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住区出现高密度、小型化趋势,需要在有限的用地中寻找应对高密度居住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适宜设计途径。以上海6个小街坊住区为例,对户外环境使用者评价与住区空间特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居民满意度较高的高密度小街坊住区户外环境具有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聚-散""繁-简""亲-疏"3对空间设计逻辑。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正向紧凑化转型,相较于负面影响日益明显的大型封闭住区,高密度、小型化的小街坊住区模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同时也从住区层面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方式的改变,如何从小街坊住区的公共空间配置出发,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紧凑城市理念下小街坊住区公共空间网络拓展策略的提出、小街坊住区周边公共空间的规模控制,以及从挖掘方式3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小街坊住区和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住区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变 欧洲城市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变 密集的路网及由此形成的小街坊是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模式。小街坊的边长多在100米以下,越是靠近城市中心区,街坊尺度越小。3~4层为主的建筑沿街布置,街道尺度很小。  相似文献   

4.
西安是世界文明四大古都之一,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它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的另一个身份——作为建国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的重工业城市之一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伴随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以单位为主体的街坊式住区建设进入高潮。60年后的今天,这些住区已然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标识工业时代的文化缩影和符号。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一五"期间设立的国营东方机械厂家属院——东方105街坊的实地调研和居民访谈,总结分析街坊式住区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空间特征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在研究目前街坊式住区改造和发展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探讨建国初期街坊式住区所具有的历史和遗产价值,建议将街坊式住区纳入文化和工业遗产的高度加以保护,并进行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5.
曹时语  薛凯 《建筑与文化》2023,(11):116-118
当下人们对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中蕴含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场景理论中主观和客观两大体系与其进行耦合,探究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提出了从空间单元设计、舒适物植入、空间场景组织、居民参与、特色活动开展五个方面的策略出发,营造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6.
洛阳涧西38号街坊是国家"156"计划时期所建设的工业配套生活区,是城市旧工业生活区与新兴生活区重叠的最密切区域,它的发展对洛阳老旧街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城市修补理念,从保护老旧工业居住区、再造城市活力出发,通过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洛阳涧西38号街坊住宅及周边区域的物质空间实体及非物质人文环境等进行分析和整合设计,探索在保证街区历史文化延续,充分激发住区活力的同时,探讨针对老旧住区改造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层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立体化发展策略提出建立对应的三维指标。引入三维空地率概念,将空中开放空间以一定比例折算计入空地率以鼓励公共空间面积的增加。针对高层高密度居住区对绿化效果重视不足的问题,引入"绿视率"和"三维绿容比"指标,并为"三维绿容比"的绿量计算建立简易的计算模型以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所提出的三维指标将原有的居住区指标由二维平面上的控制向立体化发展,为改善高层高密度住区环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区建筑空间形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从50年代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封闭的住宅街坊j60年代以组团为单位的分级围合的半开放模式,到70-80年代中期彻底开放的“兵营式”住区空间;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的又回到半封闭的层级模式小区,再到90年代后期的封闭式住区,又成为现代住区空间的最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6,(5):76-79
针对当前工业城市中存在的大量工业住宅区综合性陈旧、特色风貌逐渐缺失、老年人变为主要居住人群的现状,以住区再生理论为指导,以住区的再生和工业特色风貌保护为目标,以包头市包钢集团昆都仑区旧工业住区钢32街坊改造为例,通过对其再生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应对工业化城市旧住区再生策略,从而切实可行地保留工业城市记忆,改善企业职工养老生活环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住区再生"。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郊区的高层高密度住区是目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建设的主体。以南京西善桥岱山西侧保障性住房项目住区规划为例,从外部自然环境、城市交通、服务设施、邻里空间等几个层面,讨论了借鉴当代"新城市主义"规划的理念,以设计结合自然、公交导向发展(TOD)、设施导向发展(SOD)、传统邻里发展(TND)等方式,进行住区规划的方法,以期对今后规划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背景下,住区改造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热点,街区制也正促进城市住区转型发展。研究以长沙市某个由城市干道围合、内部无城市支路的大型住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软件工具计算句法指标,通过调研分析现状,结合街区制理念,以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指导,运用句法指标分析和叠加对比等方式,探求街区化改造策略,提出在住区道路、居住街坊、公服商业设施、公共空间和组团管理等方面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区的空间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商品住宅体制下,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大地块、大尺度开发屡见不鲜,建筑密度、容积率追求最大化,城市住区空间形态及建筑布局出现明显特征,其对城市形态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针对城市特色、建筑水平、节能城市、公共服务、宜居环境等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对城市住区空间形态提出建设小尺度街坊、开放式社区等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品质城区,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区建筑空间形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从20世纪50年代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封闭的住宅街坊;60年代以组团为单位的分级围合的半开放模式;到70~80年代中期彻底开放的“兵营式“住区空间;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的又回到半封闭的层级模式小区,再到90年代后期的封闭式住区,又成为现代住区空间的最主要模式.①住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历经了封闭→逐步开放→完全开放→相对封闭→完全封闭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金振山  杜晓宇 《住区》2021,(3):113-11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高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很少关注基于不同标准层形态的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户热舒适度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对重庆市近5年高层高密度住区的住宅标准层形式进了行总结,然后以不同形式标准层为研究对象,以住户满意度为核心,对采光通风情况、夏季遮阳情况和室...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高速发展、快速城镇化的时代下,住区的大拆大建于无形中产生了许多"畸零空间"。多数研究认为畸零空间的合理利用能促进住区空间的整合,对其研究利用已成为住区改造和更新的重要课题。中央政府适时推出的城市双修政策提出"城市修复、生态修补",这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引领作用,且对住区空间品质提升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益阳市西流湾住区畸零空间中存在的问题,从对边角空间的创造性使用和对闲置地块及不规则地块的功能性改造两个方面,提出住区畸零空间优化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春虹  王璐瑶 《住区》2022,(3):120-126
居住街坊作为居住基本组成单元,成为开放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措施,居住建筑保温节能是影响居民居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着重对寒冷地区居住街坊的组合方式、空间形态、界面和内部环境的合理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主动应对气候条件的居住街坊设计形态,力求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开放住区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住区模式经历了由1949年后以围合组团式的封闭式街坊住区向局部道路对城市开放的半开放性住区、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享,与城市功能空间有机融合的开放性住区的逐步过渡过程。本文以北京市月坛北小街小区、新城·国际小区、中骏·世界城小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分析其道路交通、居住、配套设施及商业的开放模式,探讨开放性住区的形成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继续落实开放性住区的自我更新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高层住区宠物犬数量日益增多,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高频冲突成为当下大城市居住环境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空间的关联性议题已进入城市社区更新的研究视野。将同一健康”理念从更大区域的宏观尺度运用于日常居住环境的微观尺度,以重庆市沙坪坝金沙片区的高层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聚焦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分析,包括养犬群体时空间行为特征、使用差异性需求、空间冲突与适应等,进而提出“人—犬—空间”健康友好的住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对山地城市高密度住区更新的认知与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空间现象。但在既有研究成果中,对该类住区住宅户型的关注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基于用户视角的实证调研。针对此问题,本文以重庆两个典型近郊高密度封闭住区为案例,开展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户型使用后评价调查,得到详细的人群户型需求,形成具体的住宅户型评价,进而推导出户型设计的响应策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类型住区的开发、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