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以"质—量相结合"的途径,建立了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安全评价模型.进而通过对影响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安全的各类致灾因素作用机制分析,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因子集合,最后用提出的评价步骤和设计的评价指标对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旨在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公共安全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的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首先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编制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方法和原则,从而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历史街区的文化品格,使传统民居社区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与新建的现代化社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历史街区各文脉要素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以祁门东街历史街区内四条高活力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基于文脉要素和活力的概念和特点,构建针对历史街区街巷的文脉要素与街巷活力的定量评估体系框架,对各街巷内文脉要素和行人行为活动的量化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历史街区街巷文脉要素与活力的内在关系,并在文脉要素影响视角下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活力提升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界面构成连续度、空间色彩还原度、街巷节点数量及文化价值遗存度对行人行为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建筑年代变化度对行人行为活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城市的建筑安全影响巨大.尤其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其密集居住的现状.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在震灾中受到严重的威胁.街区未来的良性发展是既要保持原有的传统风貌,又能够有效地防灾避害.本文以西安碑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在对现状调研基础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和总结了在此次震害中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保障未来街区的居住安全、整体保护与良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的缩影,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及其保护要求,分析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有效措施及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表现,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地域文化精华的凝结,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名片与记忆。文章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以皖中地区地域建筑文化与传统街区更新保护策略为研究基础,将皖中地区典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安庆市倒扒狮街区作为分析案例,对安庆市的历史人文特征与倒扒狮街区的建筑特点进行研究,结合倒扒狮街区的现状与问题解析其改造过程中与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保护相关的更新策略,探究皖中地域文化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中的表达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活化的实践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漳州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偏重于外在物质形态的保护,对非物质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不力;整治保护规划缺少开发繁荣历史文化街区的总体设想;对历史建筑的原真性有所忽视。建议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要有各类专家和市民的广泛参与;实行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各城市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导致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失去特色与活力,如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当代城市建设面临的必要课题。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开发旅游、创造商机,更重要的是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在保护过程中既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城市居民的积极参与,促进新时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性经济性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此针对如何进行景观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文中引用了哈尔滨市花园街区的景观设计作为实例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所指"和"能指"的理论,通过提取具有文化含义的景观符号形成具有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景观空间组织形式和景观场所。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多重价值。但在现今这个经济发展迅速、部分工作考核以政绩为主的时期,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逐渐被忽略。本文在梳理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的同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重新审视总结了历史文化街区所拥有的多种价值,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保护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界。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区的实例研究,从城市建设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等角度,探讨与总结了名城中历史街区的内涵、特征、类型,建立了价值评价标准,确定了保护原则.尝试了进行历史街区保护的专题性研究,确保历史街区中负载有价值历史信息的遗产与景观得到保护的同时,满足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与延续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结合青岛城市街区作了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的效益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构建街区更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改进的CRITIC法与突变级数法的混合模型,并采用得分变换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改进。通过对吉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证研究,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吉庆街区更新的综合效益大致表现为“总体平稳,略有下降,尚需提升”,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效益提升的合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是居民非物质文化遗迹,它的一个关键保护要素就是社区集体意识的营造,让居民有归属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街区的保护改造更新中来。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出发,以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例,在社区营造内容、营造机制、营造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之路摸索出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其保护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1])以青岛市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为实例,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和"活力"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基于街道活力缺失的现状,构建针对居住性街区的街道活力定量评价体系框架,探索居住性街道活力的要素和外在表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居住性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多样性(功能混合度)影响,且道路交叉口密集的地方更利于活力形成,街道D/H、公交站点密度对提升居住性街道活力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以青岛劈柴院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改造为例,剖析了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改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从规范和实用的角度,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改造的适应性对策,提出了具体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即合理解决街区消防车通道狭窄、防火间距不足等实际问题,对保障历史文化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适应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也是体验经济的重要存在方式.成都的文殊院、宽窄巷子、大慈寺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区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谋求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将社区发展的概念和理念引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有助于开拓思路,为探索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居民生活改善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文中介绍了社区发展的概念和理念,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烟袋斜街片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社区属性和特点,提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应借助社区发展途径,从单纯的物质环境保护规划转向综合的社区规划,鼓励并推动社区居民的有组织的社区参与,促进政府与居民互动、共同承担保护与改善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只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对文化环境保护的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丧失和城市特色的泯灭。文章拟以洛阳老城十字街为例,通过了解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保护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即:结合地域文化,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街道格局、空间特色、整体风貌等不变的同时,努力改善街区环境,并依靠其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传统街区.目的不仅在于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历史街区的环境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口原租界区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实例 ,探讨新世纪旧城保护与更新的模式 .通过保护地方性、历史性建筑环境特色 ,延续历史街区的风貌 .研究历史街区中的建筑形态、城市环境、建筑文化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做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保护模式转换的特色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历史街区保护模式从单纯政府资金投入到商业化结合过度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特色缺失问题,以成都部分与RBD结合的历史街区为例,探讨依托此种模式解决历史街区既要进行保护又要进行商业利用的矛盾问题,以此明确历史街区的持续发展是需要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进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度的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