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造学生宿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校园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在其空间的使用上似乎更接近于居住建筑。与教学楼、图书馆不同的是,宿舍主要用于满足学生在求学期间对于日常居住的需求。拉普普特(Rapoport)曾这样论述居住建筑类型的形成:“它源于某一特殊集团的要求,住在这里的人是社会上的新角色,他们对休闲、沟通的空间有其要求,对使用空间有自己的方式,结果属于他们的形式便产生了。”因此,宿舍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它本身又与作为居住者的学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并且将这种适应反映在其空间和外观上。由于宿舍处于…  相似文献   

2.
正"居住"与家庭生活是建筑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建筑师要面对由处理私人空间所带来的额外限制,并与居住空间的未来使用者建立密切的关系。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还需在空间的表现力与便利性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居住空间首先作为某人的家而存在,也是其被视为建筑作品而赋予表现力的先决目标。但家庭空间又恰恰呈示了丰富地区性的建筑类型——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居住传统。简而言之,与相对宏大的公共建筑相比,居  相似文献   

3.
<正>安藤忠雄曾说,"建筑是生活的原点,或者说是生活的容器。"它承载着居住者的印记,既有传统的留存,又融入现代生活的感受,赋予了居住空间独特的DNA。建筑、室内设计师作为空间的缔造者,在一个个的项目中,"拿捏"着合适的素材,构建着不同的设计理想,并企图让落成的建筑具有"对话"的功能。也就是说,一座建筑必须能在建构过程中承载设计师的设计梦想,预演未来使用者可能的居住体验,并成长为有机的生命体。自此,它将远远超越"居有屋"这一最质朴的愿望,成为如安藤忠雄所言的,"建筑是能够被一般人所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又能超越一般人的想象的,这样的创造才能被称为建筑。"  相似文献   

4.
建筑室内设计是室内空间形态与使用功能的统一体。从系统学的观点来看,可将建筑室间形态看作一种函数系统,它包括居住性、工作性、心理性等功能要素,这些要素和建筑空间形态紧密联系,而各功能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形态中,其居住性功能要素占主要地位,居住性又受到心理功能要素的支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在现有居住环境中邻里间的互动逐渐减少,人与人的距离疏远,亲近感消失于户门之外,其部分原因是居住建筑中公共空间所承载的生活场所的缺失。公共空间对人们相互交流沟通及生活的融合起着重要作用,需从规划、建筑单体等方面探讨居住建筑中公共空间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建筑居住空间,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诠释了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7.
居住环境外部空间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瑾 《南方建筑》2000,(4):77-79
建筑环境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条件的千变万化以及人情世故的随缘生灭,都可以使建筑环境多姿多彩。居住环境(包括自然人工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科技发达的信息社会,从史前文明到工业文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居住社区的主要维系因素由血缘关系转为地缘关系;而社会分工的发达又使得居住环境从与单纯居住功能相关的领域转变为混合着多种功能的社会性空间单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由此引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都…  相似文献   

8.
居住建筑适应性设计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时章  潘宜 《建筑》2000,(9):31-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居住建筑发展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和庞大的规模令世人瞩目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居住建筑已从“量”的满足上升到对“质”的追求。居住水平的提高以一定量的居住空间为基础 ,又以居住环境质量改善为标志 ,居住环境的概念不仅是物理环境、生态环境 ,还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而对因生活方式变迁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居住需要 ,居住建筑的功能和形态设计必须提高适应能力 ,以满足居住者不同的和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居住需求。一、适应生活方式演变 ,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观是居住建筑适应性设计的出发点设计是设…  相似文献   

