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纳米碳酸钙(POM/ CaCO3)及聚甲醛/纳米碳酸钙/共聚酰胺共聚物(POM /CaCO3/COPA)复合体系,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了CaCO3的用量及COPA的加入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当nano-CaCO3质量分数为2%时,POM/nano-CaCO3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比纯POM提高了约50%;同时,nano-CaCO3的加入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POM的热稳定性.COPA的加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体系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纳米碳酸钙(POM/ CaCO3)及聚甲醛/纳米碳酸钙/共聚酰胺共聚物(POM /CaCO3/COPA)复合体系,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了CaCO3的用量及COPA的加入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当nano-CaCO3质量分数为2%时,POM/nano-CaCO3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比纯POM提高了约50%;同时,nano-CaCO3的加入还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POM的热稳定性.COPA的加入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体系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改性纳米CaCO3/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HDPE中加入高分子偶联剂改性的纳米CaCO3,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发现高分子偶联剂的加入改善了无机粒子和聚合物间的结合,促进了无机粒子在体系中的均匀分散,使体系的力学性能上升,高分子偶联剂的最佳使用量(质量分数)是1%;纳米CaCO3的加入减小了体系的弹性,增加了刚性,改善了材料的挤出特性,对体系的流变性能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对聚丙烯(PP)/碳酸钙(CaCO3)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对PP/CaCO3共混体系有增容改性作用,当加入5%的PP-g-MA时,该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反应挤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尼龙6(PA 6)原位合金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中氢氧化钠(NaOH)/己内酰胺(CL)小于0.01或活化剂/CL小于0.008时,会使得CL的聚合速度缓慢,从而导致较多的单体残留,但NaOH/CL大于0.02时,可能会使得单体转化率降低,而活化剂/CL大于0.008时,会降低原位增容的效果,使得PA6的相态尺寸变大;而马来酸酐接枝HDPE(HDPE-g-MAH)的加入会额外消耗阴离子,使得体系的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增加HDPE-g-MAH含量时,要适当加大催化剂含量;当体系中的CL含量减小时,由于HDPE基体对CL扩散的抑制作用,反应速率下降,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SEM观察复合材料冲击缺口的断面微观形态和纳米CaCO3粒子在PVC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在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aCO3可明显提高材料的韧性.当CaCO3用量在10份左右时,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迟到最大值,是普通CaCO3/PVC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2倍,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也略有提高.在流变学研究方面,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与普通CaCO3/PVC复合材料同是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PLLA/PDLA中加入增塑剂(PEG)和成核剂(TMC-306)的共混样品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以及熔融纺丝制备纤维的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EG对PLLA/PDLA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有促进作用,TMC-306对PLLA/PDLA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有抑制作用,而同时加入PEG和TMC-306时,PEG和TMC-306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得PLLA/PDLA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与纯PLLA/PDLA的流变性能相近;熔融纺丝制备的纤维中同时加入PEG和TMC-306的样品中sc-PLA的含量最高,耐热性能最好,且纤维的强力和延伸性能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聚合物乳液与硅溶胶复合后流变性能的变化,以苯丙乳液与硅溶胶复配得到一组稳定的复合体系,测定了该体系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通过研究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能,发现随复合体系中乳液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表观粘度依次增加.在一定的σ范围内,复合体系表现出牛顿流体的特性.随温度的升高,复合体系的表观粘度呈逐步降低趋势.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与乳液的流变行为差异明显,与硅溶胶的流变行为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流变性能良好并且适用于微型沟槽装药的熔铸炸药配方,选取质量比为60/40的DNTF/TNT作为熔铸载体,HMX作为固相主体炸药,制备了不同配比时的熔铸炸药,并采用Brookfield R/S Plus流变仪对其进行了流变性能测试.对比和分析了固相主体炸药HMX的百分含量、颗粒大小和形貌以及温度对熔铸炸药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MX含量的增大和粒径的减小,熔铸悬浮体系的粘度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熔铸悬浮体系的粘度减小;在温度为85~90℃,适当的搅拌条件下,2μm超细主体炸药HMX的含量在40%~50%时,该熔铸配方具有良好的微型沟槽装药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含量不同的PP/Mg(OH)2/POE三元共混物.分别采用HC-2型氧指数测试仪和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共混物的氧指数和流变行为.主要分析了共混物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以及表观黏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H和POE的加入并没有改变PP的假塑性,呈现出切力变稀现象.随着POE含量的增加,体系的表观黏度下降粘流活化能也稍有下降但变化不大,说明熔体的流变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强,这对加工有益.  相似文献   

11.
