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泥窑的SO_2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类型水泥窑SO2污染的状况,硫在原燃料中的存在形式对其逸放的影响,并对目前水泥窑SO2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王新宇 《清洗世界》2021,37(3):46-47,49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物问题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物不仅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危害,还会对工业、农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描述了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以及治理手段,并对颗粒物、SO2、氮氧化物的治理方法展开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有焦化企业烟气排放现状,分析了焦化厂烟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原因,推荐了几种降低烟气SO2和NOx排放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玻璃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本文对不同玻璃熔窑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来估算玻璃生产过程SO_2和NO_x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全氧燃烧或还原气氛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从国内某大型报废汽车拆解厂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基于该测定数据对拆解厂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以及人体健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破碎区和人工分选区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较高,Pb和Cd的质量浓度超出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拆解厂区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镀锌钢板材料源、铝合金材料源、含铅材料源、铜合金材料源、汽车涂料源和电镀镍-铬合金材料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r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基本可以忽略;Ni和Cd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玉伟  祁昕 《广东化工》2014,(17):129-130
文章于2014年4月1日~4月30日在吉林师范大学对大气污染物PM10、NOX和SO2进行监测。采暖期,PM10、NOx和SO2的浓度分别为150.9μg/m3、46.4μg/m3和27.3μg/m3,虽没有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但是其数值都比非采暖期高。采暖期PM10浓度为非采暖期的1.6倍,NOx和SO2的浓度分别为非采暖期的1.3倍和1.8倍。无论是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AQI指数与PM10浓度呈强相关性,说明PM10为四平市首要大气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NOx、SO2液相反应研究进展--一种同时脱硫脱氮的新思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烟气脱硫脱氮的角度讨论了NOχ与SO2在液相中的一系列反应,包括NO、SO2溶于水与SO3^2-、HSO3^-水溶液间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SO2^-与HSO3^2-反应制备羟胺二磺酸盐、硫酸羟胺的过程,即生产尼龙66的中间体己内酰胺的必备原料,提出了一种有意义的脱硫脱氮新思路:利用NOχ的氧化性与SO2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构造一自催化自氧化还原反应,并得到有用的工业原料硫酸羟胺。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钙基吸收剂硫氮协同脱除过程中产物层的生长机制,采用氢氧化钙单晶体表面(0001)模拟吸收剂孔隙的孔壁及外表面,针对脱硫、脱硝及硫氮协同脱除过程中产物层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晶体生长理论及脱硫和脱硝过程中产物层生长的差异,提出了硫氮协同脱除过程中产物层生长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反应首先发生在单晶表面局部区域,并使该区域膨胀形成颗粒状凸起结构;之后,随着反应区域不断扩大,表面膨胀趋于一致,从而形成连续致密产物层。由于脱硝产物易溶于水,且在液膜中扩散,因此脱硝反应对单晶表面表现出刻蚀作用。硫氮协同脱除过程中,脱硝反应的刻蚀作用抑制了脱硫连续致密产物层的形成,同时,液膜中脱硝产物的出现也改变了脱硫产物的生长习性,因此反应后产物层为疏松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钙基吸收剂的烟气脱硫技术拥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基于钙基烟气脱硫工艺协同乃至同时脱除NOx是最现实可行的技术方向。本文阐明了钙基脱硫工艺协同脱硝的可行性,并根据硫氮协同脱除反应所处的温度区段,将钙基吸收剂硫氮协同脱除技术分为炉内联合脱除、中温同时脱除和低温段协同脱除三类,针对每类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将NO氧化为NO2在低温段实现SO2和NOx协同乃至同时脱除是最现实可行的技术方向,并针对该技术存在的NO2在低温脱硫工艺中吸收效率低和钙基吸收剂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最后,对钙基脱硫工艺协同脱硝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实施超净排放后基于低温脱硫工艺协同脱硝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控制NOx排放的日益重视,具有同时脱硫脱硝功能的整体流程对于老厂改建和新厂建设有极大优势。详细介绍了采用金属氧化物在同一系统中实现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of NOxwith NH3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icient technology for NOx conversion to N2.However,the catalysts used for SCR usually suffer from the problem of sulfur poisoning which seriously limit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This review summarized sulfur poisoning mechanisms of various SCR deNOxcatalysts and strategies to reduce deactivation caused by SO2such as doping metals,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 of the catalysts,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supports.Th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catalysts preparation an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also have effect on SO2-resistance of the catalysts. Several novel catalyst systems that exhibited good SO2resistance are also introduced.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sulfur-tolerant deNOxcatalysts.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2协同脱除:在O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Ox脱除效率,烟气中SO2的存在会促进NOx的脱除,当SO2浓度为1030 mg·m-3、2.0%Na2S2O3溶液作为喷淋液时可实现较高的SO2脱除效率,同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以上;喷淋液pH在2.5~9范围内变化时提高浆液pH有利于NOx的脱除,当pH 9时脱硝效率可达75%。180 min连续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促进NOx的脱除,并实现SO2较高的脱除效率,同时可实现系统同时脱硫脱硝连续稳定运行,喷淋吸收后烟气中NOx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O2-, 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衍生燃料是目前发展趋势之一,但实际处置过程中存在着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湖北某水泥厂处置的垃圾衍生燃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管式炉开展试验,研究了五种垃圾衍生燃料在500~900℃的燃烧环境下燃烧产物NOx、SO2的释放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垃圾衍生燃料在不同温度下燃烧过程中NOx的浓度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高含水抗生素菌渣直接燃烧的NOx、S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增加过量空气系数,NOx排放浓度升高,SO2排放浓度降低;升高燃烧温度,NOx及SO2排放浓度均升高;随着燃料含水率的增加,NOx及SO2排放浓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空气分级燃烧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二次风率增加,NOx排放浓度显著降低;当二次风率为3/7时,NOx排放浓度较传统燃烧降低50%。添加CaCO3进行炉内脱硫,实验结果显示:随钙硫摩尔比(Ca/S)增加,SO2排放浓度下降,当Ca/S 3时,SO2排放浓度降低到25 mg·m-3以下,脱硫效率超过99%。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运行参数的分析,找出了影响氮氧化物生成的因素和影响氮氧化物浓度的关联数据,并有针对性地控制燃烧的氧量、床层燃烧的温度、过量空气的系数等,从而有效地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在没有完成脱硝装置的情况下,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