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颖  张薇 《电视技术》2018,(7):20-24
针对人脸图像系统介绍了基于复杂背景下人脸图像识别算法的应用,针对人脸识别问题,研究信息融合在人脸识别方法中的应用.本研究工作通过改进的LBP模式进行人脸识别,把彩色图像与人体生理特征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给出了改进LBP算法公式,通过LBP算法公式计算出权重值,达到了提高人脸识别鲁棒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可以非接触式远距离采集生物特征,数据获取更加自然、直接、便捷。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经济文化保卫、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安保领域中主要有2种类型的应用,即静态人脸比对识别和动态人脸监控识别。动态识别技术可应用于车站、机场、地铁等重点场所和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出入口等多种治安、安保、安防、反伪等领域。静态人脸识别搜索比对是指静态人脸照片与人脸数据库比对,进行人的身份搜索和身份管理,主要应用在治安和户籍管理、身份核查、内保等方面。文章对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施卫斌 《电子世界》2012,(20):11-12
本文主要对人脸识别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主流的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一套基于在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防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4.
《无线电工程》2019,(7):557-563
对年龄跨度具有鲁棒性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年龄的变化对人脸面部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会导致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下降。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包含人脸检测、人脸预处理、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期望最大化(EM)算法和余弦距离等部分。采用EM算法计算出身份特征,使得人脸识别系统对年龄变化具有鲁棒性。在MORPH-II和FG-NET跨年龄数据库中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人脸识别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嵌入式人脸采集前端的人脸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网络传输技术和后台人脸识别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是针对监控网络中人脸识别机制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人脸识别模块利用局部Gabor二值模式(Local gabor binary pattern,LGBP)直方图序列、直方图序列相似度和最近邻分类器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人脸识别技术是目前安防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人脸检测、特征提取、识别方案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实际发展前景和应用方向,提出了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难点项目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敏  张海艳  刘亭  乔梦萱 《电子世界》2014,(15):107-108
人脸识别系统以是现在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本文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流程及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回顾。对该系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对人脸识别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未来主要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红外人脸成像具有对光照、人脸皮肤、表情、姿态等因素变化不敏感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因素对可见光人脸识别影响的不足。为了充分提取红外人的局部鉴别特征,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局部二元模式的快速红外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thermoVision A40型红外热像仪获分辨率为320240的红外人脸图像,并通过人脸检测和归一化方法提取大小为6080的标准红外人脸图像。其次,基于人脸图像的对称性,将红外人脸图像分块。通过局部二元模式直方图提取每一分块所包含的纹理模式特征。最后,采用Kruskal-Wallis(KW)特征选择算法,进一步抽取对识别有贡献的局部纹理特征用于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热红外人脸系统识别率明显优于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鉴别分析(LDA)的传统红外人脸识别系统,可以达到98.6%的识别率。与此同时,提出的红外人脸识别系统识别速度也快于传统基于PCA和LDA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实时人脸识别中。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证系统是当前安全系统中的关键一步,为确保其安全程度,提出了一种以人脸识别技术为基础的身份认证系统。首先简述了身份认证及其几种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分析了经典的和最新的局部二值模式人脸识别算法,结合基于特征的构件模型,设计了人脸识别软构件,并将构件应用到了人脸识别系统开发中.这些构件具有通用的接口和标准,能被不同的组织和个人用于二次开发,实现了软件的复用,减少了系统开发需要的成本.此外,本文还论述了将这些构件集成于人脸识别系统的方法,对比了集成于系统内的各种算法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人脸识别和云计算内涵的基础上,构造云计算背景下的人脸识别模型,对云计算平台下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具体实例分析人脸识别模型的应用,旨在更好地促进该技术的深化发展。因常规LBP(局部二值模式)算子和深度LBP算子在人脸特征识别上体现的特点不同,文章采用加权方式对两种算子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发挥两种算子在人脸识别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具体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问题分析过程中,需要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趋势及在地铁中的应用需求,结合轨道交通公安通信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的设置方案,分析人脸识别系统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实施方案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秋 《电子世界》2014,(1):105-106
人脸识别因其在安全验证系统、信用卡验证、医学、档案管理、视频会议、人机交互、系统公安(罪犯识别等)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而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基于Karhunen-Loeve(K-L)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分别使用总体散布矩阵和类间散布矩阵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达到了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人脸识别的安全性问题,提高对恶意攻击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防护,使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获得更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在人脸识别技术上融入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唇语识别技术的系统。与现有的唇语识别技术不同的是,该系统主要是识别用户的唇动习惯。运用本系统,用户在进行人脸识别的同时可按照检测方的提示,读出相应的内容,并在对用户的人脸进行验证的过程中,对用户通过唇动说出的内容分别实现唇动识别、比对,从而有效地提升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故意针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攻击中,融入本技术的系统有更好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人脸识别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人脸识别认证的应用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脸认证的过程中照片与真人需要区别开来才能提高人脸认证的有效性。文章提出基于非接触式心率信息提取区别真人与照片的方法,系统先对人脸进行定位框出人脸所在位置,然后在所框出的位置处提取心率信息并加以活体判别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柯清建 《移动信息》2023,45(1):163-165,180
智能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质量、管理效率,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智能技术,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较普遍。文中尝试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简述,再以此为基础,论述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思路、工作过程和环境要求,最后分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管理的可控性、控制的综合性等,以服务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管理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人脸识别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技术滥用、侵犯隐私等问题,其中以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应用问题最为突出。在对人脸识别技术特征、公共场所分类方法、人脸识别应用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使用主体角度划分公共场所分类的新方法。并综合应用目的、底库规模、覆盖密度、管理水平和网络环境等5方面风险影响要素,结合层次分析赋权法,给出了“人脸识别应用综合风险值”的量化计算方法。进而使用风险评估矩阵方法,综合考虑“人脸识别应用综合风险值”和“公共场所分类”2大维度,将公共场所人脸识别应用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并从事前评估、通用要求和分级要求等3个方面提出开展人脸识别应用治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人脸识别系统主要用于安全监控等场合,通常是小规模封闭的系统,其也可以用于人机交互、跟踪监控、身份识别等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产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电子产品是主要领导者,这导致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许多相关的大公司,由于人脸识别在工业上的普遍应用,这也带动了该项技术在学术领域研究的热潮。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几大主要技术和发展脉络,其次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专利申请方面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然后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作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模式创建创建开放式用电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应用,{《开放式用电信息服务平台》(The Opening Electricity Service Platform——简称:OEEP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模式、计算机通信技术、GPRS地理信息系统、用电信息服务的开放式面向客户端的信息平台,通过开发利用计算机、手机智能式服务系统,在确保电网和营销管理系统的安全前提下,链接供电生产系统、营销服务系统与客户端服务信息共享,实现互联网+多媒体的一体化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