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目前生活、洗浴热水的需求不断上涨以及生活洗浴热水废水热存在巨大浪费的现状,介绍了一套新型的回收废水热的热泵热水器及其主要的设备构成.通过对该试验机组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得到组合分离式热管蒸发器废热回收热量与污水质量流量、污水进口温度的变化关系;热泵平均制热量与污水质量流量、污水进口温度变化关系;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及其功率随出热水温度的变化曲线;出热水温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系统能效比随出热水温度的变化,其平均能效比达到了3.01.与传统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以及电辅助加热的热水器产品相比更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显示,以生活废热水为热源的热泵热水器比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广的应用区域,但对非公共浴室的生活废热水源热泵热水器的实践研究和应用仍较少。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生活废水的使用和排放情况为基础,设计了可用于家庭、集体宿舍和宾馆房间的户式生活废热水源热泵热水系统,并模拟多种运行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为生活废热水源热泵热水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系统能效比高,节能效果优于其他热水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共浴室热水生产设备节能减排改造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可回收洗浴废水余热的空气源/污水源复合热泵热水系统,在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建立了应用示范工程,进行了运行测试和应用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在8℃±1.2℃的环境温度、50℃供水设定温度的运行条件下,通过预热器和污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余热回收,洗浴废水温度从30.6℃降低至15.5℃,热回收的能量约占热水生产总能量的1/3;在10℃±1℃的环境温度、45℃供水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复合热泵系统的能效比为3.45,与单独运行空气源热泵的2.96相比,能效提高16%;与传统的燃气锅炉设备、电热水器对比分析,复合热泵系统可分别节约运行费用53.3%、72.4%,节能、环保和降费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相变储热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入手,探讨相变储热热泵热水器的节能可能性。通过能耗损失分析以及可节能技术点分析,得出相变储热热泵热水器在节能方面的改进措施及建议,以期对相变储热热泵热水器关键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庆某建筑的原有空调设备和周边地理环境,以节能改造为目的,提出了将该建筑原有电锅炉采暖方式改为湖水源热泵采暖的方案,设计了该湖水源热泵冷热源系统的改造原理和实施方案.通过建筑的DeST模型,计算建筑冬季的逐时热负荷,再利用湖水源热泵设计评估软件对热泵的采暖运行进行能耗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整个冬季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能耗比电加热锅炉系统节省410841.2kWh,节能率为71.13%,最后模拟分析了该热泵系统中变流量与定流量取水系统的能耗特征,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α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α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矿区矿井余热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开展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分析与设计。利用少量的电能,采用回风热泵技术和压风机余热回收技术,供应矿区地面建筑采暖、职工洗浴和井筒防冻用热的需要,取代传统锅炉房,节约煤炭的消耗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洗头床废热回收热泵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床体、废水取热装置、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中间换热器、热水箱、速热热水装置等部件。计算表明,该热泵的制热COP可达5.67,相对传统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提高了系统能效,减少了运行成本,2~3年即可回收初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9.
水环热泵在夏热冬暖地区应用的节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焓差法在实验室对水环热泵机组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不同因素对水环热泵实际运行效率的影响程度;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征,在分析该地区不同类型典型建筑负荷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简化计算模型,就水环热泵在该地区应用的节能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是节能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增热型热泵装置的余热利用系统进行细致分析,结合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准则,即:能源梯级式应用、级别配置、因地制宜、供需平衡。围绕其设计准则,设计了一种以增热型热泵为关键装置,构建适用于各级别热能的利用回收系统,之后再把回收的热能调节品质相同,使用管路相互连接,依据使用端的负荷状况,做好热能的供给。结合保定某工业厂区的余热分析状况,构建以增热型热泵为关键装置的热能回收系统,对厂区内的机电设备制造产区、光电产区中级别不同的热能进行余热回收。经过分析得知:热泵装置的热量总供给为29 912.1 kW,使用厂区内高温度热能(烟气、热水、蒸汽)为18 363.58 kW,收集冷却水的热能为11 547.15 kW。厂区每天24 h连续制造。在供热期间,厂区供给的高温热能总量为52 887.1 MWh,冷却水热能总量为33 255.8 MWh。其中,车辆涂装作业中的热泵装置供热总量为12 217.7 MWh,多晶硅制造作业的热泵装置供热总量为65 289.1 MWh,余热回收系统的总供热数据为86 146.8 MWh,研究证明该装置适用于类似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介绍热泵热水机国内外如美国、日本相关能效标准。对国内55家热泵热水机企业460多个型号的样本数据进行调研。对热泵热水机名义工况下COPh与制热量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源普通型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2.93;水源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3.5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泵热水机COPh值与制热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故建议制定热泵热水机的能效等级可不考虑制热量对COPh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建议热泵热水机能效等级标准采纳三级能效等级:其中3级表示入门级,2级表示节能级,1级表示最高级。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给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含普通型和低温型)及水源热泵热水机这3级能效标准的建议值,例如普通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COPh从3级、2级到1级分别3.7,4.0和4.3,可供标准制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市场上存在的循环加热式和一次加热式2种传统形式的热泵热水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工程系统复杂,且由于系统水泵功耗会造成系统能效下降,而后者虽然工程得到简化,但由于长期高压比工作,能效低下。为此,作者设计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热泵热水器形式——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既取消了循环泵,保持了一次加热式的工程优势,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压缩比,实现了高能效。本文重点阐述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性能优势和相关关键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与传统单级一次加热式相比,输入功率大幅下降,COP明显提高;双级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系统与循环加热式相比,省却循环水泵的功耗,COP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种四季节能的空调器制热水的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有效能利用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现有空调器和电热水器的效率,分析表明电热水器的有效能利用效率远比热泵低.并首次公开了利用现有空调器改进的四季节能冷暖空调热水三用机的专利方案,测试表明用三用机制生活热水与电热水器相比年均节电70%~80%.  相似文献   

