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共混的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对乳液固体含量和粘度的影响,确定了实现高固体含量乳液最佳的粒径分布,并用合成的方法加以证实。提出了在聚合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第二聚合物粒子制备多分散乳液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制得了固体含量大于65%的低粘度乳液。考察了乳液粒径分面对乳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烷基聚葡糖苷(APG0810)/苯乙烯/水三元体系O/W微乳液中,选用水溶性K2S2O8作为引发剂,制得小粒径(46.6nm)、单分散(P=0.106<0.2)聚苯乙烯颗粒。着重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引发剂浓度以及无机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和多分散度的影响。最后得出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束数目增多,聚合所得颗粒粒径变小(44.3nm),单分散性变差;而随盐浓度的增加聚合物颗粒粒径变小(45.2nm),超过一定浓度时颗粒粒径有增大的趋势;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粒径变小(41.2nm)。  相似文献   

3.
自制新型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G12,通过电导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对应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CMC低接近一个数量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G12为乳化剂,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的作用下,制备了纳米阳离子型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分别考察了G12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子的粒径随聚合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随G12用量和AIBA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G12用量为2%、温度为75℃、AIBA用量为0.8%时制得的乳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化工中间体》2008,(4):42-42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是指带有如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等可聚合基团的表面活性剂。它除了含有亲水、亲油基团外,还包括了一个可聚合的官能团。在起传统表面活性剂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参与乳液聚合,并以共价键的方式永久地结合到聚合物粒子的表面,成为聚合物的一部分,避免了表面活性剂从乳胶粒子上解吸或在乳胶膜中迁移,从而使乳液的稳定性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以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盐(DOWFAX 2 A 1)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BASF J-678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类硬核软壳结构的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复合方式、BASF J-678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等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核层使用DOWFAX 2 A 1、壳层使用BASF J-678的乳化剂复合方式所得核壳乳液的稳定性较好,单体转化率高,粒径较小且分布窄;在壳层聚合阶段滴加BASF J-678可以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减小乳胶粒径分布指数,增强涂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6.
浓乳液聚合产品稳定性好,颗粒尺寸更接近地层孔隙尺寸,在油田开发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基于微乳液制备了一系列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浓乳液,通过电导率测试、流变性分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聚合前后浓乳液结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浓乳液的黏度及屈服应力,随着水相单体浓度(CM)增加而降低,随着油相中表面活性剂含量(mS)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乳液稳定性有相同趋势;浓乳液在CM40%及mS=2.5 g时的失稳,原因分别是渗滤作用和高黏度下乳化不充分;聚合前液滴粒径分布在1~30μm,聚合后微球粒径在0.4~5μm,且粒径分布由聚合前双峰变为聚合后单峰,这一现象可以由Kolmogoro-Hinze的乳化理论解释,并由微球乳液的黏度增加至原始浓乳液的10倍证实。  相似文献   

7.
正1种在微乳液形态下制备含氟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纯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液态含氟单体以及光引发剂在反应容器内充分混合,形成含氟单体和水组成的O/W微乳液;2)将步骤1形成的O/W微乳液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微乳液形态的含氟聚合物,未聚合的液态含氟单体在反应热的作用下转化为气态含氟单体;3)将步骤2中生成微乳液形态的含氟聚合物和气态含氟  相似文献   

8.
国内简讯     
《高固体含量多分散聚合物乳液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由储富祥研究员主持承担的《高固体含量多分散聚合物乳液开发技术研究》项目获2 0 0 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研究了高固体含量多分散聚合物乳液的制备过程 ,探讨了聚合配方及工艺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研究了乳胶粒粒径分布对乳液粘度及固体含量的影响 ,确定了制备高固体含量多分散乳液最佳的粒径分布 ;研究了二次成核法制备多分散乳液的方法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二次成核的影响 ;研究了多分散乳液粒径分布对乳液成膜性能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  相似文献   

9.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得到聚(三氟氯乙烯/乙烯基正丁基醚/羟丁基乙烯基醚/十一烯酸钠)P(CTFE-BVE-TGME-SUA)乳液,考察了SUA及TGME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研究了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P(CTFE-BVE-TGME-SUA)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P(CTFE-BVE-SUA)聚合物乳液中SUA对乳液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影响较大;P(CTFE-BVE-TGME-SUA)聚合物乳液中TGME对乳液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影响较大;P(CTFE-BVE-TGME-SUA)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随着TGM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增加聚合物乳液中TGME的含量P(CTFE-BVE-TGME-SUA)聚合物膜对溶剂的接触角变小,表面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含有不同联接基团的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备了阳离子型纳米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乳液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乳胶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3种中间联接基团不同的Gemini表面活性剂(12-3-12、12-4-12、12-6-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低2个数量级,而这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相近;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制备St-BA乳液具有很好的聚合稳定性,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的总固物质量分数接近30%,乳胶粒子为球形,其粒径为50~66 nm,分布较窄;随着乳化剂12-3-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不大,分布较窄,凝胶量逐渐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1.2 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最小,当乳化剂用量超过1.8 g时,乳液固含量和单体转化率变化不大;随着乳化剂12-4-12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变化也不大,乳化剂对其他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乳化剂12-3-12相同;随着乳化剂12-6-12用量的增加,乳液的凝胶量减小,固含量与单体转化率增加;含Gemini乳化剂的乳胶粒子是通过胶束成核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