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激光热核靶问题的理论和概念性计划中的基本阶段和研究结果进行评述。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量子无线电物理学分部对此问题的研究始于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用这些靶获得的热核能量数量上要超过初始消耗。 相似文献
2.
3.
4.
白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2,39(8):16-20
1 引言惯性热核靶的直接点火概念[1,2]是将两个同步脉冲能源(驱动器)对靶的作用在时间上分为热核物质的压缩和加热过程。作用的第一个压缩驱动器用于靶物质按照“冷绝热曲线”缓慢压缩,第二个点火驱动器应保证在不超过初始触发区惯性约束时间内快速加热压缩热核燃料,并触发自持热核燃烧波。上述点火法可将达到点火阈值的DT等离子体能量降至20~50 kJ级,并将触发高增益系数燃烧波的等离子体能量降至0.3~1 MJ。直接点火还有另一个重要优点,它对惯性热核聚变问题是决定性的。问题在于,当试图形成球面靶压缩时仅靠流体动力学积聚形成触… 相似文献
5.
白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7):16-18,56
在激光热核聚变中 ,无论从理解过程本身还是从计算程序的校验来看 ,微靶压缩的动力学研究都有很大意义。借助 X射线电光转换器 (通称条纹相机 ) ,结合靶的 X射线成像系统可实现高时间分辨 (皮秒级 )图像记录。该系统通常使用狭缝光阑、针孔相机或 X射线显微镜 ,这种组合可以获得个别截面二维图像的时间扫描。现阶段研究微靶压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最有意义。研究两介质加速运动时其界面产生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性占了近代激光热核聚变研究的显著部分。为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记录高时间分辨的二维图像 ,为此使用脉冲X辐射照明法或帧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白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40(9):1-2
自出现第一台激光器和稍后提出用激光引发热核聚变反应四十年来.人们对热核聚变规划实现的可能性有了某些变化。显然,它的实现技术难度很大,虽然原始思想非常简单:有必要的光通量功率密度.有最易点火的燃料——氘氚混合物。而且引发反应所需的激光脉冲能量规模本身也不是非常巨大,完全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在红外热电视象管中,采用硫酸三(月甘)肽(TGS)网格化靶的结构、工艺。采用TGS 网格化靶制成的红外热电视象管,空间分辨率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连续激光辐照表面存在切向气流的旋转靶目标,数值求解温度场分布以及热烧蚀效应。首先,综合切向气流、固液相变和目标旋转的影响,给出柱坐标下三维瞬态热传导方程,建立激光对旋转靶目标的热烧蚀模型。其次,分析热烧蚀过程中,物质在固态、固液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出一种改进的“单元生死法”处理旋转烧蚀过程中的边界移动问题,并采用有限容积法数值求解热烧蚀模型。最后,数值模拟温度场分布和热烧蚀效应,分析靶目标旋转速率对温度场分布和热烧蚀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靶目标的旋转,导致最大烧蚀深度不断减小,圆柱面的烧蚀区域逐渐增加,并对温度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9.
白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4,41(3):16-18,63
研究了用少数激光束对低密度结构吸收体的靶有效、对称压缩的可能性。提出了考虑纳秒级高功率激光脉冲吸收特点的多孔介质状态方程。表明,这种靶的开放型方案可使用普通高斯光束,不要求吸收体表面特殊成型。确定了只用两激光束(或两组光束)有效压缩这种靶所必须的条件。计算表明,激光脉冲能量2.1M,时,该靶的增益系数达到7。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