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电霆 《微电机》2000,33(4):41-42
1 引言 现代工艺生产的印制绕组电机的电枢绕组是由覆在绝缘片上的胶将转子片粘结在一起后焊接而成。当印制绕组电机的电枢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胶失去粘结力而使转于片脱落,造成印制绕组电机损坏,所以印制绕组电机电枢绕组的温升测试非常重要。通过对印制绕组电机的电枢绕组进行温升试验,可以确定电机的额定功率和短时过载能力(即瞬时最大功率)。 目前,印制统组电机的温升试验常采用点温度计法或电阻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缺憾:点温度计法只能测电机不旋转的定子温升,不能测其旋转的电枢绕组温升;电阻法是利用电枢绕组的直流…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盘式电枢直流电动机由于盘式电枢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不同,可分为盘式印制绕组电枢直流电动机和盘式绕线绕组电枢直流电动机。 盘式印制绕组电枢直流电动机于1957年研制成功。这种电机由于结构上的特点,使其具有很多优点,用途非常广泛,且十分适合自动化生产,因此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就得到普及。到70年代初,世界各国已发表了三百多项关于印制绕组电机的专利,这些专利的内容包括结构、交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制造工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  相似文献   

3.
1引言印制绕组直流电动机与普通直流电动机原理是一样的,但在给构上与普通电动机有很大差别,如图所示,它的电枢是由数层钢片经冲制粘接而成的无铁心电枢,电刷直接与电枢导条接触,同时具有换向器功能。它在结构上具有轴向尺寸小,外形扁平的特点。在性能上具有电感小,转动惯量低,可以频繁起动加速、制动,响应迅速可靠。目前已大量使用于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卷烟包装机,电缆卷绕,薄膜分切,光纤机械等领域。我国进口的许多生产线设备上配备了许多印制绕组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因此如何快速修理损坏的印制绕组电动机,对使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Z4系列(机座号100~450)直流电动机主极绕组、换向电极绕组和电枢绕组的焊接工艺及改进措施,通过自制焊接设备,解决了以往在焊接时存在的问题,保证了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热交变性能。  相似文献   

5.
周德林 《微电机》2001,34(5):61-63
引 言吸尘器电动机一般采用单相串激电动机 ,其结构如图 1所示 ,定子上的激磁绕组和转子上的电枢绕组通过电刷和换向器串联后接电源。电枢绕组由于工作在高转速、电流频繁换向的条件下 ,因此故障率高 ,并对检修质量提出了高的要求。2 电枢绕组的绕制方法吸尘器电动机电枢绕组采用单叠绕组 ,但在生产实践中依绕制方法分为叠绕式和对绕式 2种。依电枢铁心是单数槽还是双数槽的不同 ,有单数槽绕组和双数槽绕组之分。另依换向器的换向片数与电枢铁心槽数的倍数不同 ,又分为单线绕组、双绕并绕绕组和 3线并绕绕组。图 1 吸尘器电动机结构单叠…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大直流电机技术很多还是沿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德国技术。通过4 200kW电动机设计,阐述大直流电机技术在德国技术基础上的优化,详细说明了电磁设计中每槽3片全节距异槽单迭绕组的选择以及该种绕组的优势;同时介绍了电枢铁心的斜槽结构及工艺特点和星形辐板盒形支臂电枢结构的套轴工艺;简单介绍了定子结构、电枢支架结构、电枢变断面绕组的选用以及电机的绝缘工艺。  相似文献   

7.
一、杯形电枢直流电动机的优点杯形电枢直流电动机是低惯量电机的一种,和其他类低惯量电机(如:小型低惯量有槽电枢电机、无槽电枢电机、印制绕组电机、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相比较,可以获得最小的电机机械时间常数。[1]中给出快速响应的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定义是机械时间常  相似文献   

8.
《电世界》2013,(7):56-56
1.如何判断直流电动机的电枢是单叠绕组还是单波绕组? (1)180°对称点判断法。方法是用数字式欧姆表测量电枢上相差180°处附近几片换向片间电枢电阻:单叠绕组换向器上相差180°的两片换向片间电阻应最大,180°附近几片换向片中,总能找出电阻最大点:单波绕组换向器上相差180°的换向片间电阻应最小(偶数对磁极)或电阻为中间值(奇数对磁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枢线圈与换向器升高片、补偿绕组与连接线的几种先进焊接工艺,如中频焊、氩弧焊和接触电阻焊等。  相似文献   

10.
房书良 《微电机》1989,(4):51-52
一、引言目前恒定电动机转速方法很多,如改变输入电压、改变磁通量等。本文介绍一种用改变电枢绕组中电流恒定电动机转速的方法,该方法恒定电动机转速可达3000~( 2)转/分,如此高的精度采用其它方法是达不到的。转速测量系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二、电机结构电枢绕组电流恒速电动机,结构与一般电动机相同,其区别在于该电机任意两个对称换向片焊接有引出连线,与离心接点、外接负载电阻,如图1所示。由电刷输入电流,电枢运转。当离心接点断开时,没有发电同路,电机为一串激电  相似文献   

