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库库区清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介绍了新兴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区清理工作的要点、实施方法和实施技巧。将国内暂处于探索阶段的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清理技术应用到惠州蓄能水电厂施工期,并对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抽水蓄能电站因为水库水体来源的不同,和自循环能力小的特点,考虑到环境和安全的因素,必须比常规水电站进行更为仔细地清理,在蓄水期作持续反复的维护、保持和监控工作,以期电厂进入生产期后水库水质能尽快复苏。  相似文献   

2.
水库库区清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介绍了新兴的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区清理工作的要点、实施方法和实施技巧。将国内暂处于探索阶段的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清理技术应用到惠州蓄能水电厂施工期,并对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抽水蓄能电站因为水库水体来源的不同,和自循环能力小的特点,考虑到环境和安全的因素,必须比常规水电站进行更为仔细地清理,在蓄水期作持续反复的维护、保持和监控工作,以期电厂进入生产期后水库水质能尽快复苏。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水库蓄水前必须进行库底清理。长江三峡工程今年6月即将实现135米水位蓄水,蓄水前的库底清理工作,是依法按规范进行水库建设的体现,是保证枢纽工程及水库运行安全的需要,也是防止水库水质污染、保护库区及下游人群健康的需要,因而是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变化情况,结合库区地形和城市分布情况,设立了监测断面。利用1999~2008年的监测资料,对三峡库区藻类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区TP、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总体稳定,水体悬浮物含量下降,藻类光合作用条件改善,使库区干流藻细胞密度总体增加,且呈库尾至库首逐步上升的趋势。藻密度峰值出现季节由蓄水前的冬季转变为蓄水后的春季;但蓄水前后,库区干流浮游藻类种群结构组成基本一致,均是硅藻、绿藻、蓝藻占主体,蓄水后群落结构总体仍表现为河流型生态群落结构特点,只是库首段水体喜静水性的藻类在蓄水后检出频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于1998年9月30日,通过了水利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程蓄水前的验收。对库区移民搬迁和库区清理,验收委员会给予高度的评价:库区淹没线980米水位以下移民搬迁和库盘清理工作,较为干净彻底,标准较高,验收文件齐全,手续完备,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涉及内蒙古清水河县、准格尔旗和山西省偏关县的10个乡(镇),60多个自然村,规划搬迁5078人。1993年,开始对库区移民和淹没实物进行调查并进  相似文献   

6.
截止到6月30日,小浪底库区按计划安排的4.1万移民已经全部迁出 235 m高程以下淹没区。下一步是对这一区域进行清理,以保证9月份蓄水前达到水质保护的要求。清理的目的就是在移民迁出后、蓄水前,彻底清除水库库底上的一切可能引起水质潜在污染的有毒、有害残留物。自198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国家颁布的《水库库底清理办法》是库底清理的操作规范,其中第二条规定:“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运行安全,防止水质污染,保证库周及下游人群健康,并为水库发展养殖、航运、水上运动及旅游等事业创造条件,对修建的水库,在蓄水之…  相似文献   

7.
库底清理是水库蓄水前的重要处理措施,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蓄水后的水库水质。闲林水库是杭州市应急备用水源,其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库底清理的意义更为深远。根据水库库底清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闲林水库库底清理施工的具体情况,对以后库底清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水环境现状和未来蓄水后可能造成的水环境问题,认为工程施工对黄河干流未产生污染。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防治该水库水环境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库底清理;治理库周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库周排污管理;严格限制库区养殖业的发展和旅游船只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瀛湖水库经防渗改造,对围堤进行了垂直防渗处理,对库区渗漏"天窗"采取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的方案,将原有的渗漏通道截断,彻底根治了库区蓄水后因围堤渗漏形成的库外库现象;起到了比较好的防渗效果。说明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水泥土防渗墙在大同市文瀛水库中的应用是成功的,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175 m试验性蓄水期间水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叶绿  高千红 《人民长江》2011,42(15):5-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库区水体的水温变化情况,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三峡库区5个典型断面进行了水温观测。根据观测资料,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水温沿程和垂向变化情况,水体水温分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的水温变化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幅度上均存在迟滞现象,巴东断面到大坝70 km范围内的近坝段水体呈现出一定的水温分层现象。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垂向水温差异主要与库区河道水力条件、水体水流条件、流域气候条件及水库调度运行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中某些污染物会以吸附态的形式吸附在泥沙上,因此,分析水库形成后水体中泥沙含量变化对研究水环境的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以实测泥沙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个多月相似年份干流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蓄水位实现后的第一年,同蓄水前相比,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库中至库首的干流江段,泥沙含量年均值比蓄水前下降了90%以上,且汛期下降幅度最大;同一水域泥沙含量的季节性差异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从库尾至库首泥沙含量呈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库区干流泥沙含量在蓄水后出现的新特征,可合理解释某些水质参数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三峡工程明年达到蓄水、发电、通航目标 ,防止水质受污染、疾病滋生和传播流行 ,三峡库区将从现在起全面开展清理库底工作。在 4月 2 8日举行的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库底清理工作会议上 ,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说 ,三峡工程今年底将实现第二次截流 ,明年将实现三峡水库135m水位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三大目标。库底清理作为二期蓄水前提和移民工作重要环节 ,对保证枢纽工程及水库运行安全、防止水质污染、保护库区周围及下游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并将为水库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创…  相似文献   

