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应力框架次弯矩与连续梁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探讨了预应力框架等效荷载次弯矩与轴次弯矩产生的机理及其计算方法,分析了,次弯矩对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次弯矩影响的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设计建议,该建议采用总量控制的方法,并考虑了次弯矩的有利作用与不利作用,可以对预应力框架调幅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六榀接近足尺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预应力度、初始次弯矩、梁两端弯矩不相等等主要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适当的调幅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惠民  吕志涛 《建筑技术》1999,30(12):853-855
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极限状态的性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与弯矩调幅一直是争论的热点。但内力重分布与弯矩调幅不仅会影响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经济性,还会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可施工性。弯矩调幅既与超静定结构的极限状态...  相似文献   

4.
阐明了钢筋混凝土梁在弹塑性工作状况下梁端弯矩调幅的原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采用弯矩调幅方法进行设计的条件,说明了采用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设计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必要性,并结合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采用该方法进行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弯矩调幅系数与抗裂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超静定结构进行弯矩调幅所需的塑性铰转动能力基础上指出,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临界截面一般具备所需的转动能力,但是,允许调幅值与抗裂度要求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抗裂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考虑内力重分布并没有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伟辰  吕志涛 《工业建筑》1995,25(6):9-12,45
本文提出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单位次弯矩法。该法以结构中所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同时满足两类极限状态为设计原则。另外,基于有效利用次内力的思想,对预应力筋的配置以及利用非吻合束等问题提出了可供实践应用的设计建议。附有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两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两榀接近足尺的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对多跨预应力框架的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了框架的连续性和轴压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基本能满足预应力框架弯矩调幅的设计需要,但当控制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时,框架连续性对弯矩调幅影响较大。第一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对结构弯矩调幅起主要作用,次弯矩越大,该截面总弯矩调幅越大。其他塑性铰截面以次弯矩调幅为主,结构往往不能实现完全内力重分布。另一方面,随轴压比增大,梁柱上弯矩分配虽略有变化,但对整榀框架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总的弯矩调幅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王国安 《工业建筑》2006,36(Z1):365-367
直接利用解常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位移法,将转角位移的固端弯矩和未知节点位移作为移动载荷在位置的函数。由平衡条件建立各杆端弯矩的影响线方程或杆端剪力影响线方程,再利用迭加原理求得其他量值的影响线方程。该法通俗易懂,对有侧移无侧移结构均适用,且也可用来求桁架、多跨静定梁和多跨多层静定刚架各量值的影响线。  相似文献   

9.
次弯矩对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预应力结构的超静定作用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考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次弯矩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已建实际工程设计中次弯矩值大小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对设计人员颇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志明 《钢结构》2003,18(4):61-63,57
根据美国钢结构协会 2 0 0 2年 1月 31日批准发布的《钢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定》 ,介绍了该规定“钢结构建筑”部分的第 10、第 11、第 12章节 ,包括中等抗弯框架 (IMF)、普通抗弯框架 (OMF)、特殊桁架式抗弯框架 (STMF)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并作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节点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李志刚  蔡益燕  郝际平 《钢结构》2005,20(1):68-70,74
节点域的厚度直接影响着节点的刚度、强度和变形 ,从而影响框架的抗震性能。在罕遇地震下 ,要求钢框架能够抵抗比多遇地震下大得多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是非弹性的 ,其大小取决于框架中每个组成部分的相对强度和刚度。如果节点域的厚度取得合适 ,则既能够参与耗散能量 ,又不致使钢框架产生过大的层间变形。对计算节点域厚度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并就节点域板剪切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A bottom flange friction device (BFFD) has been developed as an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for self-centering post-tensioned steel beam-to-column connections for moment-resisting frames (MRFs). The BFFD is located beneath the beam to avoid interference with a floor slab. Since the BFFD is attached to only one flange, a connection with a BFFD has an asymmetric behavior with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ment capacities.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a self-centering MRF with BFFDs,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similar frame with connections that have a symmetric behavior. It was found that the asymmetric behavior of the MRF with BFFDs leads to increased inelastic strain in the beam top flange, which may lead to beam flange buckling. These inelastic strains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longer top flange reinforcing plates.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应力框架的试验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的试验中,框架柱两柱底间断开,利用试验装置约束柱底以模拟柱底的嵌固效果,并利用约束装置测出柱底反力。对于试验加载前预应力框架本应存在的预应力次内力及框架自重内力,试验中是通过调节柱底的约束装置对框架人工施加反力来实现的。本文简要论述了该试验方法的试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采用本试验方法建立起来的预应力框架可以等价于实际工程中的预应力框架。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给出节点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运用ANSYS分析了端板连接处的刚度,对影响其刚度的几种要素进行分类讨论,并讨论节点刚度对结构整体弯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吉小萍  董军 《钢结构》2007,22(10):6-9
采用Pushover能力谱法对8层钢框架建筑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方案设计,考虑偏心支撑钢框架、隅撑支撑钢框架、纯钢框架3种结构体系,对结构自振特性、层间位移角及楼层侧移变化规律、结构刚度及耗能特征以及投资-收益等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隅撑支撑钢框架和偏心支撑钢框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同样性能目标下,两者的经济效益相差不大,均可比纯钢框架节省近40%的用钢量,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损失期望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17.
板柱结构中板弯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梁书亭  蒋永生 《工业建筑》2005,35(5):54-55,62
按新规范设计板柱结构的楼板时,柱间需设暗梁;为提高节点的抗冲切能力,在节点处配置抗冲切元件。为了探讨在这种新形式下板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现场实测。实测表明,等代框架法仍然是一种适合板柱结构楼盖计算的有效方法,据此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杆系结构的耗能机理和延性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渭建 《工业建筑》1997,27(11):34-38
在分析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刚度对结构破坏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杆系结构的耗能机理和影响结构构件特性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框架结构延性设计的理论方法和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影响框架结构延性的因素(材料强度、钢筋数量、箍筋、截面轴向力、截面形状等)。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同时满足强度和延性要求并使之很好匹配的结构抗震设计才能在地震荷载下发挥其抗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