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铟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液铟铁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含铟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液为原料,主要利用还原Fe^3+、中和沉铟和萃取的方法进行铟铁分离研究。得出在90℃、锌精矿加入量为理论量1.8倍条件下还原180min,Fe^3+的还原率达到91.5%;中和沉铟时控制终点pH=4.5,沉铟率达到94.2%;在25℃下萃取5min,铟萃取率为90%。  相似文献   

2.
锌焙砂还原焙烧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炜  谢颂明 《有色冶炼》2000,29(4):31-33
锌焙砂含有少量难溶的铁酸锌,通过还原焙烧可以降低铁酸锌含量。本文主要探讨还原焙烧湿度、时间和煤粉用量对可溶锌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锌焙砂还原焙烧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焙砂含有少量难溶的铁酸锌 ,通过还原焙烧可以降低铁酸锌含量。本文主要探讨还原焙烧温度、时间和煤粉用量对可溶锌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钠沉铟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磷酸钠为沉淀剂,研究了模拟含铟加压浸出液和实际含铟加压浸出液中影响铟沉淀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常温下,pH值范围在2.5~2.7,搅拌时间为1.5h,三聚磷酸钠与铟摩尔比为0.91∶1,体系中Fe3+浓度小于0.04g.L-1时,铟的沉淀率高达95%以上。溶液中Fe3+对铟的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当体系中Fe3+浓度为4.8g.L-1时,铟的沉淀率从96%降到34%,Fe2+,Cu2+,Zn2+等金属离子对铟的沉淀率没有影响,温度对铟的沉淀率也没有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机制:用三聚磷酸钠沉铟,首先析出含羟基的盐In2OHP3O1.09H2O,随后转变为InH3(PO4)2.4H2O。  相似文献   

5.
铟锌精矿铁资源制取铁酸锌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铟锌精矿铁资源制取铁酸锌新工艺系以湿法炼锌产生的中浸渣或高浸渣为原料,在盐酸体系中提取铟,并以提铟后的铁锌溶液制取铁酸锌.主要过程包括高温高酸还原浸出、置换除铜、萃取锌铟、置换铟、氧化萃取铁、铁酸锌制备.新工艺取消了除铁过程,简化铟回收流程,大幅提高铟回收率,并消除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和大量铁渣对环境的污染.盐酸体系中铁锌容易彻底分离和提纯,从而有利于铁酸锌、锰锌软磁铁氧体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高档材料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湿法炼锌过程中铟铁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锌焙砂的热酸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先还原高价铁后中和沉铟的方法,对湿法炼锌过程中铟铁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还原过程中温度对Fe3+的还原率影响最大,在95℃还原3 h、锌精矿过量1.2倍情况下,溶液中Fe3+的还原率在95%左右;中和沉铟过程中终点pH对铟沉淀影响较大,控制终点pH在4.0左右,中和时间1.0 h,温度在80℃时,铟的沉淀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结晶液膜法直接提取金属单质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一个氧化还原-结晶液膜体系提取金属铟,即在液膜内水相中加入还原剂,利用膜相的选择性迁移和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实现湿法炼锌系统中微量铟的分离与还原,可在液膜内水相中结晶直接得到金属单质铟。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经一级液膜处理,铟离子的迁移率为96.2%,金属铟的回收率可达到89.6%,而锌离子的迁移率仅为0.38%,且在内水相中不被还原。  相似文献   

8.
在湿法炼锌工艺中,锌精矿中的铟大部分留存在中浸渣中,相较于其他回收铟的工艺,置换沉铟法具有沉铟渣量少、渣中铟含量高的优势;另外,中浸渣中铁含量较高,需对沉铟后液进行除铁处理。为实现铟的高效富集以及铁资源化利用,本文以中浸渣浸出后液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锌粉置换沉铟和沉铟后液赤铁矿法除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佳沉铟工艺条件为终点pH值4.0、反应温度80℃、锌粉用量8 g/L、反应时间1.5 h,此条件下,铟的平均沉淀率为97.23%,渣中铟含量为2.15%;较佳赤铁矿法除铁条件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80 min、氧分压0.3 MPa,此条件下,铁的沉淀率为97.12%,渣含铁、硫分别为60.37%和1.84%,该沉铁渣(赤铁矿渣)可作为原料出售给水泥厂。  相似文献   

