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基于分布式电源特点及其并网接入对电网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含有分布电源的配电网规划思路和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列举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部分技术要求,并通过萧山光伏电站规划应用,说明了萧山光伏并网项目要点。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源与主网供电结合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随着电力系统中分布式能源的大量接入,必将会给传统的配电网规划以及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分布式电源,探讨了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并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网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电网运行和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有效评估非常重要。本文根据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从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性四个方面,建立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隶属度函数进行模糊评分,利用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进行权重计算,最后用模糊合成算子计算得出综合评估结果。结合算例,综合评估了多种分布式电源并网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规划来说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自动化和通信规划作为电网自动化水平和通信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电网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配电网规划一方面是要符合城市规划总体的发展规划,同时也是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对于配电网的节点电压、短路电流、网络可靠性、线路潮流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的也与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分布式发电系统及智能配电网相关的阐述,分析了分布式智能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54,自引:8,他引:46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网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的并网运行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调度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微网技术通过不同层次的结构为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提供接口,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有效方式;智能配电网则可通过对微网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最后,通过对三者的分析对实现智能配电网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电源对优化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短路特性、电能质量等产生影响,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隙性,会给电网规划、运行、维护、保护和控制等带来诸多困难。为支撑分布式电源安全并网、高效运行和经济运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修订了Q/GDW 10370—2016《配电网技术导则》。文章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特点,总结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电能质量及保护方面的影响,系统性地介绍了该导则中关于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原则及运维要求的相关规定,阐释了条款规定的目的及依据,为分布式电源的规范并网以及配电网的主动管理及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何昌奇  邵龙  高杨  卢佳 《中国电力》2014,47(5):88-91
分布式电源(DG)接入电网后会对电网的电压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减少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给配电网电压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IEEE33节点配电网络作为算例,应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以及接入位置来分析其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在大量仿真算例与数据的基础上,并经过充分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方案,以及并网应该遵循的一些准则,使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提高,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分布式电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对配电网内各个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综合考虑了配电网的运行费用和环境效益,建立了含有柴油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单元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然后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了该模型。接下来给出相应算例计算了目标函数,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并网后会使配电网出现电压波动程度变大的问题,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然后对分布式电源并网造成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的原理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配电网电压波动仿真模型,对分布式电源在不同并网位置、不同并网容量和多分布式电源不同并网方式下配电网电压波动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计算,获得了不同并网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特性,需要建立多个不同电压等级和并网容量的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来满足配电网的并网要求。针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仿真,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功率变换方法。对具有标准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电压电流变换后再接入电网,以适应配电网对不同电压等级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的要求。建立了功率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仿真算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功率变换方法是有效的和可行的,能提高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增多以及电动汽车等多样性负荷的发展,给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了极大挑战。为充分发挥主动配电网的作用,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系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以及包含特性分析、态势感知、协调控制在内的应用功能设计,通过实现电源、电网、负荷的互动协调控制,充分挖掘配电网中可调可控资源的潜力,在主动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基础上,提升分布式电源的有效消纳以及多样化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的能力。文中设计开发出的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常州配电网。  相似文献   

12.
项涛  王冰 《华中电力》2010,23(3):65-67
智能电网将对未来配电网的发展前景产生广泛和深入的影响。智能电网必须具备包括自愈性、高可靠性、可以进行能量管理以及实时制定上网电价等多个特性。从配电网设计的角度出发,智能电网必须结合诸如智能仪表、自动控制、通讯、分布式电源或储能装置等多种新技术。对智能电网对配电网设计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后发电方式和用电行为的改变,智能用电技术成为当前及未来智能电网研究的趋势。基于智能用电技术的内涵及核心特征,从需求侧响应、电能质量调控、可再生能源消纳、最优潮流控制、设备利用率提升方面,综述了配电网灵活优化运行的应用需求;考虑配电网运行与规划的相互影响,从分布式电源规划、配电网规划以及储能和电动汽车规划3个方向对当前规划思路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源网荷供需灵活互动对配电网运行规划提出的挑战和未来配电网发展趋势,提出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配电网运行规划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我国配电网现状及智能配电网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原动力、功能组成、优先开发领域和关键技术,以及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系统的作用。理清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对在我国科学高效地实施智能电网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加深对智能电网的整体框架及相关技术的理解,对未来智能电网的技术研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动配电网是实现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运行控制、电网与充放电设施互动、智能配用电等电网分析与运行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方案。文中重点研究了主动配电网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了主动配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含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及储能装置的主动配电网综合规划技术、基于配电网主动机制的分布自治与全局优化相结合的协调控制技术、功率及能量灵活可调的主动配电网全局优化能量管理技术以及主动配电网多目标经济性评估等。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高志远  曹阳 《中国电力》2015,48(11):123-130
智能电网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强大的支撑潜力。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智能电网的关键需求。通过梳理二者的关系认为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智能电网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深化应用信息通信类技术、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绿色输变电工程技术、先进储能技术、主动配电网和微网技术、需求响应技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智能用电及用户用能行为分析技术、智能电网业务互动技术城市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技术,使智能电网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储能是提高消纳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DRG)的有效措施,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快速发展给配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为此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开展了大量研究,是目前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文中对计及DRG和储能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进行系统分析,重点介绍DRG和储能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含DRG和储能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元件模型、DRG发电模型和储能充放电模型,从评估配电网可靠性的指标体系出发,分析适用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配电网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在未来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智能配电技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当前国际上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解决分布式能源分散化小容量多数量接入为目的的智能配电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提出了规划和发展智能电网的迫切需求。鉴此,从智能配电网的优化规划和自愈结构设计、智能配用电的量测和通信技术、智能配电的信息系统、智能配电网的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配用电新技术与新装备等几个方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一流配网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新能源的接入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结合当前一流配网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的协调运行适应性;对比已有示范工程,提出了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协调运行的模式,即新能源依靠充换储一体化站提高消纳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结合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和一流配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发电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给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东北地区实际配电网后电压及网损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分布式电源的容量选择原则。通过分析不同出力、不同位置情况下电压及网损的变化情况,对实际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定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