9.
在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中,若没有陈设品,将是索然无味的。陈设品好比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标点符号,它不仅能丰富室内空间层次,而且还可使空间更加具有个性与特征。现代居住环境陈设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们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组织空间、创造环境特性的作用。(图见彩页P27)因此,在进行居住环境室内设计时,其陈设设计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等需求的同时,必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并能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气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盖湘涛 《住宅科技》1991,(11):11-14
城市居住组群设计,是一项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综合艺术。它不仅是实体上的空间,还包括社会和生活组织上的空间,即将社会生活内容体现在居住组群的各组成部分中,又明确地将它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刘思远 《新建筑》2015,(3):90-93
"微建筑"是伴随人类建筑工业发展而成长的小城市空间并与人体工程学有机结合的建筑,它是人们为解决生存生活需求和调解被动空间拥挤矛盾而产生的以居住建筑为形式的缩影,也是建筑师们对精神升华和空间节约等诉求的真实回应。结合微建筑方兴未艾的态势,探究人们对生活微空间的心理需求,研究当下城市生活中微建筑的形成来源、形式特征和空间的组合形成策略,从而促成微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相应定位和对其普适性发展的探索;此外结合典型微建筑实例的形式分析其内在组合规律,探求其空间规律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外销居住建筑的装修与设施水平如何,体现其环境质量的价格又达到什么样标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关注点之一,也是市场的一个侧面。 从使用功能上看,提供人们居住的建筑都可归属于居住建筑的类别。不同的居住方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居住建筑。以个人为生活单位长期集体居住的是宿舍,短暂居住并提供服务的是旅馆、宾馆,以家庭为生活单位长期居住的是住宅。 在一幢住宅内,通过公共交通空间(公共楼梯、公共走道、公共电梯)将多户组合在一起的,称“公寓式住宅”。一般用水平公共交通将几户组织成标准层,又通过垂直公共交通将若干标准层层叠组成住宅楼。户与户之间不设置公共交通相互联系的住宅称“独立式住宅”,其中,独户建造的为独院式住宅或别墅。住宅楼的底部建造几层商场的,就成为商住楼。  相似文献   

13.
杨业庆     
《世界建筑导报》2005,(3):25-27
设计论谈:与公寓相比,别墅作为当今许多人生活的最高居住理想这一建筑形态,它所承载的是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内容?它有着什么与众不同的倡导或主张,而与之相应的空间又会有什么特性。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19,(Z1)
正设计以现有青年住宅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打破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形象,将建筑从内而外虚化,整体由若干个单元体系组合而成,每个单元体系又有若干个模块化空间组合。同时将开放空间(商业层)、半开放空间(休闲层)、私密空间(住宅层)融入到整个体系之中,整个建筑形成居住到公共再到居住的空间组合。在竖向空间上建立户与户之间紧密的联系,并形成丰富的室外共享空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机会,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创造了如巢栖般的居住体验。  相似文献   

15.
木兰 《城乡建设》2009,(3):74-76
城市是间大客厅 刘艺鸿说:当今的设计师要有一种大环境设计观。 从广义上讲,“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在空间上,它可分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就内容而言,又可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  相似文献   

16.
藏式传统的居住空间作为藏族人行为文化的栽体,是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行为、意识正在改变,传统的居住空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生活。在此状况下,结合建筑计划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整理藏式传统的居住空间模式,寻找出其居住空间演变的路径,对于繁荣西藏现代居住建筑创作、传承地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郊野尘梦     
《新建筑》2019,(Z1)
正基于对城市青年居住问题的关注,设计旨在创造一个有温度的社区。本次设计的建筑有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又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展现材料本源之美。设计者将共享空间以阶梯的形式完全贯通在整个建筑之中,打通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纵向空间的交流。居住模块之间也融入了共享空间,让居住空间不仅仅是居住空间,更是一个共享的微型社区,年轻人在这里可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缓解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融入梦想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韦艺 《建材与装饰》2013,(37):40-4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欲望日益强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严格,尤其是在居住空间的要求上。从使用功能上来分析,居住空间主要指供人们日常起居生活的使用空间,例如卧室、客厅等。以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的制约,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基本停留于简单功能的发挥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要求逐渐由功能层面提升至人性化、科学化以及技术化等层面。由此,作为居住空间建设施工指南的设计环节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这一转变,科学地进行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满足群众日益变化的需求。本文针对现代建筑居住空间设计为核心进行论述,分别从功能化、人性化、科学化、技术化等四个层面分析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居住空间的设计,供类似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靖  邓广 《建筑与环境》2013,(5):98-101
“生活方式决定建筑的功能要求”——SOHO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出现.致使住宅空间开始了新的变化。建筑空间在形态、结构、观念层面不再只是单纯的居住,空间界定的虚化,私人空间的公共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住建筑智能化等使得住宅已经开始承载更多的职能。针对当下建筑住宅的主流90m2中小户型的套型结构进行研究,创设新的套型,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多样化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这里设计的并不是房子,而是设计了新时代的新生活。”密斯的话道出了建筑的真谛。本文通过对人和建筑,尤其是人和居住建筑的密切关系的探讨,阐述了建筑的主体是人,是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居住空间,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只有考虑了人在其中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才能使建筑本身真正体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