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育民 《染整技术》2005,27(9):48-49,52
问一:(1)亚麻筒子纱染色后出现内、外层色差如何克服,前处理工艺应该怎样?(2)棉纱(筒子纱)染色后(特别是深色)出现筒脚白芯现象,这是什么原因?(3)棉纱(筒子纱)染灰色、浅棕、泥土色等敏感色如何控制大小样误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纺制直接染色筒纱的生产工艺,着重探讨了筒纱加工过程中所受四种张力(退绕张力、内部张力、气圈张力、卷绕张力)与筒纱质量,成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天然植物染料在纸纱上的染色工艺及染色性能,选用栀子黄和橄榄绿,分别采用直接染色法和还原染色法对纸纱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的纸纱表观染色深度(K/S值)、色牢度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栀子黄在优化染色工艺为弱酸性(p H值=5)、染料用量5%、温度90℃的条件下,可将纸纱染得中等色深;色牢度除耐日晒色牢度较差(1~2级)和湿摩为2级外,各项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1.7%和85.3%。还原型染料橄榄绿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用量10%、温度65℃、染色时间40 min、还原剂浓度10 g/L、NaOH浓度9 g/L;纸纱染色后除湿摩为2~3级外,各项染色牢度较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93.5%和80.1%。研究认为:可以选用直接型和还原型植物染料对纸纱进行染色,纸纱同时被赋予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4.
陈立秋 《染整技术》2007,29(7):49-51
主持人:欢迎进入《百花苑》。 20世纪90年代外企进入.使我国筒子染色飞速发展。由于筒子染色避免了摇纱成绞。因此它具有工艺流程短[坯纱→松式络筒→(倒角)→装纱→(压纱)→入染(前处理→染色→后处理)→脱水→烘干→(烙色筒)]、回丝少、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质量好等→系列优点。但也存在纱线不够蓬松、丰满等缺点。本次应有关企业的同仁要求,对筒子纱烘干设备的选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周建川  赵化兰 《印染》2001,27(4):20-22
纯棉丝光烧毛筒子纱染色前应先半漂,选用KE型和HE型(双一氯均三嗪结构)染料染色,助剂含杂少并控制好染色温度和时间,再配合适当的后整理。  相似文献   

6.
还原染料的隐色体法染纱,根据染料的不同性能采用不同的染色温度。有甲法(染色温度 55~60℃)、乙法(染色温度 40~50℃)、丙法(染色温度25~30℃)、特别法(染色温度与甲法相同,但干缸温度较高)四种不同温度的染色法。还原染料隐色体法的染纱温度是不太高的,其中甲法的温度最高。也不过60℃。温度不能过高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改性棉纤维的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引入阳离子基团(阳离子化)的阳离改性棉纤维,已在1983年的专利申请上、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为了能在单一纤维上表现出异色格调、雪花格调、深浅格调、杂色格调等,通常首先用纱线染色(原纱染色)再织布。不过,假如将这种阳离子改性棉纤维和常规棉纤维进行混纺、交织,将织物进行匹染,就容易表现出原纱染色格调的织物。通过这种棉纤维阳离子改性方法,可以缩短产品加工交货期,或生产表现感性的差别化商品。  相似文献   

8.
问 1:我厂主要以全棉筒子纱染色为主,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筒子纱里外层颜色差别较明显,我们常说为“筒脚”,“筒脚”程度在 30~ 50g之间。我厂染色都是用的软水,染色时用元明粉、纯碱。上述问题我单位至今没有解决,特请教贵刊帮助。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弘生漂染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 316021)答:筒子纱染色出现里外层色差是常见疵病之一。本期发表了宁波新阳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许尧江同志写的“筒子纱染色内外层色差产生原因及防止”一文,请你仔细阅读可以借鉴。这里再补充两点意见:其一,松式筒子成型的好坏是染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用新型助剂或改变加料顺序开发了筒子纱短流程氧漂和染色工艺。在筒子纱氧漂时,使用多功能快速氧漂助剂BLG,其可替代烧碱、渗透剂、双氧水稳定剂、螯合剂,减少了助剂使用量和加工时间,实现了筒子纱短流程氧漂前处理。在筒子纱染色时,采用预加盐碱的短流程染色工艺,避免了盐浓度高使染料分子缔聚、碱液浓度高使染料水解等弊端,染色易于控制,所得纱线匀染性好。在筒子纱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水洗中使用皂洗酶EOQ,其可催化分解未固色以及已经水解的活性染料发色基团,提高了水洗效率和纱线的色牢度。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工艺大大节约了水、电、汽、时间和人力,达到了节能、降耗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欧洲自动化中心的那些纺织整理企业来讲,巨大的染色成本给企业创造效益造成相当大压力,本文叙述了全自动纱 线染色(已成功生产4年之久)和全自动匹布染色的成功经验,当今拥有全自动化对欧洲纺织企业来讲是一个生存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