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式传统建筑的发展,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已经开始形成不同的体系。如陕西半坡遗址的大房子木构架、长江以南的穿逗式木构架,以及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于栏式等多种木构  相似文献   

2.
系统介绍了瑞士木构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应用,结合案例分析木构建筑在过去百年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比传统和现代木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探讨了木构建筑发展中文化价值和技术创新所发挥的作用,旨在为木构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建筑是当代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而木构建筑的建设是构筑生态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木构建筑的生态节能优势和发展状况以及当前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的问题,展望了中国发展木构建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篇首语     
王路 《世界建筑》2005,(8):18-18
木材是一种经典和环保的建筑材料,已有数千年的辉煌历史。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广泛运用以及高水平的木构技术和艺术成就使以木构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建筑在国际建筑文明体系中独树一帜。然而木材的使用,目前在我国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木构建筑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当代木构建筑的发展无论是在对材料的认识、选择和加工,还是对木构建筑的技术要点、设计方法和技术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世界建筑》曾在2002年第9期介绍了北美地区木构建筑的发展状况,《世界建筑》本期“木构建筑”专辑,介绍了北欧和德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时代至秦汉时期陶瓦与木构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提出"陶瓦催生木构发展""瓦屋催熟木构体系"的史论。从材料与建筑的整体性、技术与社会的相关性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之重要阶段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视角和历史依据。并对以此阐发的相关木构研究问题、技术社会学问题以及建筑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6.
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遗存丰富,技术、艺术成就突出,在巴蜀地区木构技术发展史中具有独特性,也是中国明代木构建筑营造史研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始于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其间,中国营造学社收集了 30 余处明代木构建筑的一手资料,并对部分单体建筑和明代木构总体营造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奠定了巴蜀明代木构建筑研究的基础,展现了巴蜀明代木构建筑的价值,也拓展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维度。之后,特别是近 10 年,巴蜀明代木构建筑备受关注,有很多新成果涌现,但也仍有许多研究有待进行。一方面,巴蜀地区官式建筑、大式木构建筑研究需要继续深化;另一方面,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中的小木作、彩画、瓦石作等研究亦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7.
芬兰现代木构建筑产业从199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工业化”与“绿色低碳”两个重要发展机遇,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作品,推动了北欧现代木构建筑体系进步与森林资源综合应用创新。现代木构建筑的推广应用需要业主、设计师、工程师与政府的共同努力。现代木构体系在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文体中心和桥梁等多场景应用中,展现出在建筑数智化与低碳背景下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为深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个国家,其木构民居的发展在接受中国建筑的同时仍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做法以及其崇尚自然的建筑观,令今日的世界所瞩目。作为一个地震、台风、火山活动和海啸多发国家,其对木材的材料特性,木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以及环保节能的性能的研究都是世界领先的。学习日本木构民居住宅的技术及其经验,对发展中国的木构建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木构建筑,但是对木构建筑的隔声研究很少。文章介绍了木构建筑的一些隔声措施,利用木构建筑的隔声措施优化和改造房屋的案例。通过对木构建筑隔声措施的归纳分析,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以此来改善木构建筑的声环境提高木构建筑的舒适度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真寺木构架建筑技术邱玉兰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架作为承重体系的,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规格化的成熟作法,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脉相承,日益完善,同时木构架建筑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发展,至明清两代达到最后的成熟阶段。这种构架体系,不论是抬梁式或是...  相似文献   

11.
在侗族中流传着一句古话:"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由此可见侗族木构建筑在侗族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对侗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外,侗族木构建筑还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方式和保护方式出发,针对现有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困难提出策略性建议,并对其创新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包括传播创新、保护创新和应用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吕仁忠 《山西建筑》2012,(32):36-37
全面总结了中式建筑的优点及缺点,提出了解决中式建筑缺点的有效方案,并对中式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从而使中式建筑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希 《中外建筑》2008,(4):80-82
木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使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特色鲜明,并得以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木构体系是我国历经千百年锤炼的传统结构体系,它虽然经典,但在新时代发展下却明显力不从心。文章将建构的理念引入到木构建筑中,试图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寻求木构建筑发展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卢求 《建筑技术》2020,51(3):326-332
介绍德国现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和技术标准,通过10个德国低层、多层和高层木构建筑项目的实例研究,分析德国超低能耗装配式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构造方式、防火措施、能源与设备体系,并简要论述德国木构建筑的发展方向及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侗族木构建筑是侗族群众繁衍生息的载体,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具有较高民族代表性和文化遗产价值侗族木构建筑星罗棋布。本论文以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整理当前该地区侗族木构建筑受传统城镇化和旅游开发等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保护传统侗族木构建筑的重要性和进行设计创新的紧迫性。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侗族木构建筑保护和设计创新提出了三点策略:一是采取"博物馆"保护模式,对传统侗族木构建筑整体保护与传承;二是采取"市场化运作"保护模式,制定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地方技术标准;三是采取"现代+传统"保护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设现代化侗族木构新型建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累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架构;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则前面的两个阶段,恰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性阶段,研究这一发展过程的大致情况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古代木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契合是木结构建筑的生命之源的观点.结合国外实例,分析了伴随着建筑技术发展,与传统木结构相比,现代木构建筑形式和空间、内涵的探索和发展,对目前我国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华瑜 《新建筑》2023,(6):76-81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临之传承困境主要有理念之困、结构之困、材料之困、人才之困四个方面。通过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走入困局的历史原因及传承发展的现实遭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木构建造的诸多限制,本土建材的现代化研究缺乏,以及传统木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计算等问题,明确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代传承的发展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从观念上摆脱对传统木构认识的形式误区,建立基于传统木构自身营建规律的知识体系。从传统出发,或能寻求突破,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累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架构;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则前面的两个阶段,恰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性阶段,研究这一发展过程的大致情况及其衰落的原因,探讨这一过程对于古代木构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