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对当前阶段应用较为频繁的工频三相大电流发生器在变电一次设备上三相通流模拟带负荷状态测相量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讨论了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变电设备送电测相量的相关问题,为我国用电配送的简化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GPS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测量装置,能够测量母线电压相量和支路电流相量.提出了基于PMU母线电压量测和支路电流量测的三相状态估计模型,在谐波测量中采用高精度FFT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精度.提出的基于PMU量测的三相状态估计和谐波状态估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电压、电流非纯正弦和三相不平衡所带来的误差影响,提高了状态估计精度和稳定性,最后讨论了对该算法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步相量测量应用于配电网高级应用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配电网同步相量与智能电表的混合量测问题,提出一种以支路电流为状态变量的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中,将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Micro-Synchronous 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和智能电表量测数据进行等效变换,实现异构数据支路电流幅值量测误差最小。首先,基于混合量测系统,推导三相量测方程模型。然后,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实现了三相支路电流的状态估计。所提方法适用于三相不平衡、多分支电流量测的配电网。最后,通过对含分布式光伏的IEEE 37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冯常龙 《广东电力》1995,8(4):49-50,43
1 引 言 广东省地处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为7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100以上,雷害事故较为频繁。1993年统计全省雷害事故次数为:发电设备0次,变电设备10次,送电设备73次,配电设备219次,合计雷害事故次数为302次;1994年统计全省雷害事故次数值为:发电设备0次,变电设备1次,送电设备98次,配电设备377次,合计476次。为减少雷害事故,电力  相似文献   

5.
新投变电站和新投线路时,必须要进行相关试验,试验验证正确后,才可投入电力系统运行。介绍一次定相、一次核相、异源二次核相试验的方法,可验证电力系统一次系统接线的正确性;介绍同源二次核相试验的方法,可验证电压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针对线路间隔新投、两卷变压器主变压器新投、三卷变压器主变压器新投、牵引站出线新投的情况,需进行二次回路保护测相量工作,画出正确的相量图,以此验证相关的电流回路接线正确性。通过该方法验证新投设备是否符合投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蒋光祖 《变压器》2005,42(7):5-9
分析了三相感应调压器带恒定电阻负载运行时一次绕组的电流相量变化,以实例对一次绕组电流进行了计算和试验,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综合相量的电力系统振荡频率实时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相量幅值和相位变化规律实时测量电力系统振荡中振荡频率及瞬时频率的算法,利用三相电流经相应变换获得综合相量。算法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没有近似处理。理想情况下只需要两个采样间隔即可以完成频率测量。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频率测量结果有较高精度。算法对于改善保护及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在振荡中的性能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三相电磁量的综合相量在abc和dq0坐标系的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相电磁量的综合相量在abc和dq0坐标系的公式 ,分析了各公式的使用条件 ,根据综合相量的性质得出了三相对称电流幅值的仿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同步相量量测PMU等新型测量装置的发展以及智能电表的广泛布置,为保证低压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其态势感知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电表和PMU混合量测的低压配电网三相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同时采用低压配电网智能电表采集的实时量测和PMU同步相量量测,显著提高了低压配电网测量数据的冗余度,以端点注入电流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低压配电网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基于IEEE13节点修正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对低压配电网的三相状态进行精确估计,且计算速度快收敛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三相电磁量的综合相量在abc和dq0坐标系的公式,分析了各公式的使用条件,根据综合相量的性质得出了三相对称电流幅值的仿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拓扑和量测错误解决于变电站内,提高调度中心状态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零阻抗支路的变电站三相非线性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变电站内冗余的多源量测数据,包括远方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unit,RTU)和相量量测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O)的三相量测数据,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off’s current law,KCL)建立了面向开关的非线性三相零阻抗状态估计模型,实现了模拟量坏数据和拓扑错误的解耦辨识以及对三相不平衡度的实时监控,具有高冗余、估计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快和易于实现等特点。算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配电系统中一般已知三相电压以及三相功率潮流,不能测出负载端中性点偏移电压,而在建立并求解三相电源电流数学模型的前提是必须已知中性点偏移电压。介绍了一种根据平衡补偿法测量中性点电压偏移量,应用并联补偿装置对不对称负载进行平衡补偿,得出补偿后系统对称电流和对称阻抗。采用不对称负载和补偿电抗的星三角变换对不对称负载进行修正,依据补偿前不对称电流等于负载电流为条件重复迭代计算精确求出不对称负载,并求得中性点电压偏移量。最后依据广东某一变电站为例,计算并用Matlab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祝瑞金  胡宏  曹路 《电网技术》2007,31(5):58-63
利用2004年4月8日黄渡站5101线人工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试验的系统数据,特别是试验时测录的相量测量数据,在华东电网发电机和励磁系统建模及参数实测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方式下的潮流、短路电流和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并与实测数据相比较。通过分析发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稳定器、负荷等模型和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探索了利用相量测量数据进行电网计算用模型参数校核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Y,y_n"连接的三相变压器在三相电源对称时三相负载不对称情况下的运行为例,讨论了有零序分量时三相变压器的不对称运行;以各序等效电路为基础,利用对称分量法及叠加原理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出计算三相变压器原、副边相电流的表达式,并且利用相量图来说明原、副边电流的关系以及不对称运行产生中点浮动对选择三相变压器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次设备带负荷前继电保护设备无法开展带实际负荷验证保护方向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暂态相控大电流的继电保护无负荷相量测量方法。注入电流互感器一次暂态大电流相位与参考电压保持固定角度,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回路中以录波方式测量参考电压与电流互感器变换后的暂态电流相位是否仍然保持固定角度,确定带方向保护功能的正确性,实现电流互感器极性、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注流、带负荷相量测量三项试验在设备正式带电前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和取消变电所电分相,提出一种基于V/v接线变压器的新型同相供电系统.首先,分析了该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完成负序电流和补偿电流的理论计算;其次,为实现对三相系统负序、谐波和无功综合改善的目标,采用一种基于dq变换的系统协同控制策略;最后,根据某牵引变电所典型实测负荷数据在Simulink中搭...  相似文献   

17.
新设备启动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邵麟  张智锐 《广东电力》2009,22(9):32-34,72
结合继电保护运行经验,分析了在新设备接入系统启动过程中危险点及其对系统造成的危害,包括线路一次改造后电压互感器(voltage transformer,VT)核相的风险、单母接线变电站设备启动过程的风险、220kV主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更换后设备启动过程的风险、母联CT更换后设备启动过程中的风险,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相不平衡负荷分布极大增加了配电网线路损耗和安全风险。基于电力物联网的信息系统及智能家居设备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一种基于MIT-LXPM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调控策略。以智能用电设备的开启时刻作为调节手段,以台区平均三相不平衡度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MIT截断提高设备开启时刻的多样性;基于LX交叉和PM变异实现种群交叉变异,迭代寻找用电设备的最佳开启时刻,降低三相不平衡度。以某省电力公司示范台区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将台区平均三相不平衡度由49.78%降至18.56%,线损由30.14%降至9.68%。  相似文献   

19.
在新建或技改变电站现场送电时,开关、刀闸和保护等一次设备投运完毕后,需要在保护装置上对负荷电流进行相位的测量,以确定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防止因回路问题使保护装置采样错误而导致的保护误动作。小负荷电流相位测量一次成功率的提高,缩短了测量负荷电流时的等待时间,有利于及时发现二次回路的问题,消除变电站新投运线路的安全隐患,对保证电网的稳定、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