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饮料中的食用合成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谱扫描范围为1?100~1?650?nm,分辨率为0.2?nm,通过对不同质量浓度的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和苋菜红溶液扫描,得到的原始光谱图经过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修正的最小二乘(modified partial least square,MPLS)法结合变量标准化且去散射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手段建立相关的MPLS模型。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饮料中的食用合成色素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91,预测标准差最低为0.009%,相对分析误差最大为3.51。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可靠的方法用于检测饮料中的食用合成色素。 相似文献
3.
4.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梨汁中柠檬酸和L-苹果酸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检测,并通过6种光谱预处理及3种数学校正方法对柠檬酸和L-苹果酸含量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在1 100~1 650 nm光谱范围内共采集70个梨汁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图,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柠檬酸和L-苹果酸的含量。首先对样本原始光谱图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R)、修正的最小二乘法(MPLS)及偏最小二乘法(PLS)等分别建立梨汁中柠檬酸和L-苹果酸含量的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柠檬酸的最佳模型为PLS结合MSC;L-苹果酸的最佳模型为MPLS结合SNV且去散射;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85,预测标准差最低为0.039%,相对分析误差最大为3.46。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可靠、快速、无损、简单的方法用于梨汁中柠檬酸和L-苹果酸含量的测定。该方法为生产企业及监管部门开展梨汁的掺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7,(6)
合成色素是食品中最常见的一种添加剂,如果不规范使用将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该研究中光谱扫描范围为1100~1650nm,分辨率0.2nm,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日落黄溶液扫描,将得到的原始光谱图经过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修正的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变量标准化且去散射处理(SNV Detrend)的光谱预处理手段建立了相关的MPLS模型。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饮料中的色素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预测标准差为0.09%,相对分析误差为3.51。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可靠的方法用于检测饮料中的日落黄。 相似文献
6.
7.
为实现甜叶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对甜叶菊绿原酸含量的光谱数据进行了近红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预处理算法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 UVE)特征波长选择算法,绿原酸含量近红外模型的性能最好。该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cross validation,RCV)和交互验证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 RMSECV)分别为0.945 3和0.263 1;验证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validation,RP)和验证集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分别为0.952 1和0.247 2。... 相似文献
8.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锅盔水分含量分析模型.测定61份锅盔的近红外光谱,经一阶导数+MSC预处理以滤去噪声,在7 501.9~4 597.6 cm-1谱段范围内,选择维数1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国标参考方法测得的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模型.最终得到水分定量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为99.0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409%.用该模型对19个未知锅盔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其水分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为97.99%,预测标准偏差(RMSEP)为0.341%.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技术有较高的准确度,能满足锅盔水分的快速检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一种无损、快速高效的稻谷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方法:研究收集了不同年份的稻谷样品161份,运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剔除异常光谱和光谱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稻谷水分含量预测模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马氏距离的方法剔除异常光谱样品15个,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训练集建立的预测模型(RCAL2)为0.9943,模型标准偏差(RMSEC)为0.21%,模型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CV2)为0.9936,模型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为0.32%,表明预测模型交叉验证预测样品水分含量准确度高。用验证集样品检验预测模型,模型验证集验证决定系数R 2 VA L为0.9801,模型验证集验证标准偏差(RMSEP)值为0.36%,相对分析误差(RPD)值为7.14,表明预测模型对未知样品的预测准确度高。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均值方程T检验结果P值(双侧)为0.879,验证集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信度高,验证集样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且90%以上的验证集样品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都在±0.5%以内。结论:建立的稻谷水分预测模型可以实现收储稻谷的无损、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1.
12.
麦芽含氮越的测定包括总氮量测定和可溶性氮赶的测定两部分,实验室常用凯氏定氮法作为陔指标的榆测方法。实践中发现,该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污染环境且检测结果易受仪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近年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麦芽的总氮和可溶性氮含量的研究逐渐引起啤酒研发人员的注意,但其测定方法及结果准确性却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正态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预处理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波数9 403.6~7 498.2,6 101.9~5 446.2 cm~(-1)+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所建的模型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 9,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标准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1.14、0.894、7.89、2%、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 2,RMSEP、RPD分别为0.881、5.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不同产地苦荞粉对比验证集的R~2、RMSEP、RPD分别为0.963 7、0.926、5.22,RSD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该方法快速、低成本、准确、简便、无污染,可以实现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建立藏区酥油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方法,以藏区不同产地酥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选出脂肪和蛋白质的红外光谱特征波段,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几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挑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最后建立脂肪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在脂肪和蛋白质的特征波段内采用SNV+数据归一化+二阶导数+S-G滤波法对光谱预处理后建立脂肪和蛋白质定量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4和0.997,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4.09%和0.286%。对验证样本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测量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建立的脂肪和蛋白质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基于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藏区酥油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分析发现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在近红外光谱区域有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出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特征波段为4500~9000 cm^-1,大豆油脂酸值的特征波段为4500~5000 cm^-1,采用小波变换对光谱去噪并利用PLS建立了预测模型,大豆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13%和3.629%,准确度与化学方法相近,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大豆油脂主要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谷子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分析方法进行谷子品种资源鉴定和筛选。以191份山西核心谷子种质为材料,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预处理,分别建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_(cal))分别为0.977 0和0.907 3,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3%和0.466%,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_(2val))分别为0.989 6和0.977 2,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25%和0.368%。对于谷子蛋白质和淀粉的预测,化学法和近红外仪器法测定间无显著差异,近红外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说明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能够满足对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乳酸度进行快速分析检测。采用电位滴定仪法测定71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酸度实测值,并同时扫描得到近红外光谱数据。以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及其相关系数Rc、Rp、Rcv为评价指标建立最优的酸度定量模型。利用模型对10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酸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其RMSEC、RMSEP、RMSECV及其相关系数Rc、Rp、Rcv分别为3.27、4.39、4.84,0.946 2、0.922 5、0.877 8。经外部验证后,该模型酸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76%,满足不超过10%的要求。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发酵乳中酸度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将纯羊绒、羊毛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101个标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标准差为2.8%。实验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羊绒、羊毛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有望成为快速、非破坏性的检测手段。该试验的样品数量和代表性有限,预测模型的精确度有待提高,若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真正用于检测工作,需逐步积累样品,建立更具代表性的数据库和更为稳定、精确、可靠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