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重磁资料的平面与剖面分析处理和正反演计算,依据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解释方法,对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琼东南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对盆地内的断裂展布和局部异常作了划分和分析解释,提出了新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该区地震资料大多为二维资料,且中深层资料品质普遍偏差,对评价古近系影响较大.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实践采用的方法是:以陵水凹陷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行分类分析,优选出可能改善的测线进行针对目的层的试处理,对试处理结果和效果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批处理.处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异常地层压力与深部储集层物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琼东南盆地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异常地层压力分布及其成因机制,查明了琼东南盆地深部储层异常物性分布特征和异常地层压力对深部储层物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深部储层的预测方法.认为琼东南盆地体现了晚期超压的特点,次生孔隙发育段与异常超压发育段对应,异常压力通过烃类的次生孔隙生成和原生孔隙保护、欠压实的孔隙保护以及阻止胶结物的形成3种方式对深部储层孔隙保存和发育产生影响.最后验证了Gluyas和Cade提出的有效埋藏深度是计算和预测超压条件下储集层孔隙度与深度关系的方法,认为该方法对琼东南盆地深部超压条件下储集层孔隙度的预测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转  刘豪  吴哲 《海洋石油》2011,31(1):8-15
基于南海琼东南盆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构造层序划分方案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二维地震构造层序闭合解释,从地震不整合面和构造发育特征识别出发,对新生代主要构造层序进行详细解剖.进一步结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二维地震数据的精细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其新生代构造层序,并进行了构造层序的识别和划分....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高压地层声波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海油田琼东南盆地ST3 6井的测井资料为依据 ,对高压地层的声波时差测井响应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等效深度法计算出与测井曲线采样深度对应的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在此基础上 ,对全井段不同岩性的测井曲线和地层压力梯度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了声波时差与地层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ST3 6井的岩石结构研究结果和声波测井原理对取得的数据分析结论作出解释。通过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高压地层声波时差与地层压力梯度之间关系的分析 ,阐述了地层压力对储层解释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异常压力分布与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层速度预测盆地地层压力,结合实测压力和泥浆数据,从琼东南盆地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入手,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地层压力分布特点,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认为此盆地单井压力类型可以划分为常压、微超压、超压;超压出现[JP2]的层位,层速度剖面上出现速度反转现象,在凹陷中心易形成强超压体;上渐新统陵水组压力平面上发育陵水凹陷、松南宝岛凹陷、乐东凹陷等强超压凹陷,具有从北向南、从西向东超压逐渐增强、超压范围增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琼东南盆地的超压成因机理,认为该盆地上高达110m/Ma的沉降速率造成的不均衡压实是该盆地上超压层形成的主要成因;高达105m/Ma的沉降速率、较高的地温梯度引起的生烃作用以及断层活动性减弱、封堵性增强共同控制着下超压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解释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最新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盆地数值模拟分析,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控因素开展了研究,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气源岩、输导体系、稳定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以及储集层的岩性差异是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富集的重要因素。琼东南盆地古近系烃源岩和浅层有机质可提供充足的气源,由底辟构造、气烟囱以及断层共同组合形成的网络输导体系控制了烃类气体的运移、聚集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粗粒沉积物和稳定域内的MTDs可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和成藏创造有利储层条件和盖层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气源通道和MTDs是控制高含气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形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深部构造和MTDs较为发育且靠近生烃凹陷的区域是高含气饱和度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地壳密度结构重震联合反演与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和基于三维重力异常建模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揭示出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地壳密度结构特征和沉积充填结构。通过与参考岩石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识别出了琼东南盆地大型构造单元上地壳层岩性,从而为加深南海北部深水区深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琼东南盆地的前第三系1块基底灰岩样品为替代样品,应用热模拟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含水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并对实验产物CO2的产率和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莺歌海盆地基底灰岩的生气情况。结果表明,水的存在与否、含水量的多少均对灰岩热解生成CO2有重大影响。水可以促进灰岩热解生成CO2气体,并能够极大地降低灰岩的热解温度。与无水条件相比,含水条件下灰岩热解产物CO2的碳同位素明显变轻。通过与前人钙质泥岩热解实验对比,并结合莺歌海盆地实际地质资料,研究认为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可能主要来源于中新统海相钙质泥岩,而前第三系基底灰岩的贡献很少。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新高精度航磁、重力测量资料,对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盆地的边界及范围,并在编制羌塘盆地变质基底深度图、构造区划图和中生界厚度图基础上,对盆地的基底结构、性质及其深度变化特点以及构造格局、盖层厚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结晶基底埋深可达5~15km,盖层为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羌塘盆地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制约,呈"二拗一隆"的构造格局,其中双湖隆起是一个岩浆岩杂岩隆起,盆地内还划分出17个凸起和凹陷。通过对重、磁资料分析,否定了前人提出的在盆地中部存在一条近东西向分布的隆起带(即所谓"中央隆起带")的观点;利用重力空间域线性迭代反演技术,初步确定羌塘盆地中生界地层厚度在4~8km。这些新的认识和结论,为今后在该盆地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ern Xinjia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magnetic anomaly by reduction to the pole were separated. Th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were extracted;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at different scales we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 features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s,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s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omaly in the Turpan-Hami basin and the Santanghu basin was mainly caused by Cenozoic and Mesozoic strata; the regional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resulted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substanc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unggar basin. While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Pre-Mesozoic strata, and the regional negative magnetic anomaly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in the Bogeda-Harlike folded zone and the Jueluotage anticlinorium.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active zon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相似文献   

