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品质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蜂蜜、养麦、食用油等样品进行品质鉴别分析。通过对上述食品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PCR),可快速判别蜂蜜、苦养,芝麻油样品掺杂。  相似文献   

2.
用近红外光谱构建现代农产品品质分析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技术角度介绍了用近红外光谱构建现代农产品品质分析技术的可行性,并阐述了我国农业系统推广应用该技术的一些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产光栅型近红外仪器上建立稳健性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分析必须依靠相应的数学模型。建立稳健性数学模型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国产光栅漫反射型近红外农产品品质测定仪,通过对影响近红外模型稳健性的仪器测量参数,装样参数,环境参数,样品参数和数据处理参数的研究,建立了云南优质烤烟稳健性模型,研究总结了近红外稳健性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玉米品质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在近红外短波区,以滤光片作为单色器件,用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测定玉米品质的分析仪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农产品近红外光谱谱区选择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怎样建立准确的农产品内在质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一直是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者的研究重点,而现有的农产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光谱预测模型时,都要面临选择合适的光谱谱区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农产品近红外光谱谱区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立苹果糖度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建模运算时间,剔除噪声过大的谱区,使最终建立的农产品品质检测近红外光谱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煤品质快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品质快速分析对于企业在煤收购、使用、加工等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煤品质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通过实验采集了110份煤粉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谱图,选取了其中80份样品作为建模校正集,另外30份样品作为预测验证集;分别建立挥发分、弹筒热值、高位热值、低位发热量的定标模型,其中交互验证预测相关系数(RCV)均优于0.8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RP)均优于0.95。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煤品质进行快速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项目组研制了近红外谷物专用分析仪,该仪器由专门设计的光源模块、自行开发的微型光谱仪模块、往复运动式样品池(或旋转样品池)模块、光谱数据处理模块等组成,用于快速分析谷物品质.通过对比实验,该仪器以漫透射方式实测大豆籽粒样品与小麦籽粒样品的结果均优于两台高精度近红外光谱仪漫反射方式测定同一批样品的结果.该仪器可以为用户捆绑数学模型,并有"我国部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库"作为模型开发的支持.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光谱仪,大大降低了仪器的成本.该仪器已经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适合于谷物籽粒样品分析,也可以应用于粉末样品的品质分析,可用于我国农业、育种、粮食等部门.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仪器》2008,6(11):30-30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于2008年11月19—22日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国著名分析化学专家俞汝勤院士、陆婉珍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与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黄连颗粒度对近红外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易受样品颗粒度的影响。本文对10种不同粒度的黄连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讨论粒度对黄连的近红外光谱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小粒度黄连的近红外光谱的重现性较好。当黄连粒度小于0.154 mm时,粒度变化对黄连的近红外光谱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宏伟 《现代仪器》2002,8(5):26-28,25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的发展简史,技术原理和特点,基本的仪器分类并且按照分类例举了几个知名厂商的仪器,最后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的实现方式以及典型用途,为希望了解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的同仁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