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胶束溶液驱油技术盼来溶液驱油是一种适用于已水驱过的轻质油藏的三次采油方法。对该种驱油方法研究匕进行了大量史内试验和许多成功的现场试验.胶来驱油要先注入胶束溶.液段塞(大约5%孔限体积),接下来往人聚合物溶液段塞(“缓冲剂”占50%孔隙体积),该溶液由水驱替。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人造岩心上进行较系统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越高,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增粘性就越强,驱油效率也越高;(2)当分子量和溶液粘度相同时,驱油效率随残余阻力系数的增加而提高;(3)当注入溶液的孔隙体积一样时,每吨聚合物的增油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以岩心做的驱油效率实验为基础,用简便方法优选出适合河南油田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430万,用量为320PV·mg/L。在河南油田面积为3.01km2的聚合物驱矿场先导试验中,经三年零二个月的试验,全区增油4.85×104t,提高采收率9.19%,每吨聚合物增油210t,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观模型研究NTCP泡沫驱油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文明寨油田的油藏温度,矿化度的条件下,用微观模型进行了NTCP(The New THree Composite Polymerfoam)泡沫驱实验,考察了泡沫的驱油机理,由实验观察得到泡沫驱油机理如下:(1)抑制了粘性指进,使液流改向;(2)剥离油膜;(3)气阻效应;(4)乳化,携带作用。NTCP泡沫驱综合了聚合物驱,气驱和表面活性驱三者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张云宝  卢祥国  任艳滨  张运来 《油田化学》2007,24(3):242-245,254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2.5×10^7,HI)=26.5%的耶AM。这3种驱油剂的组成(g/L)为:12/5/1.4的Na2CO3/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溶液(ASP);加入17.5mg/L Cr^3+的ASP(铬交联ASP);2.5g/L高浓耶AM溶液。两种ASP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4mN/m量级。随岩心K值增大,水驱采收率大幅度降低,普浓聚驱采收率增值显著升高,聚驱后驱油荆的采收率增值与岩心坛值和驱油剂类型有关。高浓聚合物、ASP、铬交联ASP的采收率增值。在K=0.50岩心上分别为7.7%、10.6%、12.1%,在坛=0.65岩心上分别为7.8%、12.3%、22.5%,在K=0.72岩心上分别为10.3%、9.8%、11.2%。铬交联ASP注入压力升幅大,后续注水压力维持高值;高浓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升幅较大或很大,但后续注水压力迅速下降;ASP注入压力升幅最小,后续注水压力不断下降。因此,聚驱后采用洗油效率特别是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的驱油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MD膜驱油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高芒来  陈素青  孟秀霞  陈定珊  潘惠芳 《油田化学》2003,20(1):《油田化学》-2003年20卷1期-65-69.7页-《油田化学》-2003年20卷1期-65-69.7页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油机理作了解释:在水驱基础上MD膜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直接饱和原油的岩心上一般很高,3个岩心为13.32%-15.73%,1个岩心为8.86%;在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略低(15.92%和9.37%);在洗油、洗盐的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极低(1.96%);在油中长期浸泡后的洗油、洗盐、含束缚水油饱和岩心上则很高(16.19%和15.93%);在直接饱和油的非油藏岩心上很低(4.04%)。在兴42块兴53一注五采高含水井产施了MD膜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井组油井含水80.0%-98.3%,平均92.4%),1998年5-10月注入有效成分25%的工业膜驱剂40t,注入液浓度2500-3000mg/L,注入总量0.005PV。5口采油井中有4口增产油、增产气并减产水,有效期超过2年。截止2000年11月有效期尚未结束,每注入1t工业膜驱剂已增产原油172t,经济效益可观。给出并讨论了膜驱油前后全井组和2口典型井的产油、含水曲线及全井组产气曲线。膜驱油过程伴随油井增产气过程,其特点是检验膜驱是否有效及有效期长短的矿场判据。图5表4参5。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文明寨油田卫7块明159井组微生物驱先导试验进行室内评价研究的成果。通过菌种在注入水中的定向驯化、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及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优选出了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微生物菌种、评价了高含水期该菌种的驱油效果,为在该区块开展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9.
杜连贵  王莲琴 《油田化学》1995,12(2):150-153
为确定二连油田吉32断块的开发方式,采用该块具有代表性的油层岩芯及该块203井地面原油在单管模型中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模拟比较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60℃、120℃、200℃温度下的水驱,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7.07%、59.16%和69.15%;(2)200℃水蒸汽驱,最终采收率为71.63%;(3)由最终采收率和累积驱出油量与驱替化学剂量之比确定,较好的化学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R941,其最经济浓度为1200ppm;(4)120℃、200℃温度下1200TR941驱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8.34%和76.41%  相似文献   

