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以普通废玻璃瓶粉碎后的玻璃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高岭土、钠长石、碳酸盐、硼化合物等原料研制冰裂纹釉.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法确定釉料配方,通过对釉层厚度、烧成温度、急冷温度等单因素的试验考察,研制出层次丰富、花瓣状冰裂纹釉.研究结果表明:釉料配方中玻璃粉含量50~60 wt%,釉粉堆积厚度为5 mm,烧成温度1230 ℃...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考了有关冰裂纹釉的物化测试分析报告,并以相关测试数据为依据,选用唐山附近出产的陶瓷原料,采用现代制瓷工艺,并用氧化气氛的隧道窑烧成。通过制定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法,探讨了Si/A1摩尔比、乳浊添加剂、碱金属配比、施釉厚度、稀有元素添加及烧成制度等因素对冰裂纹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当SiO2/Al2O3值为8.7,钾、钠长石比为1:3、锆英石为1%、滑石为0.8%、氧化锌0.5%、钒蓝为0.4%~0.5%;喷釉厚为1.2~1.5mm;在1240℃隧道窑氧化焰中烧成,保温25 min,并采用适当的降温速率,能得到效果较好的冰裂纹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钾钠长石、玻璃粉、石英、方解石等原料,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调整长石的加入量、烧成温度、釉层厚度、球磨时间、坯体的热膨胀系数等因素,获得了釉面效果较好的冰裂纹釉。实验结果表明,较好釉面效果的配方组成为(wt%)为:钾长石35,钠长石40,方解石3,高岭土4,石英6,碳酸钡2,玻璃粉9,氧化锌1。当坯釉热膨胀系数之差≥3.54×10-6/℃时,冰裂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李家科  刘欣 《陶瓷学报》2011,32(1):57-61
以长石、滑石、方解石、高岭土等为主要原料制备裂纹釉。研究了釉料配方组成对釉面裂纹效果的影响,并用有限元方法对釉层中的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及残余应力对裂纹产生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250~1300℃、保温时间30min,以及坯、釉的物理性能具有合适的差异时,可以得到效果较好的裂纹釉,且有限元对残余应力的分析与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5.
1青瓷的历史与文化意义青瓷,是因在坯体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色釉而得名,其呈色是由釉中所含铁粉还原成氧化亚铁所致,脂玉般莹润而微微带透明质感的青色是青瓷有别于别类的最显著的特征。青瓷一直被称为母亲瓷。商代前期宜兴就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历经西周、春秋至战国中期已达到较为成熟的地步,器型多为钵、罐、盂之类。内外均施薄釉,釉色偏黄,光泽欠佳,  相似文献   

6.
基于TOM理论的金属裂纹板复合材料胶接修补胶层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胶接修补结构,基于TOM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ose L R F胶层剪应力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金属母板厚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力变化,认为剪应力沿厚度方向呈线性变化,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不同厚度的金属裂纹板组成的修补结构中的胶层剪应力。结果表明,当金属板厚度较薄(板厚与板长之比小于0.1)时,该方法得到的剪应力比Rose L R F给出的结果更接近于有限元解。  相似文献   

7.
建设最优供水系统,全面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是嘉兴供水人助推嘉兴市最美城市建设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助力嘉兴市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嘉兴市在不断提升饮用水处理工艺、完善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服务的前提下,提出了打造从源头到龙头的具有最优管理、最优水质、最优服务、最优体验的“四最”嘉兴市最优供水体系。文章对嘉兴市最优供水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即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老百姓对水质、水压等感官体验好、老百姓对智慧精准服务体验好的最优体验;从技术基础、水厂和管网的技术条件分析了建设嘉兴市最优供水系统的可行性;从建设的目标讨论了后续的建设内容;并分析了初步的成效。嘉兴市最优供水系统的建设可为各供水行业提升其管理服务能力、提升龙头水水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谢智保 《中国橡胶》2007,23(24):22-23
最近,从焦作市环保局传出喜讯:风神轮胎公司的烟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浓度分别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60毫克、600毫克降低到目前的40毫克、100毫克。而且,污水实现了"零排放",成为焦作市"环保飓风行动"的第一家达标企业,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变化。绿树、绿草、绿篱遍布其间,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嬗变。依靠技术改造、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9.
曹伟 《中国化工》2010,(12):8-9
传化的党建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工建、团建、妇建工作的开展。在传化党建“创先争优”的内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于企业和谐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原料药生产工艺设计实践,构建了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互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并确定了其具体实施过程,同时将化工原理与后续工程实践类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进阶式教学内容设计,构建了基础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的工程类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