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食品中偶氮类色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丢失原本的颜色,食品加工者为了使食物看起来更美味,向其中添加廉价的合成色素。但偶氮类合成色素对人体存在致癌风险,许多国家已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偶氮类合成色素,并严格监管该类食品在国内的流通及进出口。本文综述了食品行业中针对偶氮类合成色素的各种检验方法,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当前国内外食品中禁用偶氮色素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及其他检测方法等,这些方法在方便、快捷、准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灵敏度低、定性能力差、假阳性率高,成本高和前处理复杂等。因此开发操作简便、高通量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能保持食品的色泽,还能促进人们的食欲,但合成色素不具备营养,通常是由煤焦油提炼出的苯胺染料加工完成的,按照我国标准使用合成素色不影响食品安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是检测食品中合成色素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测来控制食品中合成色素的量和种类,保证食品的安全。合成色素的使用合成色素能保持食品的色泽,改善食品的性状,促进人们的食欲,因此现代食品加工中,合成色素的应用非常广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精度高,成本低,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于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添加色素、食品添加剂等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优势以及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 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 基因工程类微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 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扩展性强等优势, 使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总结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分析、食品安全毒性评估、食品污染脱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技术瓶颈。本综述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参考, 推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食品市场对于食品安全愈发重视。微生物酶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开发,在食品生产加工与安全检测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介绍微生物酶技术出发,从果蔬、肉类、谷类等食品加工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法、酶生物传感器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和阐述,并对微生物酶技术对于未来发展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碳点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动物、加工食品及食品废弃物等,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通过水热合成法、微波辐射法、热解法等方法合成的食品来源碳点,具有粒径小、量子产率高、细胞毒性低等优点。研究发现食品来源合成的碳点在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药物传送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将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食品合成碳点的特性及其在生物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更加绿色、高效地利用食品来源合成碳点提供指导,并为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实时分析、低检测限和分析所需的样品量小等多种优势,是目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荧光、比色、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免疫层析(ICA)等光学传感器和基于不同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并对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在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以及碳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氧化还原介质等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和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酱油的成分除食盐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食品添加剂等.因为近年来“化学酱油”引发了人们对酱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因此研究酱油中各种物质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行业标准,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研究综述了酱油中氨基酸、甜味剂、防腐剂、重金属、有机酸以及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为学者和有关部门进行酱油中各种物质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今后对酱油中成分的检测技术应向着高效、快速、准确、普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合成碳量子点的食品主要来自果蔬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等。一步水热合成法是制备食品基碳量子点最常用的方法。因此,食品基碳量子点相比于化学材料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易于合成、价格低廉、绿色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并且食品基碳量子点表面通常带有丰富的官能团与杂元素,赋予了碳量子点更优异的抗癌、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活性。目前在生物医学、功能性材料、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食品基碳量子点优异的抗氧化、抗菌和光学活性已被添加到食品包装系统中,增强食品包装紫外屏蔽、抗氧化和抗菌等性能。本文综述了以食品为原料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和原料来源,探讨了食品基碳量子点的优势及其生物活性,以及添加食品基碳量子点的活性包装在果蔬等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食品碳量子点的绿色制备及其在活性包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食品安全,建立了一套检测食品中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方法。以甲醇+0.02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484nm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其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91%,回收率在91.75%-103.24%范围内,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合成色素与非食用色素酸性橙Ⅱ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碳量子点作为新兴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因优良的荧光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制备简单、廉价无毒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荧光检测机制,并综述了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以促进碳量子点的利用与发展,为进一步保护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关注,发展快速、灵敏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广泛兴起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工业染料及合成色素、真菌毒素等有害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磁性纳米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食品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对人们的健康有重大影响, 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拥有独特的发光性能, 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生物识别分子, 具有亲和力高、稳定性强以及特异性强等优势。将量子点和核酸适配体结合起来构建的传感器, 可实现高灵敏、高效率及特异性检测, 是一种新兴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本文简述了量子点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检测机制, 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来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 如抗生素、真菌霉素、致病菌、农药残留等中的应用, 并分析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挑战和前景, 以期为今后研发更灵敏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最近几年,寻找和开发新型碳点合成的特异性原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原料作为碳点合成的前体物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作为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所含元素十分丰富,可制备成应用性更强的杂原子掺杂碳点;此外食品原料制得的碳点具有低毒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综上,食品原料在碳点的合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所合成的碳点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食品原料合成碳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碳点合成的食品原料种类、食品源碳点的合成方法以及性质,并概括性介绍了食品源碳点在食品药品分析检测、生物成像、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分支,在食品加工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食品的基质类型复杂多样,着色剂的种类也非常多、性质差异大,给分析检测工作带来挑战。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同时考虑经济成本以及着色效果,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合成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而研究证实合成色素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研究建立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食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传感器,可用于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类型,详细阐述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优势,接着探讨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检测食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的类型和来源、实时监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以及检测食品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并展望了微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呼吁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推动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以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8.
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现场检测、快速筛查和政府监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食品快速检测的方法还存在着性能评价手段缺乏的问题,亟需建立多指标综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基于Au/UiO-66(NH_2)材料的功能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传感器,实现食品中新胭脂红色素的SERS快速检测,在最优条件下,新胭脂红色素在1137 cm~(-1)处的拉曼特征峰的强度和浓度在1.0~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684,检测限低至0.40 mg/L。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新胭脂红色素的SERS快速检测、合成色素速测盒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三种检测方案进行了评价。从检测方法的适应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和技术性四个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再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计算出3种新胭脂红色素检测方法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66、0.31、0.58,结果表明基于Au/UiO-66(NH_2)材料的功能性SERS快速检测色素方法能够代替合成色素速测盒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本研究中的SERS检测方法为快速筛查食品中非法添加色素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食用合成色素研究动态(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品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来源于动物和植物 ,一般比较安全。但是 ,天然色素价格高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容易褪色和变色 ,其应用受到限制。 19世纪合成有机染料工业的发展 ,为食品色素的使用提供了更经济的生产途径。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 ,性质稳定 ,易于调色 ,着色力强 ,成本低廉 ,使用方便 ,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 ,为了加强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 ,许多国家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安全性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明确限定了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各种检测方法也相继问世 ,并日趋完善1…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