改性碳酸钙填充HDPE塑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氧乙烯醚改性CaCO3填充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的流变性能。实验表明聚氧乙烯醚具有与钛酸酯类偶联剂类似的改善填充体流动性的效果,与纯CaCO3填充体相比改性填充体熔体粘度随填充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变小,对温度敏感性加大,有利于注射成型加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共混注塑阻隔容器溶剂渗透率的测试, 研究了注塑成型加工工艺条件、相容剂、改性尼龙对容器阻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硅烷接枝交联HDPE/LLDPE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高密度聚乙烯( H D P E) 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 L D P E) 的熔融共混以及与硅烷的接枝、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 H D P E 与 L L D P E 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少量 L L D P E 的存在对 H D P E 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大; L L D P E 在共混物中的配比对硅烷接枝反应有很大的 影响, 随 L L D P E 含量增加,硅烷的接枝率提高,同时接枝物的熔体流动性下降;此外引发剂或硅烷的用量都对硅烷的接枝反应有影响。 H D P E/ L L D P E 交联共混物的交联密度随 L L D P E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交联共混物的耐热性有所提高,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与聚乙烯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DPE-g-MAH为相容剂,分别制备EVOH/HDPE二元共混物和EVOH/PA6/HDPE 三元共混物.分别研究EVOH/HDPE和EVOH/PA6/HDPE共混物的阻透性、加工流动性、物理机械性能及其微观形态结构.从SEM可以看出:共混体系呈两相结构,分散相HDPE和PA6以球状均匀的分散在连续相EVOH中.二元体系中,随着HD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体系的阻透性能略有下降;加工流动性有所提高;当m(EVOH)∶ m(HDPE)∶ m(DPE-g-MAH)为100∶15∶5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与二元体系相比,三元体系的阻透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如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利用大分子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合金。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合,用量及增容母料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反应挤出,可以生成HDPE-g-PS;苯乙烯单体(St)的加入,有利于接枝物的形成;对于m(HDPE)/m(PS)=70/30的合金体系,加入0.8份无水三氯化铝,0.5份苯乙烯单体,合金的综合性能较好;采用m(HDPE)/m(PS)/m(AlCl3)/m(St)=50/50/0.8/0.5增容物为母料,添加30%~40%时,m(HDPE)/m(PS)=70/30合金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橡胶(CM)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通过在树脂相中HDPE与EVA的复合实现体系的增强,对其力学性能、断面微观结构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VA/CM共混型TPV,当HDPE质量分数在0~20%的范围内,其动态硫化产物均表现出TPE的特征;随着树脂相中HDPE用量的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趋于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与扯断永久形变趋于下降;FE-SEM的观察表明,动态硫化TPV的拉伸断面较平坦,且有微量纤维束,在刻蚀样品的表面均匀分散着CM硫化胶粒子,其平均尺寸为2μm左右;XRD的研究表明,随着HDPE含量的增加,TPV中结晶衍射峰强度增加,晶粒尺寸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母胶予混动态硫化新工艺,以硫黄为硫化体系,制备了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橡塑比、共混温度、共混时间,硫化剂、促进剂用量、增塑剂及填料的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橡塑比为60∶40、硫化剂和促进剂用量分别为1.8和1份时,综合性能良好。采用增容剂技术,可使共混热塑性弹性体的物理机械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用抽提法、流变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热重法、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TPE)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和静态硫化共混物的交联程度相近。控制NR的交联程度可改善共混物的流动性。NR/HDPE共混热塑性弹性体中、HDPE结晶度则随NR的增加而略微降低。只要HDPE足以包裹胶胶粒子就可以形成连续相。动态硫化增加了共混物中NR与HDPE相界面间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