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防洪抢险决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江泽民主席提到“兴修水利是安民兴帮的大事”,这对我们水利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谈几点我的认识和意见:1当前急需进行的工作洪水过后的恢复工作量是极大的,尤其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更为紧迫,因为要准备明年渡汛。我们要动员全国水利  相似文献   

2.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进行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淮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整治,昔日“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大雨大灾”程度也有所减轻。但是,由于淮河问题极其复杂,治理难度大,加上一段时期对一些重大项目认识不统一、建设资金不落实等原因,至1991年前,一些主要的流域性骨干工程未能按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3.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未来20年的防洪减灾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本文就防洪减灾体系展开讨论,并作为抗旱减灾体系设计的参考。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减灾战略转移进程看防洪减灾行为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初以来,水灾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水灾损失持续增加、国家防洪负担日益沉重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理性地审视灾害,研究防洪战略,逐步营造出适合社会发展、规范社会行为的一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实施的社会环境。 美国很早就经历了防洪观念的转化过程。防洪减灾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在50年代已经提出,但是在80年代防洪减灾行为社会化以后才有长足的进展,非工程措施、防洪保险才逐步被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我省洪涝减灾工程体系现状入手,在大量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标准质量不高、老化退化严重的问题,结合我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对水利发展的要求,对21世纪初的山东省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了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治水,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一件大事。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和气候条件,使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且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灾害损失日趋严重。为使洪水灾害减少到可以承受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者提出了科学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7.
《水利水电快报》2014,(2):F0004-F0004
<正>·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抓紧实施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崩岸治理,加强两湖地区重点堤防、连江支堤、支流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强涝区治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快实施抗旱规划中有关工程措施,加强小型水库、抗旱应急备用井、引调提水工程等抗旱应急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流域水文、气象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水情、雨情、旱情等信息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铁岭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控制区,位于长白山余脉与辽河冲积平原的缓接地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抬高,受地理、地势、地貌和季风的综合影响,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重发。为全面做好新时期下防洪减灾工作,文章详细介绍了河道堤防、水库现有工程体系,以及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并针对目前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加强铁岭市防洪减灾体系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察尔森水库是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代水利部直管的大(一)型水库。在战胜今年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过程中,松辽委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使察尔森水库在减轻下游洪灾损失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集防洪、交通、游乐于一体的河川堤防先进的防洪监测洪系统规范的防洪避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厦门市历年洪涝灾害情况,总结洪涝灾害特点,分析洪涝灾害成因,并提出构建厦门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对策和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河流域在辽宁省境内的面积为106486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3%。建国后,全省投入防洪工程建设资金200多亿元,初步建成了以水库和堤防为骨干工程的防洪工程体系。仅在抗御“957”大洪水中,辽河流域防洪体系经济效益为512亿元。其中,辽河工程效益为169亿元;浑河工程效益为289亿元;太子河工程效益为53亿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2007,(24):I0020-I0021
在2007年的淮河防汛抗洪中,从责任制落实到预案制订,从队伍组织到工程调度,从应急响应到上下游协调,从群众转移安置到行蓄洪区使用调度等。一切都依法有序进行。根据汛情的发展,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沿淮三省逐级提升应急响应,国家防总首次启动I级应急响应,进入紧急防汛期,全面启动相应防汛抗洪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言,将去年在四川汶川发生巨大灾难的5月12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我们国家成熟和自信的表现,证明我们已经可以科学地、冷静地面对自然灾害。在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我们在缅怀被自然灾害夺去生命的亲人和同胞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地思考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寻求社会平稳、安全、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周焱  董基源 《治淮》2002,(11):17-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洪水灾害损失严重,水灾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水灾损失持续增加,国家防洪负担日益沉重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理性地审视灾害,研究防洪战略,逐步建成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一、防洪减灾的发展方向 现在研究认为,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洪灾是人类过度开发江河冲积平原,降低了江河在大洪水、特大洪水时的蓄洪和泄洪能力而受到自然给予的报复。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自然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我国21世纪防洪减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论述我国在防洪减灾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并着重论述了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繁,损失严重,如何加强洞庭湖治理,减少涝灾害损失,一直是我省水利建设之重点,1986 ̄1995年为期十年的一期治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加紧进行洞庭湖二期工程建设的今天,亦不可忽视非工程措施对洞庭湖防洪减灾的作用,加速对洞庭湖区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和运用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20.
河北省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洪水灾害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分析水汽来源、天气系统、地形等因素对暴雨形成的影响,以及河北省暴雨洪水特性,对境内中小河流防洪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与自然因素相比,人类活动才是影响河道防洪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认识,针对中小河流防洪减灾对策,提出了应通过制定防洪规划和治导线规划等工作尽快划定河道行洪范围,逐步修建工程措施提高沿河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同时采取多项非工程措施来加强管理、限制人类活动、规范水事秩序等,使各中小河流防洪体系逐步完善,为保护河道沿岸经济发展的成果和人们稳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