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频谱均衡滤波器的理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的高频吸收衰减效应是导致地震勘探分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高分辨率野外地震数据系统中,频谱均衡滤波器所设置的重要部件。文章以频谱均衡滤波器的原理和地层吸收衰减特性为基础,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地层吸收衰减使分辨率降低的程度和频谱均衡滤波器对分辨率的补偿效果,给出了较好的频谱均衡滤波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频谱均衡技术的应用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的高频吸收衰减效应是导致地震勘探分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分辨率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中,频谱均衡滤波器是所设置的重要部件,本文以频谱均衡滤波器的原理和地层吸收衰减特性为基础,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地层吸收衰减使分辨率降低的程度和频谱均衡滤波器对分辨率的补偿效果,对目前仪器中采用的频谱均衡技术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4.
5.
时移地震互均衡法混合因素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际地震勘探中,因观测条件的影响,难以做到两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完全一致。文中将流体及油气藏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定义为期望差异,将非油藏引起的地震响应差异定义为非期望差异。为了有效地保护期望差异,消除非期望差异,本文通过模拟出不同时间存在振幅、时间、相位、频率等单因素差异与混合因素差异的合成地震记录,再用互均衡技术对合成地震记录分别进行振幅、时间、相位、频率等单因素校正与混合因素校正,校正结果表明,所求得的互均衡技术中振幅、时间、相位、频率校正算子,对非期望差异具有较好的消除作用,而对期望差异则有较好的恢复作用。此法经实际资料处理,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沈财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5):507
本文简要回顾了济阳拗陷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济阳拗陷的地震地质条件出发,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采集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并获得以下认识:①薄层模型单炮正演模拟表明,只有较高的地震子波主频才能分辨薄层,且随着炮检距增大,将发生薄层干涉现象,并导致地震子波主频降低。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中、近炮检距信息研究薄层,并进行分炮检距处理。②通过对缓坡带、洼陷带、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潜山披覆构造、陡坡带等地质模型的二维、三维正演模拟认识到:无论激发点位置如何,地下复杂界面反射的有效接收范围都集中在反射段正上方;对于复杂构造,宜采用小炮距、小接收线距、适中的排列片长度和宽度,以确保观测波场的连续性。③面向地质目标的地震采集设计优化的关键技术是建立符合实际的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并针对目的层段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不同观测方案的CRP覆盖次数分布,以优选观测系统。CG油田三维地震采集优化设计实例表明,文中方法对具有复杂构造的陆相断陷盆地的地震采集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油田勘探开发难题、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以HH105井区为例,根据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选井原则,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井位选择技术、井间波场正演模拟和二次设计等井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间地震波场的分布规律,制定了井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在HH105井区井间地震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较好的原始资料,相比以往资料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为下一步处理、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自主研发的深拖式多道高分辨率地震探测系统(Kuiyang-ST2000)主要由高声源级、宽频带的等离子体电火花震源和48道(道间距为3.125m)数字零浮力拖缆组成,最大作业深度可达2000m。系统采集作业时将震源及接收缆同时拖曳于近海底(小于100m),缩短与被探测目标的距离,降低地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海水吸收导致的衰减,且能克服海面拖曳勘探方式中多次波、气泡效应、海洋噪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用Kuiyang-ST2000系统在中国南海E海域进行了首次实际采集试验(工区海底深度约1500m,系统作业深度约1400m),所得海试数据具有较高信噪比,经精细处理后的最终成像剖面具有很高垂向、横向分辨率,验证了Kuiyang-ST2000系统的优越性,且弥补了海上常规多道地震探测系统分辨率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正演模拟技术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包括南缘高陡断裂面及上、下盘地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勘探困难区。以往的地震剖面品质差,反映的断裂带残缺不全、面貌不清。要清晰成像断裂带内幕,地震采集方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针对以往地震勘探存在问题,根据已知资料建立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研究了南部陡坡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设计了与地下地质情况及处理技术相适应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采集中应用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明显提高,断裂带南北分界面位置、断裂带内幕反射清晰,断裂带与下降盘沉积地层的分布、构造形态及接触关系清楚。 相似文献
11.
12.
近地表沙层的黏弹特性引起的地震波能量及频率的吸收衰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近地表不同Q值情况下地震波穿过黏弹介质后的地震波场特征,通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了影响地震波能量及频率吸收衰减的因素,即Q值越小、激发子波的主频越高、传播距离越远的地震波能量及主频吸收衰减越严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伏地表沙层缝洞型模型,研究近地表沙层对中深部储层反射波的衰减及对缝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对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的恢复补偿以及提高分辨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地震采集面元尺度一般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模型不同采集道间距的正演模拟成像结果分析,验证了采用不同道距成像解释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道距越大解释难度越大,误差也越大,道距越小,成像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构造越接近。通过对实际不同面元尺度的地震成像结果分析,揭示了较大面元的断层成像存在同相串轴现象,准确判别解释难度大。小面元的断层成像面窄而清晰,易于判别与解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地震横向分辨能力。结合以往勘探的应用情况,根据不同地震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需求,给出了在新区地震勘探、高精度地震勘探、滚动开发地震勘探阶段设计采集面元尺度时的建议,可供地震勘探采集面元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边界的处理是正演模拟中很重要的部分,对各向异性介质来说,由于方程更复杂,独立弹性参数更多,所以边界处理也更为复杂。针对传统的衰减边界条件,对其衰减因子进行改进,在同样宽度的衰减带情况下效果更好,并应用到复杂的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中。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证明改进的衰减边界实施简单,在较薄的衰减带内能够较好的消除人工边界反射。 相似文献
15.
16.
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计的海上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包括震源、等浮电缆接收系统、记录系统及资料处理四个部分。电火花震源激发产生具有较宽频谱的子波,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高分辨率勘探震源。等浮电缆要设计成短排列、短道间距和较小偏移距形式。记录系统要保证较高的采样率。在资料处理中首先要将电火花震源激发的子波进行最小相位化,然后正确地运用反褶积技术。我们利用这种系统,可以获得大于1.2秒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正演模拟的地震反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储层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利用地震信息直接预测储层砂岩厚度的横向变化,愈来愈迫切要求对地震数据进行高保真处理。利用波动方程理论法对楔形体砂岩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探讨了随机噪声、地层吸收对地震记录、地震属性以及砂岩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认为,当Q小于100时,地层对地震反射能量吸收严重,需要在处理中加强能量补偿。当S/N小于5时,储层砂岩厚度与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的相关性变差,噪声对预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窗函数能量归一化的改进广义S变换能在保持时间分辨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频率域分辨率。本文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通过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黏弹性介质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高频能量相对于低频能量衰减更强,其频谱特征为低频能量相对增加、高频能量相对衰减,因此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能很好地指示储层的油气富集程度。理论模型和实际井旁地震道的频谱分析结果验证了应用频谱吸收特性检测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包括南缘高陡断裂面及上、下盘地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勘探困难区。以往的地震剖面品质差,反映的断裂带残缺不全、面貌不清。要清晰成像断裂带内幕,地震采集方法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针对以往地震勘探存在问题,根据已知资料建立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研究了南部陡坡带的地震反射特征,设计了与地下地质情况及处理技术相适应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采集中应用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明显提高,断裂带南北分界面位置、断裂带内幕反射清晰,断裂带与下降盘沉积地层的分布、构造形态及接触关系清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