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要的对汽车板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全球汽车板料发展由于环境和安全的问题,使汽车制造商和钢铁公司加快了向高强度钢的发展,并对国内外的高强度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高强度钢包括:超深冲IF钢、高强度IF钢、冷轧各向同性钢、烘烤硬化钢、高强度低合金钢、双相钢、TRIP钢等。简要对国外各种高强度钢研究应用现状和国内研究的各种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描述,并提出各种高强度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洪涛 《润滑与密封》2007,32(7):129-131
针对机械行业中45^#钢和40Cr钢使用混乱的状况,着眼于2种钢材的基础性能,从45^#钢和40Cr钢的耐磨性能入手,对二者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在调质处理状态下,45^#钢和40Cr钢与GCr15钢对磨时的摩擦因数基本相同,但45^#钢的磨损量要低于40Cr钢,在强度符合条件,工件形状不太复杂的情况下,建议采用45^#钢;在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状态下,45^#钢的摩擦因数与磨损量均高于40Cr钢的摩擦因数。在强调工件的强度和耐磨性时,建议采用40Cr钢;在高频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和在离子氮化处理状态下,45^#钢的摩擦因数与磨损量均接近于40Cr钢的摩擦因数与磨损量,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45^#钢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对国产8Cr4Mo4V钢和国外M50钢采用相同的真空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再进行稳定处理后测量2种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稳定处理提高了8Cr4Mo4V钢的硬度,而M50钢的硬度变化不大;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和M50钢的硬度均能满足不小于60 HRC的轴承使用标准要求;稳定处理对8Cr4Mo4V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小幅度提升延伸率,稳定处理可以提高M50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小幅度降低延伸率;稳定处理对8Cr4Mo4V钢的冲击功影响较小,可提高M50钢的冲击功;稳定处理可提高8Cr4Mo4V钢和M50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提高幅度分别为43.2%,22.7%,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大于M50钢;淬回火后8Cr4Mo4V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量要少于M50钢,但稳定处理后8Cr4Mo4V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量增加,而M50钢中的碳化物数量不变;稳定处理后2种钢的碳化物数量和尺寸相当,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中钢的硬化能够有效的改善钢的内部组织,改变钢的硬度。对钢的硬化过程研究能够了解钢的力学性能,从而对钢的加工能够选择相应的切削参数,节约加工成本。论述了钢的硬化的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了钢的硬化过程中的操作过程,探讨了钢在硬化过程中温度、冷却介质对钢的结构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加热冷却方式,以获得良好的切削性能,对于机械加工具有明显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普通热冲压成形钢,高淬透性、高抗氧化性热冲压成形钢,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形钢,超高强度热冲压成形钢,高抗氢脆敏感性热冲压成形钢,纳米粒子强化超高强度热冲压成形钢等热冲压成形钢近年来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热冲压成形钢零件轻量化与功能性的关系,强度与氢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细化对其强韧性的影响机理,并对热冲压成形钢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符合转子制造技术规范的25Cr2MoVA钢、25Cr2Mo1VA钢和40Cr钢进行了高周疲劳试验,基于无疲劳极限半对数曲线模型拟合得到了三种钢的P-S-N曲线,并分析了疲劳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疲劳循环108周次时,25Cr2MoVA钢、25Cr2Mo1VA钢和40Cr钢疲劳极限分别为465,455,460MPa;随着应力降低,三种钢的疲劳寿命均持续增加,P-S-N曲线下降的趋势变缓,但未出现显著的水平平台;三种钢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材料表面,裂纹扩展呈放射状,25Cr2MoVA钢和25Cr2Mo1VA钢瞬断区具有韧窝特征,它们的韧性优于40Cr钢的;在遭受次同步振荡时,25Cr2MoVA钢转子的安全可靠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应变时效对双相钢和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强度及应变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预应变之后,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06MPa,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MPa;预应变之后再经历烘烤,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49MPa,而低合金高强钢的屈服强度只提高了66MPa;预应变或烘烤硬化之后,两种钢的应变硬化率均降低,但双相钢仍然具有很强的应变硬化能力,其应变硬化率接近于低合金高强钢未预应变条件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赋予了双相钢比低合金高强钢更强的应变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钢铁冷轧厂HAPL机组或CAPL机组生产出的钢卷质量可达30t,钢卷下线后可根据钢卷的品种不同进行分区库存。厂房跨内的钢卷运输通过起重机运输,但是起重机不能实现不同跨之间的运输。钢卷过跨运输车布置于地面,专门用于跨间运输钢卷。起重机结合地面运输车,实现了钢卷在整个仓储区的运输。  相似文献   

