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19,(8):111-114
针对南宁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近下穿既有南环线铁路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施工对地表和既有隧道结构及轨道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下穿段一定范围内的盾构周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可以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和上方铁路隧道的影响,能够将地表沉降、既有隧道衬砌变形及结构安全、轨道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施柳盛  程子聪  谢小创 《建筑施工》2023,(12):2386-2388+2392
城市更新建设周期下既有密集区复杂约束下的盾构隧道建设规模不断攀升,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始终是城市路网、地铁更新建设的典型难题,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控制要求高,目前普遍缺少准确定量的分析方法以满足施工参数精细化控制要求及周边环境保护目的。依托上海北横通道下穿轨交10号线项目的实际工程,其最近下穿距离仅为7.5 m,斜交角度约为76°,首先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了新建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斜交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为较好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分析结果、实测数据及现场实际施工参数控制措施等,总结了盾构穿越前、中、后的经验,给出了大直径盾构下穿运营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兴建,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施工对临近建筑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天津地铁二号线斜穿上部浅基础建筑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工程进行模拟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进行对比,对软土地区盾构穿越浅基础建筑造成的建筑总体沉降、不均匀沉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穿越过程中建筑物经历先隆起后沉降的过程,随着隧道的穿越,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盾尾通过后不均匀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天津地铁6号线黑牛城道站———梅江道站盾构区间下穿既有铁路的设计思路,利用GTS空间分析程序,对盾构区间进行下穿铁路的各工况计算分析并提出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实例,针对在城市中心城区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既有运营的地铁隧道的关键施工控制技术和地铁运营保障开展技术研究,总结提出了盾构下穿施工的重点控制环节,对有效管控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轨道交通某区间下穿城市公路及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注浆加固前后地层的沉降情况和桥桩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与桥桩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开挖上方且略滞后于开挖进度;采用袖阀管注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沉降、减小沉降影响范围,还可以抑制由地层应力释放引起的管片上浮;确定了线路两侧20 m为盾构施工重点监测区域;明确了下穿施工掘进速度、出土量及注浆量的变化范围。通过本项目下穿影响效应的分析,力求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竹园路站—港务路站区间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工程为背景,从盾构选型、掘进参数、端头加固、沉降监测控制等方面研究盾构下穿京杭大运河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优化掘进参数,进行二次注浆可较好地完成地铁隧道盾构下穿运河段施工。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施工中,盾构法应用非常广泛,盾构法虽然稳定但也会产生地表沉降等问题,地表沉降会对既有建筑物产生影响,对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工程实例与经验都相对比较少。论文以盾构隧道下穿城市内建筑物为工程实例,通过检测、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分析研究盾构施工对地表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既有建筑物变形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茂文  胡辉 《江西建材》2012,(6):204-205
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翻身~灵芝盾构区间隧道下穿碧海花园小区建筑物施工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模拟盾构隧道开挖的全过程,对施工产生的管片内力变化、地表沉降以及桩基的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只要能够正确合理的施工,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安全顺利地穿越建筑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与城市地铁交叉时,地铁盾构区间施工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选择施工顺序及设计方案是保证先期施工结构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武汉地铁11号线盾构区间对即将施工的某些建筑结构的安全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与底板相连的桩基础位于盾构区间上方的原设计方案与采用桩+梁结构、桩端位于盾构区间下方的优化方案。结果可知,采用桩+梁结构、桩端位于盾构区间下方的设计方案更能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该方案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上海外滩源33号项目地下3层深基坑的工程概况,该基坑具有规模较大、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及工期紧等特点。针对本基坑的特点,对历史保护建筑和古树采取了预保护措施,采用逆作法、管幕法等方法辅以节点加固、设置临时支撑等措施,取得了不错的工程效果。本工程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锋 《山西建筑》2006,32(19):53-56
简述了历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过程,以北方古建筑传统抬梁式屋架为例,分析了其结构的受力情况,探讨了古建筑整体框架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为保护和维修古建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煜 《山西建筑》2013,(34):19-21
对近年来我国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国内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做了总结,最后提出我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铁施工引起地层和建筑物沉降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泰岳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7):1283-1290
尽管无建筑物的地层沉降特征已有定论,但有建筑物条件下的地层和建筑物沉降特征还有待深入研究,有建筑物的地层沉降特征比无建筑物更具有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为此,以特定地层和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条件,应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无或有建筑物条件下的地层和建筑物沉降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建筑物与隧道不同空间位置的地层和建筑物的沉降特征,探讨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安全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某工程的实例分析,表明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地铁隧道施工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建海堤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措施及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格式盾构法施工隧道工程由于其快速、经济常用于电厂建设中的进排水隧道工程中。但网格式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较大,对海堤的变形和稳定均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软土地区的海堤在自身荷载作用下沉降尚未完成,尤其是下卧层沉降未稳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一定的纵向不均匀变形;盾构隧道施工和海堤相互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大唐宁德电厂穿越新建海堤的进排水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在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指导设计和施工;同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原位测试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给出了盾构在穿越海堤阶段的推荐施工速度、施工中建议采用的注浆和预起拱等加固措施以及隧道的变形、孔压等方面的一些规律性结论,为实际工程中类似的穿堤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庆  曾英俊 《工程勘察》2013,(12):15-21
上海地铁10号线同济大学站一国权路站双线盾构长距离平行穿越下立交深基坑,穿越距离为630m,隧道与下立交基坑围护净距约2.0m,与下立交底板底的距离为6.1~9.3m,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可能导致下立交深基坑底板发生竖向位移并产生附加内力。本文采用三维数值方法,模拟分析在基坑底板浇筑完成的情况下,盾构施工对基坑底板沉降及内力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围护结构深度的增加,底板横轴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量均逐渐减小,底板纵轴沉降量逐渐减小,基坑底板横轴弯矩逐渐增大,基坑底板纵轴弯矩变化值基本一致;随着盾构的推进,基坑底板先下部受拉、上部受压,随着同步注浆的进行,基坑底板下部受压、上部受拉。数值计算较好地指导了实际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开发,对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基坑设计不仅要关注基坑本身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关注基坑工程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问题。因此,需将基坑工程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在总结地铁工程控制标准与保护技术的基础上,以广州某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开挖为案例,通过数值模拟和隧道实测手段综合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实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期间对于隧道不一定是卸荷影响,有时也会增加隧道围压,这与基坑开挖深度以及隧道与基坑的位置关系有关,也与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有关,应结合具体力学传递路径来确定是卸荷还是加荷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隧道实测结果比较接近,说明数值建模的边界条件和参数选择是比较符合实际工况,本文成果可为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青  张瑛 《山西建筑》2006,32(10):350-351
论述了相邻建筑沉降观测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高层建筑施工对周围区域影响较大的结论,提出了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相邻建筑沉降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在安全范围是基坑支护体系的重要使命。结合一开挖深度约12.6 m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导致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型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支护桩间水土流失及不当的施工工序是诱发临近浅基础建筑沉降过大的根本原因。强大的支护体系、有效的止水帷幕和正确的施工工序是控制该类深基坑开挖工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胡雷鸣 《山西建筑》2014,(16):88-89
对坑内外土体严重扰动过后的某地铁明挖车站基坑进行了跟踪监测,主要分析了基坑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及冠梁顶水平位移、支撑应力、支撑挠曲等监测数据,讨论了在现场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有效监测水平位移的方法,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