10.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与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了有关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试验研究。在室内进行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复配、微生物复配体系的适应性、微生物岩心驱替等试验,确定了用于现场试验的微生物菌种及其浓度、用量等。现场试验提出了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微生物驱油取得了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田高含水采油期增油降水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用驱油效率实验优选矿场应用的聚合物分子量及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人造岩心上进行较系统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越高,或浓度越大,溶液的增粘性就越强,驱油效率也越高;(2)当分子量和溶液粘度相同时,驱油效率随残余阻力系数的增加而提高;(3)当注入溶液的孔隙体积一样时,每吨聚合物的增油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以岩心做的驱油效率实验为基础,用简便方法优选出适合河南油田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430万,用量主320  相似文献   

12.
针对NB35—2块重质原油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及油品性质,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实验研究。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配伍性、与原油问的界面活性、抗盐性、长期热稳定性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筛选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为:0.10%聚合物+0.36%表面活性剂17^#,溶液黏度19.7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达10^-3mN/m数量级以下;注入0.3PV可提高驱油效率32.35%。  相似文献   

13.
驱油用抗盐聚合物KYPAM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新研制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驱油用抗盐聚合物KYPAM,为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超高分子量的AM/AHPE共聚物(共聚单体AHPE结构未知)。按大庆企业标准《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的规定测定6项质量指标,KYPAM均优于大庆2B838和日本三菱MO-4000;在矿化度为1000-19334mg/L的大庆(45℃),胜利(70℃,80℃)5种清水,污水中,1000mg/L的KYPAM溶液的粘度较对比超高分子量HPAM高30%-40%;在不脱氧180小时溶液老化测试中,KYPAM粘度保持率最高,KYPAM溶液45℃剪切稳定性略高于2B838和MO-4000溶液;KYPAM在3种水中的增粘性能(粘浓曲线,45℃和70℃)均远好于2B838和MO-4000。在70℃岩心驱油实验中,KYPAM污水溶液提高水驱后采收的幅度,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均高于英国胶体公司的HPAM1285清水溶液。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高场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进行了复合体系化学荆筛选和复合体系线性岩心驱替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高温高矿化度下最佳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8.33×10^-3mN/m);该体系在线性模型中注1.0VP驱油效率比常规注水提高采收率16,99%,比单独碱驱提高6.19%,比碱/聚合物二元复配体系提高0.83%。同时还利用该体系进行了不同注入速度、不同注入段塞、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试验,为现场开展复合驱先导性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降低剪切率提高注入站注入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的提出 在聚合物驱油的化验标准上要求,聚合物溶液从注入站到注入井井口的过程中粘损率小于3%为合格的注入溶液,如粘损率大于3%则注入的聚合物溶液质量不合格,不利于充分发挥聚合物驱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百色油田泡沫驱油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玉英  刘子聪 《油田化学》1998,15(2):141-145
本文介绍了驱油用泡沫的配方筛选,用筛选出的经济配方(0.3%ABS+0.005%PHP)起泡液在仑16块东区岩性断块砂岩油藏进行了氮气泡沫驱油试验,用优化配方(1%ABS+0.1%LVCMC+0.005%PHP+0.5%NaCl)起泡液在百4块西区裂缝孔隙和裂缝溶洞型灰岩油藏进行了空气泡沫驱油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增产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Tween80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干佐  曹绪龙 《油田化学》1994,11(2):152-156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配方:0.3%Tween80+1%碱(Na2CO3∶NaHCO3=1∶1)+0.1%PHPAM(3530S)。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能与胜利孤东油田原油形成中相乳状液,动态界面张力为10-4mN/m数量级,是一种较好的驱油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德辰 《油田化学》1996,13(3):238-243
石油沟油田M层是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选用增粘、耐盐、抗剪切性能均较聚丙烯酰胺好的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为驱油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浓度递减的多个段塞注入,驱油效率较高;多管岩心驱替试验表明,0.125%黄胞胶+0.15%甲醛从高Sor/Kw比岩心中驱油的效率最高。在单井注入的矿场先导试验中,每注入1吨黄胞胶增产原油248吨。在四井注入的矿场扩大试验中,根据1994年10月底前的统计数字,驱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注水调剖技术提高文明寨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文明寨油田的油藏特点,阐述了影响其水驱采收率的层内,层间因素,并对调剖技术在改善该油吸水剖面结构,提高驱油效率及提高复杂断块油田最终采收率等方面的应用效果作了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化学方法难以生成的化学基团,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等效烷烃扫描研究表明,对于高石蜡基特征的大庆脱气脱水原油,鼠李糖脂发酵液界面活性虽然较高,但单独使用时难以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根据HLB值的可加合性和分子结构匹配性原理,将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筛选出具有较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0.6%(wt)发酵液+0.4%(v)OP5+1.0%(wt)NaOH,该体系45℃恒温下与大庆脱气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5×10-2mN/m。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原油效率58.65%的基础上可再提高驱油效率15.75%(OO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