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电力》2006,34(4):2-2
陕西省电力公司与西安市共同召开推进西安电网“十一五”发展座谈会.研究电网建设与西安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标志着陕西省电力公司与西安市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电力公司与西安市共同召开推进西安电网“十一五”发展座谈会,研究电网建设与西安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标志着陕西省电力公司与西安市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华东电网30年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指出电网规划必须满足于电网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电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以"四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创新规划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开展多适应性电网规划优化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在分阶段制定规划方式转变路线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自愈、安全、经济、清洁和优质五个重要方面,提升电网规划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主干网架实现大跨越 "2007年之后,江西电网进入了超高压建设的强劲发展期,实现了江西电网主网架从220千伏到500千伏的重大跨越."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万卫对记者说. 据万卫介绍,五年间,公司共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85.24亿元,同比增长198%,新(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44座,新增容量2802万千伏安,同比增长76.6%. "看到自己家乡一座座500千伏变电站、一条条500千伏线路建设起来,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江西输变电工程人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承担建设溪洛渡左岸一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赣1标段及K2标段(大跨越)的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总经理吴松林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5.
欢歌颂盛世,鹤乡涌春潮。近年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党委全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国网白城供电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国网吉林电力“文明单位标兵”和“先进党委标兵”等荣誉,全员绩效管理、安全生产长周期等管理创新经验全省领先。坚强的政治堡垒提升了企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谈电力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步伐加快了,步子更加坚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电力行业的各企业制定了集团公司企业的“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总体看,“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别于过去的“九五”和“十五”期间制定的信息化规划。应当说,电力企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在科学性、体系化上表现突出。在项目建设上又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它的制定将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实现将会为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的形成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敏 《陕西电力》2006,34(1):71-74
咸阳供电局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精神,不断总结、提炼、培育基于企业实际、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特别是发动基层一线职工参与文化墙试点建设活动,并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发展中不断提高升华,使职工这一主体对安全文化理念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并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为衍射,初步形成以“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为基础内容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敏 《陕西电力》2006,34(5):71-72
咸阳供电局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精神,不断总结、提炼、培育基于企业实际、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特别是发动基层一线职工参与文化墙试点建设活动,并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发展中不断提高升华,使职工这一主体对安全文化理念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并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为衍射,初步形成以“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为基础内容的安全文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9.
咸阳供电局积极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爱心活动,平安工程”精神,不断总结、提炼、培育基于企业实际、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特别是发动基层一线职工参与文化墙试点建设活动,并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发展中不断提高升华,使职工这一主体对安全文化理念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并和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为衍射,初步形成以“三保、两强、两化、零事故”为基础内  相似文献   

10.
《电力建设》2010,(12):I0001-I0001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简称“规划中心”)是国网经研院的专业部门之一,主要职责是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技术归口管理,负责编制国家电网总体规划.对特高压交直流等重大电网项目开展方案论证和预可研,提出技术方案,对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各区域、省级电网规划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余志华 《湖北电力》2006,30(4):52-53
“十一五”期间是电网建设的有利时期,是电网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事实求是,尊重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度超前搞好电网规划。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当前西北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三型”电网发展的特征,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电力消费现状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给电网提出的种种挑战,提出建设并依托西北坚强送端电网实现风电“流域化”开发、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以坚强电网推动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西电网负荷蜂谷差越来越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从陕西电网负荷、电源现状及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电网的负荷蜂谷差,调频调峰容量。通过论证分析,提出陕西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和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特性,可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陕西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复明  张王西 《陕西电力》2007,35(10):30-33
针对陕西电网负荷蜂谷差越来越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从陕西电网负荷、电源现状及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电网的负荷蜂谷差,调频调峰容量。通过论证分析,提出陕西电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和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特性,可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陕西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5.
铜川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凝聚着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铜川市人民政府共同的辛勤和汗水,是一个兼具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符合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共同推进铜川电网建设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于城网规划中的新算法-Tabu搜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网规划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它具有非线性和整数性两大特点。将一种新颖高效的搜索和优化技术-Tabu搜索技术应用到城网规划中,建立了基本Tabu搜索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城网规划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目前城网规划中普遍采用“T”接线方式,以贴现的年费用最小作为规划目标,同时兼顾已有线路的年运行费用,新建线路的投入资金及其年运行费用,以及新增间隔的投入费用,并编制了一套应用软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该项技术在城网规划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孔涛  程浩忠  李钢  谢欢 《电网技术》2009,33(19):92-99
对配电网规划模型、规划方法、求解算法进行了总结。将配电网规划模型分为早期模型和近期模型2部分:早期模型描述了配电网规划模型的一般特点,包括变电站规划、网架规划、变电站-网架联合规划、多阶段规划模型4种;近期模型是在早期模型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研究规划模型的发展,包括模型的复杂化、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供电理念和现代可靠性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据配电网规划模型的特点,分析了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方法,包括多目标、多阶段、不确定性规划方法,并论述了各种求解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最后指出了配电网规划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网规划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信息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描述和处理这些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它们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信息,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未来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能电网的主要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之间的通信需求.而后调查了中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目前情况.文章也提出了未来光纤主干通信网的结构、电力区域通信网以及中国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接入网络.最后介绍了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来应对未来的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促进厂网规划协调的整体框架与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分析厂网分开后电力行业出现的新情况和电力市场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的电力规划新模式,引入协调因子来促进厂网规划的协调及共同承担规划风险。以计及可靠性的缺电成本和考虑经济性的输电利用成本作为规划协调变量,以全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风险分析,结合投资(规划)决策者对效益、风险的理性认识,建立了电力市场环境下促进厂网规划协调的实用而新颖的数学模型。最后提出了采用厂网协调发展系数对电力规划进行评估,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电力规划。后续文章将给出模型的算法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