14.
殷少有  吴治将  李东洺 《制冷》2011,30(2):27-29
通过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测试了水流量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量对加热时间、能效比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流量偏离正常值而加剧;设计适当的水流量,不但可以适当提高热泵热水器的能效比(COP),而且降低了冷凝器进出口水的温差值和排气压力。  相似文献   

15.
热力发电厂余热资源丰富,且存在锅炉烟气排入大气环境导致的"白羽"现象。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烟气余热利用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吸收式热泵作为余热驱动的能级提升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区域集中供热和供冷领域。针对目前余热回收领域中应用的回热、多效、多级和压缩-吸收复合的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一种由双级吸收热泵、升温型压缩吸收耦合热泵和三级烟气换热器组成的烟气余热全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基于烟气余热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烟气由145℃降为40℃以下,同时制取70℃以上的一次热网供暖热水,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白羽"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制冷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品味低,难以直接回收利用。在此提出了两级双效溴化锂制冷-热泵复合循环,该循环具有冷凝温度较高的特点,便于直接回收冷凝排放热。系统以背压汽轮机的背压蒸汽为热源,制冷的同时利用循环所排出的废热加热锅炉补充水至较高温度。以具有相同功效的双效溴冷机与单效溴化锂热泵联合运行作为对比循环,制冷-热泵复合循环系统省去了一台蒸发器与冷凝器,减少了两个换热温差,并且通过热力计算、能量分析和分析表明,该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与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效率比对比循环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7.
对国家标准中循环加热热泵热水机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主流性能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给出提高性能评价系统精度及可行性的思路:一是尽可能的减少热量损失所占机组总加热的比重,二是简化精确计算热量损失方法。PPR管件替换钢制管件可以有效减少评价系统热损,热损修正函数的引入使热损计算更加准确、易行,使得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组制热量的计算也更加准确,性能系数的得出更加可靠,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热泵热水机行业的性能改善与研发进程,加速热泵热水机替换传统热水器的进程,为国家的低碳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促进。  相似文献   

18.
对分别用于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空气源热泵,前者的出水温度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行确定,而生活热水由于卫生要求的杀菌温度,对于后者我国规定是55℃。然而日常使用的生活热水,往往40℃或45℃就可以满足要求。显然,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出水温度越低,COP越高。本着这个原则,本文讨论产生合理的热水温度且满足卫生要求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的出水温度,并提出不同出水温度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的能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