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住区设计向绿色转型,针对高密度小街坊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上海地区为例,对高密度小街坊住区空间形态展开分析,提出以"整体格局大疏大密"和"活动空间化整为零"两大策略进行引导,对增强绿化程度感受、减轻空间拥挤感、提升空间趣味性等方面具有较大帮助,从而营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高品质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正向紧凑化转型,相较于负面影响日益明显的大型封闭住区,高密度、小型化的小街坊住区模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同时也从住区层面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方式的改变,如何从小街坊住区的公共空间配置出发,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紧凑城市理念下小街坊住区公共空间网络拓展策略的提出、小街坊住区周边公共空间的规模控制,以及从挖掘方式3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小街坊住区和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静  郭菂 《四川建筑》2009,29(5):34-36
通过介绍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在土地与资金有限、住宅高密度发展情况下如何实现住区户外环境的休憩交往、景观和生态三大功能。探讨了从强调环境的功能性,注重均好性,户外空间形式多样化,重视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优化我国住区户外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住区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变 欧洲城市住区空间模式的发展演变 密集的路网及由此形成的小街坊是欧洲传统城市空间模式。小街坊的边长多在100米以下,越是靠近城市中心区,街坊尺度越小。3~4层为主的建筑沿街布置,街道尺度很小。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6,(5):76-79
针对当前工业城市中存在的大量工业住宅区综合性陈旧、特色风貌逐渐缺失、老年人变为主要居住人群的现状,以住区再生理论为指导,以住区的再生和工业特色风貌保护为目标,以包头市包钢集团昆都仑区旧工业住区钢32街坊改造为例,通过对其再生要点进行分析,探讨应对工业化城市旧住区再生策略,从而切实可行地保留工业城市记忆,改善企业职工养老生活环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住区再生"。  相似文献   

6.
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视角下,基于类型学与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3种模式样本住区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中国当代城市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规律及其空间环境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住区开放空间环境中,老年人交往活动呈现出"市井式、集体式、邻里式"3种典型特征;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满意度、服务设施满意度、空间区位满意度、空间形态满意度与老龄户外交往活动质量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且相关性依次减小;促进老年人交往活动导向下的住区开放空间适老化规划与设计,宜将提升空间的景观环境愉悦度、健身游乐设施多样性、场所区位可达性依次放于首位。  相似文献   

7.
杨璇 《中外建筑》2011,(5):94-95
"街坊式"住宅是一种传统的居住模式。在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大,大量居住区规划建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这一经典理论指导下,现有住宅区规划模式产生的弊端逐渐呈现。随着住宅区设施、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宜居环境的考量。这时,传统的街坊式住宅模式以其开敞又私密的特点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由住宅区规划经典理论的形成背景为切入点,并分析其在应用中产生的弊端,提出街坊模式应当作为经典规划理论的补充以弥补现在住区中产生的问题,并在文正最后指出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文提出北方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策,包括重视户外公共空间的选址定位、提供适当的气候防护、创造四季皆宜的景观、设置人性化的环境小品等,旨在通过这些设计对策提升北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质量,增强住区冬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工业住区建设兴起于建国初的"一五""二五"期间,随着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大部分工业住区破败下来,而与之配套的老工业住区面临着老龄化严重、设施环境破旧的困境。在城市更新需求增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社会背景下,对西安纺织城老工业住区基本情况、住区特点及养老现状等深入调研,对其养老居住环境的更新改造及养老设施配套进行研究,将对老工业住区的养老居住环境提升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普通住区中老龄化现象严重,然而现有住区的环境设计往往忽视对老年人的关心。根据老年人对户外休闲环境的特殊需求,调查分析了济南现有住区户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方适应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老年人和儿童在看护关系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对空间的需求出发,总结出老幼交互行为的特征。从空间的尺度、空间的指向性、空间的围合度以及座椅的布局形式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既有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对1"与"多对多"老幼交互空间类型,为今后既有住区户外空间的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丽 《安徽建筑》2005,12(5):41-42
植被是城市住区户外空间及景观环境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设计元素。本文通过对植被材料独具特性的分析,探讨了植被在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的功能运用,提出了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植被的基本配置原则,并重点阐述了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绿地的作用及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人居是我国城市建设与人居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高层住区户外空间及其环境行为与心理的优化研究尚待深入。从空间密度和社会邻里相互关联的层面介入讨论环境认知关系,并分析当前环境营造的问题所在,最后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探讨多样化的空间优化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住区景观与人们的日常居住与生活感受密切相关,现阶段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状态下对住区绿地的感知偏好将作为指引住区户外空间绿化设计的重要参照之一,亟须探讨不同俯视高度下人群感知偏好特征与住区户外空间绿化形态间的联系。[方法]以南京市3个典型高层住区为例,借助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扫描、三维视觉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及数学决策手段厘清人群处于不同高度下的俯视感知偏好特征与俯视绿化形态特征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户外空间中绿化复杂度及绿化三维可视体积大小显著影响人群俯视感知及偏好,其中宁静度、自然度是反映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偏好的关键感知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塑造符合人群全方位感知偏好的高品质住区户外空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建设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其合理的户外景观设计也成为发展21世纪人居环境的主流文化,倍受关注。在生态文化正以巨大的步履迈进现代城市的各个文化、科学领域的今天,随着当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化的住区景观设计更加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当前住区户外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部分误区进行分析,就生态化社区景观的定位以及如何在住区景观中体现生态化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同时认为当今社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居民的心理、行为因素的双重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一切从需求开始——对住区环境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玲 《规划师》2003,19(2):49-52
住区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是当前住区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尚存在过分关注环境的观赏性、将住区的环境建设理解成一次性行为、高投入带来高房价与高物业管理成本等问题,文章从参与住区户外环境建设的各个主体的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住区环境设计应一切从需求出发,全方位的关注住区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的紧缩,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将由过去的拆建扩张转变为既有居住建筑更新与户外环境品质的提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已有一定政策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住区户外环境却因较少受到关注,缺乏系统的改造方法与理论研究,日渐无法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居住品质的差异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而空间分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居住空间品质的劣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对既有住区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现象及本质进行研究,探索户外环境劣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关系,探讨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机制,分析既有住区外环境有价值的保留点,提出相应策略、展望,推动和促进既有住区户外环境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住区》2015,(5)
近年来,低层高密度住区在北京竞相登场,表现突出,成为引领北京高品质住宅市场的主力军,科学创新的规划设计对于低层高密度住区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目前北京市场上有代表性的低层高密度住区,分析其在规划设计上的特点,总结归纳了北京地区低层高密度住区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最后结合作者参与设计的工程实践——北京首开琅樾,对其在总图规划设计上的特色进行了简述。希望本文对北京地区低层高密度住区在实际操作层面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高飞 《城市建筑》2014,(4):29-29
本文对城市边缘区大型封闭式住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规划策略,希望在城市边缘区的大型封闭式住区开发中引入街坊支路系统和社区综合开发的理念,逐步消减边缘区大型封闭式住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向阳  李拓  徐谣  汪志伟 《住区》2021,(4):38-42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建筑密集、人流混杂的高密度城市在疫情发生时显现出较高的潜在风险.住区作为疫情隔离期间主要的生活场所,其韧性空间对于营造让居民安心的居住环境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首先界定了高密度城市住区,然后对该类住区的健康风险、韧性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疫情期间做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