13.
水库水利工程建设的库底清理涉及到枢纽工程运行稳定安全、生态与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人群健康等重要方面,并且其影响具有潜藏性、长期性、暴发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在水库蓄水之前彻底进行库底清理,以尽可能降低其不良的影响。该文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底清理的实践,分析可能造成的枢纽综合利用、水库水质、泥沙淤积和引发流行性疾病传播等问题,提出开展库底清理实物量基础性调查、组织后评价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郭涛  蔡明祥  周风 《人民长江》2016,47(19):118-122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战略水源地,在水库蓄水之前,做好库底清理,防止水源地水质污染,对保证枢纽工程及水库安全运行十分重要。为保证库底清理质量和进度,根据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特点和各类污染源影响的严重程度及技术要求,制定了相应的监理监测程序和方法,并对库底清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处理。经湖北省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二类水质标准。该水库库底清理工作方法和成果可为其他水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童广勤  余祖湛  钟言 《人民长江》2011,42(22):23-26
为了分析评价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在调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地质体受库水影响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概化、预测了三峡水库蓄水对库区地质体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地质灾害活跃性强度指数对库区地质灾害活跃性强度与面密度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库区局部地段发生了较强的灾害体演变现象,符合新建水库初期蓄水库周滑坡、塌岸再造的通常规律;目前,库区地质灾害活动处于较强阶段;水库蓄水8~10 a后,区库地质灾害发生水平将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普遍存在的干流水体倒灌支流库湾的现象,为探究干支流水交换过程中的水动力特征,通过逐月(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实地观测获取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草堂河库湾水动力参数及水体温度、浊度等数据,分析了水库运行各期干流与库湾的水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温度差异、干流惯性作用以及支流特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草堂河河口存在明显的双向水流结构,水库运行各期干支流交界面进出水体分布差异显著;特殊的河流走向使得全年多数月份草堂河与干流有效交换量高于其他典型支流;干流水体全年均能倒灌至库湾尾部,水库高水位运行期进出水体在河口呈上下分层结构且连续性较好,低水位运行期则以左右环流为主且连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大伙房水库水质为二类水体,受工业和生活污染较轻,但因建水库时没有清理植被,每逢春﹑秋两季,大伙房水库所蓄水中藻类含量很高。供水首部加氯系统能有效地消除供水水源中的藻类及病菌,提高了输水工程供水水质,本文简述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加氯系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水温结构,对库区及下游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根据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的水温监测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蓄水后水库下泄水温对下游河段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库区水温的影响、库区水温分层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以及小浪底水库下泄水温变化对下游河道水温和防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开始出现水温分层,且对库区水质扩散有一定影响;春夏低温水下泄对下游农田灌溉影响程度有限,冬季温水下泄有利于下游防凌,但防凌作用主要通过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的调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水体的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水温在垂向上的分布也呈现出了不同模式。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的倒灌异重流条件下水体的水温分布情况,对香溪河库湾不同断面的水温进行原位监测,并构建库湾水体的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CE-QUAL-W2)。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正常运行的不同时期,香溪河库湾水体的主要水动力条件和水温分布结构均不同,在水库运行时的泄水期,库湾水体水动力主要为表层倒灌异重流,水温呈现传统的分布模式;在水库汛期低水位运行时,库湾水体水动力主要为中层倒灌异重流,水温呈“双混斜”式分布;在水库蓄水期,库湾水体水动力主要为底部倒灌异重流,水温呈“半U”型分布。研究成果可为揭示香溪河水流水温特性、营养盐迁移及水华预测预报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1 工程情况水库建于 1 964年冬 ,是利用四面环山的自然溶蚀洼地作为库盆 ,在洼地西北角磨子坊截堵伏流溶洞并在入口处建坝蓄水而成。库容为 1 0 2 4 .7万 m3,灌溉农田 2 .2万亩 ,建库以来由于坝基岩溶强烈发育 ,水库渗漏严重 ,无法正常蓄水 ,蓄废了三十多年。1 990年对库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勘测、分析、论证研究。查明了地下河系及其汇水范围 ,地下分水岭及地下水流向 ,水文地质网络的基本格局 ,与库区渗漏相关的地下暗河及其分布规律 ,并提出库区渗漏地段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后经过精心设计 ,认真施工和防渗堵漏处理 ,实现了水库正常蓄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