9.
对湿法炼锌中热酸浸出-黄钾铁矾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甘肃冶金》2010,32(3):56-58
通过西北铅锌冶炼厂热酸浸出-黄钾铁矾工艺的生产实践,对热酸浸出-黄钾铁矾工艺的原料适应性、设备适应性、锌总回收率、资源综合回收等问题的反思,提出热酸浸出—黄钾铁矾工艺存在的弱点和缺陷,并结合西北铅锌冶炼厂的实际情况,提出工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厂富集工段铟富集渣渣率大、铟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等问题,以氧化锌低酸上清为铟富集原料,开展了低酸上清直接用锌浮渣沉铟、低酸上清经还原再用锌浮渣和氧化锌焙砂沉铟等试验。结果表明,低酸上清直接用锌浮渣或经还原再用氧化锌焙砂沉铟,所得铟富集渣渣率大、铟品位低且难以过滤,而低酸上清经还原再采用锌浮渣沉铟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铟富集渣含铟品位在2.5%以上,且杂质含量也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公司富集工段铟富集渣渣率大、铟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等问题,以氧化锌低酸上清为富集铟原料,开展了氧化锌低酸上清直接用锌浮渣沉铟,氧化锌低酸上清经还原再用锌浮渣或氧化锌焙砂沉铟等研究试验,同时考察了F、CI、As等元素在沉铟前后溶液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锌低酸上清直接用锌浮渣沉铟及经还原再用氧化锌焙烧沉铟,得到的铟富集渣渣率大、铟品位低及难以过滤等问题,而氧化锌低酸上清经还原采用锌浮渣沉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铟富集渣含铟品位在2.5%以上,且杂质含量也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压浸出工艺优化传统湿法炼锌流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传统湿法炼锌厂的热酸浸出液在高压釜中浸出锌精矿。结果表明,在温度130℃,液固比14∶1,精矿粒度-50μm占96%,浸出时间3h,氧分压600kPa,添加木质素磺酸钙0.4%的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7%以上,浸出液中的铁含量低于2g/L,加压浸出液可直接返到传统湿法炼锌流程的中性浸出,同时精矿中的硫以元素硫形式进入渣相。该工艺流程易与传统湿法炼锌厂现有流程结合,具有同时浸锌除铁、工艺流程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锌焙砂中性浸出渣低酸浸出液固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锌精矿焙砂中性浸出渣进行低酸浸出-矿浆絮凝沉降工艺试验,考察浸出时间、液固比、温度对中性浸出渣低酸浸出和低酸浸出矿浆絮凝沉降的影响。为了模拟工业生产,采用中浸底流与废电解液进行了低酸浸出试验研究,最佳低酸浸出工艺参数下: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4h、1m^3中浸底流废电解液配入量0.84~0.96m^3,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下,矿浆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锌高浸渣烟尘中铟浸出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H_2SO_4、HCl-NaCl、NaOH三种浸取方法探讨提高锌高浸渣烟尘中铟浸出率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硫酸浸取工艺中次生PbSO_4及PbO、SnO_2、SiO_2、MeS等难溶性物质包裹是引起铟浸出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对硫酸浸渣进行碱性处理并辅以球磨,能够有效打开包裹体,铟综合浸出率可以提高至97%以上,并给出了可行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硫化锌精矿还原湿法炼锌酸浸液中三价铁存在还原效率偏低、锌精矿用量大、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温度、锌精矿粒度、锌精矿用量及反应时间对还原液中三价铁浓度及还原率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硫化锌精矿还原溶液中三价铁浓度的主要因素,锌精矿粒度在低温还原时影响较为明显。低温还原所需时间长,所用锌精矿量大,80 ℃下锌精矿粒度小于58 μm、锌精矿加入系数1.8以上、反应时间3 h以上才能使还原液中三价铁浓度小于0.5 g/L;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锌精矿用量,120 ℃下锌精矿粒度150 μm、锌精矿加入系数1.5、反应时间1 h即可使还原液中三价铁浓度小于0.5 g/L。采用加压工艺提高还原温度,可有效提高锌精矿的利用率和三价铁的还原率,降低还原渣量,有利于还原渣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葫芦岛锌厂第一冶炼厂浸出工序的工艺改进过程,通过对加料系统工艺流程、浸出槽排列纵向位置的改进,解决其投料困难,跑、冒、滴、漏严重,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从镀锌灰中热酸浸出锌及黄钾铁矾法除铁。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50g/L、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3h、液固体积质量比6∶1条件下,锌浸出率在97%以上;用黄钾铁矾法除铁,在温度90℃、反应时间3h条件下,铁去除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某湿法炼锌厂的中性浓密机底流为原料,开展了酸性浸出条件优化及元素浸出行为研究,考察了温度、终酸对渣含锌、渣率、渣银品位以及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对浸出渣进行了锌、银的物相分析.结果 表明,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液固比7 ~9:1,终酸40 g/L,时间5h,此时锌的浸出率为75.97%,渣含锌为17.87%,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