11.
微束等离子弧焊是一种新型的焊接工艺,它适用于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铁铬铝合金等的细丝或薄板材料的焊接。本文着重介绍了微束等离子弧焊的特点、工艺规范参数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枢绕组导电接头的焊接,从多年来的运行经验证明,采用低温软钎焊(即锡焊)工艺,在运行中容易产生脱焊、甩锡、并导致匝间短路等故障,因此.无论在热强度方面,还是在耐温方面都不能满足电机可靠使用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大型直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及电机绝缘耐温等级,如F级、H级耐高温新绝缘材料的应用,电机上导电接头发展采用高温硬钎焊取代现有的低温软钎焊,成为当前提高产品质量赶超国外先进技术而采取的新的电工焊接技术。我厂在为首钢1700轧机制造的ED 315/145型4300千瓦大型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升高片的焊接,采用了TIG硬钎焊接新技术,焊接质量达到了从国外进口的同类型直  相似文献   

13.
张勇 《电世界》2005,46(9):6-7
直流电动机电枢开焊,在换向器上所反映的是换向片之间有特别明显的灼伤痕迹。波绕组电枢开焊,换向器对半位置上有相同的灼伤(即换向器与电刷产生的火花)痕迹;叠绕组电枢开焊在换向器相邻片之间有灼伤痕迹;过载电动机因甩锡的开焊或换向器出现环火所产生的灼痕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开焊与其他故障在换向器上所产生的黑痕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王宗培  陈敏祥 《微电机》2012,45(9):6-12
电动机的电枢主电路包括:电枢绕组电路和电源二部分,属运动控制类的各种交流电动机,具有多相交流电枢绕组电路和逆变器供电的电源.与传统直流电动机原理一样的New DCM,具有直流的电枢绕组电路,通过电子换向器与直流电源相连.逆变器和电子换向器都是功率开关管的桥式电路,硬件电路上不易区分,容易混淆.本文用实例说明电子换向器不是逆变器,换向器构筑直流电枢绕组电路的独特功能,使得它与交流电枢绕组电路完全不同,电枢绕组电感对电动机运行性能的影响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我厂因1号励磁机电枢损坏,经研究决定,更换励磁机备用电枢。该电枢是日伪时期的日立产品(已报废),因管理不当等各方面的原因,其原始资料已经遗失。对该电枢经多方实地测查、分析,并进行信息汇总,绘制了1号励磁机电枢绕组展开图。通过对该电枢绕组与绕组、绕组与整流片间直流电阻的测量,准确找出了励磁机电枢绕组与绕组尾部连接点焊接不良的部位,并利用自做的电烙铁头,对其进行了焊接。现将上述过  相似文献   

16.
空心杯斜绕组电枢永磁直流电动机,又称动圈式直流电动机、篮式转子直流电动机等。它在结构上与普通永磁直流电动机不同之处,主要是电枢上无铁心,由导线直接斜绕成空心怀状的电枢。为了提高可靠性、改善换向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效率等,把小型永磁直流电动机的电枢设计成无铁心空心的矩形绕组。目前我国有些单位已经开始生产这类电机。为了克服矩形绕组端部不切割磁场,还增加了电抠电阻和重量的缺点,近年来我们设计和生产了  相似文献   

17.
引言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片间电阻的测量,可以检查电枢绕组有否短路、焊接不良、脱焊等缺陷,常规试验是按相邻整流片间进行测量,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按相邻片间进行测量的方法在测量有均压线的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片间电阻时,有以下的缺点:(1)由于均压线的影响,使得测量数据成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18.
张文海  徐丽 《微电机》2008,41(4):77-78
1 绕组等效图 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因其自身的特点,电枢一般采用单波绕组.其绕组等效图如图1所示. 图1是一个6极31槽、31个换向片的永磁直流力矩电动机等效绕组图.  相似文献   

19.
唐苏亚 《微电机》1992,25(1):46-47
1 引言印制绕组电机中的电枢由2~8层电枢片组成,中间垫以绝缘材料,并经高温胶合压制。传统的电枢片的加工方法是采用化学腐蚀工艺,需经过制底图→照象制版→拷贝→显影→烘版→修版→涂保护膜→腐蚀→去感光膜等一系列程序。但其质量受其腐蚀液及其工艺参数影响比较大,且导条间累积误差较大,腐蚀铜箔的厚度也有限,因而对功率较大的电机不太适用。  相似文献   

20.
钱立根  洪军 《电气时代》2005,(5):116-117
我厂BE卷烟包装机的主驱动采用的是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由于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复杂,其定子上有激磁绕组产生主磁场,对功率较大的直流电动机常常还装有换向极,以改善电动机的换向性能。直流电动机的转子上安放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直流电源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将直流电送入电枢绕组并转换成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即进行机械式电流换向。复杂的结构限制了直流电动机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电刷和换向器的滑动接触造成了机械磨损和火花,使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多、可靠性低、寿命短、保养维护工作量大。因此考虑将其主驱动的直流电动机调速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