9.
钢中硫化锰的形态及对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MnS在钢中的各种形态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通过降低钢中的硫含量和控制MnS的形态,可以提高钢的性能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钢齿齿长对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了该接头的几种破坏模式以及极限载荷随钢齿齿长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理论公式推导出钢齿发生弯剪变形的临界齿长。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端钢齿齿长变化对应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接头存在三种破坏模式。在钢齿齿长较短的情况下,改变钢齿齿长会增大单齿的极限承载力;但钢齿齿长增加到一定长度后,钢齿齿长对接头承载力的影响趋于稳定。理论推导出的钢齿临界齿长可以作为钢齿的设计齿长。  相似文献   

11.
在矿井全锚巷道中使用U型钢起吊装置安装综采设备,为降低成本,回收起吊装置的U型钢,采用锚索U型钢梁(开回收槽)起吊设备,可安全顺利地回收U型钢梁.  相似文献   

12.
螺栓连接是塔身标准节之间连接的常用方式,其螺栓连接的可靠性关系到塔式起重机工作的稳定及安全,连接螺栓预紧力的变化可表现为塔身顶端位移的不同特征,文中以塔身顶端特征点位移为测量量,以高强螺栓预紧力引起的连接部位刚度变化为输入量,探究了塔身顶端位移与标准节连接螺栓预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标准节连接高强螺栓预紧力变化的宏观表征-塔身顶端轨迹外接圆(其特征可表述为直径和圆心),绘制了螺栓连接刚度与塔身顶端轨迹外接圆直径和圆心的变化曲线,对塔身钢结构损伤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料耙设计采用双层钢桁立体结构,料耙各梁采用不同规格的异形钢管制成,料耙耙齿采用栓接结构。这种结构的料耙重量轻,强度好,刚性好,变形小,运行平稳,耙齿更换方便,利于设备的使用维护。  相似文献   

14.
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舰载飞机着舰回收过程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建立了飞机六自由度逃逸复飞数学模型,分析了飞机触舰后逃逸复飞的动态性能。该模型考虑了起落架缓冲变形运动及轮胎载荷特性。数值模拟了舰尾紊流和地面效应,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了机体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航母运动、舰尾流、地面效应对飞机纵向和横向逃逸性能的影响,并阐释了其动力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航母横摇和艏摇运动对横向逃逸轨迹影响最大,侧向滑动达到5m;舰尾流使飞机触舰提前,缩短了飞机的逃逸滑跑距离,抬高了纵向逃逸轨迹。当甲板风为23.1m/s(45kn)时,飞机的离舰高度增加了约14m;与主观感受不同,地面效应对飞机逃逸性能无明显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传递横向载荷的螺栓联接系统的失效模式作了详细分析。并根据载荷均分、k/ n表决系统力学模型作了有关分析计算 ,为该系统的强度可靠性设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潞安集团屯留矿井底车场硐室群加强支护的范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硐室群围岩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据此确定加强支护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硐室群建成后,在开挖区域,煤柱中形成了卸压区,在巷道拐角处卸压区域较大,在T型交叉口更大,在井筒和马头门卸压区域最大;根据卸压区域围岩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确定出硐室群的危险区域,并建议在危险区域加大锚杆支护的深度和密度,并采用W钢带等加强支护措施。这一研究成果可给同类条件下的其他矿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煤矿巷道支护是保证巷道安全性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煤矿巷道支护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以煤矿巷道的锚杆支护方式为例,对煤矿巷道支护工程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铆接和螺接两种紧固件连接设计的研究,总结了在选用此两种连接方法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为今后在此方面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的双巷掘进要求,对连续运煤机进行了配套研制。连续运煤机和掘进机、锚杆机配合组成双巷连续掘进系统,有效地减少了辅助工作时间,提高了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新型筛分机的结构、原理及特点.该筛分机采用两套激振系统分别以不同频率对筛面进行激振,高频激振用来加大筛面的振动强度及自清洗能力,提高筛面的筛透能力,低频激振用来提高物料在筛面上的输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