13.
东海重力磁力异常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力、磁力异常的分析,结合陆、岛地质、地震、钻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认为:大范围的平均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东海由西往东,莫霍面缓慢抬升,地壳变薄;大陆架莫霍面深度平均为30km。重力异常高低、磁力异常强弱及它们的走向变化,反映东海基底形成时代,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次变新,即前寒武纪→前中生代→前中新世。局部重力异常、磁力异常形态及分布规律,反映了断裂、岩浆活动及区域构造格架。东海的断裂、岩浆活动时期,由西北向东南,有由老变新的趋势;区域构造格架为三个隆起和两个盆地,由西向东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盆地、琉球隆褶区。  相似文献   

14.
地体拼贴与准噶尔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2):126-132
作者根据重力、磁力、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性质、形成及演化作了探讨,认为准噶尔盆地基底主要由玛纳斯地体和乌伦古地体在石炭纪末期拼贴而成,拼贴交接带在三个泉隆起轴部。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准噶尔盆地经历了分离的台地型海相盆地,前陆型海相盆地,裂陷型残留海相盆地,坳陷型陆相盆地,振荡型陆相盆地和收缩型陆相盆地等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渭河盆地是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前新生界基底结构与构造特征对于指导该区油气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该区区域构造的分析,并综合利用野外地质、钻井资料、分析测试数据以及重力、航磁、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对渭河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样式开展了研究,并进而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基底主要由4个不同物质分区组成;盆地下古生界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被新生代正断层分割的强烈挤压褶皱变形,新生界则表现为受正断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箕状断陷;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基底和新生界盖层均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三塘湖盆地基底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三塘湖盆地区域构造及重力、磁力、电性特征,提出了盆地基底有双重结构的看法,深层基底是由前寒武纪古老结晶基底与西部另一地体或陆缘碎块及洋壳残片的拼接而成,之后又叠加了以海西期火成岩为主的浅层褶皱基底.基底结构的这种双重性明显影响着盖层的构造特征;盆地东部由于存在深层刚性基底,抑制了盖层的后期构造变形,在盖层中往往形成大面积的宽缓的构造圈闭;盆地西部由于不具刚性基底,盖层中往往形成线性褶皱和断阶、断块;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受控于浅层(下石炭统)基底.  相似文献   

17.
东海陆架盆地典型剖面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陆架;典型剖面;物理地质模型;综合物探  相似文献   

18.
合肥盆地重力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沟壑纵横,通过对重力异常目标处理,揭示基底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情况,认为本区南北分区,"众凹环隆"。该文应用重、磁、电、震等综合物探资料,将本区划分为前陆冲断带、舒城前渊沉降带、六安前隆断褶带和肥北隆后斜坡带4个勘探区带。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和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文智  袁非 《石油学报》1992,13(3):9-18
根据地震、重磁力与露头资料的分析,认为吐哈盆地具有双层基底,即中新生界之下存在上古生界褶皱与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周边山系属三大不同构造单元,其中以博格达陆内裂谷带和克拉美丽——麦钦乌拉山岛弧——大洋碰撞缝合带对盆地生成发展控制最明显;盆地为多盆地原型迭合复合的盆地;将局部构造分为正花状、反转、冲断与秃顶和短轴背斜等构造样式,使之统一于扭动、冲断与基岩生长三大构造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20.
对焉耆盆地基底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重力、磁力、电法、钻探、盆地周边地质资料,结合地震解释,将中、新生代焉耆盆地基底构造划分为四种样式,即叠瓦式、对冲式、背冲式、基底凸起式;将基底岩性分为四种类型,即南缘主要为元古界深变质岩,北缘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四十里城次凹主要为中-上石炭统浅变质岩,焉南断裂以北主要为中泥盆统浅变质岩,基底岩相带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向分带;将基底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种马场断裂以南为塔里木地台型基底,以北为海西期褶皱基底。北部海西褶皱基底塑性强、不稳定,在沉积盖层中易形成背斜型圈闭;受深部热流影响沉积盖层中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因而使得盆地北部油气富集程度高,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均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