕早已埋没人间了。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6,(20)
正曲阜孔庙大成殿位于山东曲阜市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目前祭祀孔子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之为"圣庙"。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殿唐代时称之为"文宣王殿",为五间,于宋天禧二年大修时,移今址并增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即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于是下诏书更名为"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216-218
当代高等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设置之古琴相关课程,不但是古琴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非华夏文化圈古琴文化传播者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按照专业特色,采取1+2+3的办法:以《古琴演奏》一门课程为基础,以《古琴文化概论》、《古琴名曲欣赏》两门课程为选修,以古琴文化与其他课程对接、鼓励校内古琴社的成立与活动、促成高等院校间的古琴文化交流三种形式来丰富古琴的学习交流氛围。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应使汉语国际教育的毕业生在具有汉语教授能力之外,并具有在海外推广以古琴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正>春节作为华夏儿女共同的节日已传承千年,但这一重大节日的起源却鲜为人知。据人祖伏羲《路史》注曰,伏羲为古阆中人,伏羲曾三回故乡,在阆中云台山创绘八卦,在灵山执规而治春,始有春之概念。阆中民间,有尊伏羲为年神的传说,有纪念伏羲和女娲的寺庙与拜祭之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