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陶瓷文化在传统的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陶瓷文化是一种技术、艺术、历史、等综合文化,文化涵盖极其广泛。这种文化又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交流起到了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瓷器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中国闻名于世界,瓷器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国的文明历史。从瓷器的造型和装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针对传统文化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物质和精神的结晶,而福建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德化陶瓷文化是福建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同时德化白瓷文化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对新旧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媒介和艺术展现。通过对陶瓷文化的历史、产品、传承与创新以及生态传播功能进行探究根源,跟踪发展动态,有助于传播福建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的认知与运用,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及信念的尊重与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焕发勃勃生机的坚定信念。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然而,传统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表现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破解发展难题,应积极探索实现文化自信的路径:在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创新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互鉴中提升文化自信,在面向未来中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F0002-F0002,F0003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有“陶瓷故乡”的称号,也是世界陶瓷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中国陶瓷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古代的瓷器史,亦是一部传承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传承中国陶瓷技艺,面向世界宣传中国陶瓷文化,对于弘扬和传承我国博大情深的陶瓷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在梳理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茶文化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优秀传统茶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在传承发扬群众文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博物馆工作人员需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综合能力。瓷器收藏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瓷器历史悠久,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而瓷器则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助力。博物馆需主动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提高瓷器收藏水平,更新瓷器收藏方法,以展现瓷器的历史教育价值。本文将简要介绍博物馆瓷器收藏的发展史,明确瓷器收藏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收藏方法,以提升博物馆瓷器收藏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互为支撑、交互渗透,文化创新与经济创新业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瓷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既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又对接当下,兼具文化价值与经济效能。要使中国瓷器在文化经济时代实现创新性发展需要反身对中国瓷器在历史流变中的身份、功能、价值进行观照和研究,在赓续传统、清晰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瓷器的时代发展与行业复兴。  相似文献   

9.
林颖 《佛山陶瓷》2022,(8):138-140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挖掘,与此同时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式。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潮文化和国潮风开始兴起。在设计领域中,国潮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陶艺课程教学是通过深入挖掘陶艺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升陶艺课程的引领性和时代性,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陶艺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要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课程设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发挥陶艺课程的美育功能,教育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黄文恒  刘勇  曹琨  张霞忠  姬丹  彭明 《广州化工》2022,(24):178-180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设计教学过程,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上融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将物理化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拆解,并从中国的历史,文学,哲学等传统文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使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中将人文和科学相互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郑惠凤 《佛山陶瓷》2023,(10):124-126
“国潮”热的兴起,不仅显示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时代有了创新的活力,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以及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国潮”文化的基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下流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大力推广两者的结合物,从而使得“国潮”文化能够长期且稳定的发展,通过“国潮”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陶瓷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一项优秀的艺术品,为了让陶瓷变的更受欢迎,能够跟上现代社会的潮流,可以将“国潮”文化应用在陶瓷设计当中。而本文将深入的研究“国潮”文化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重获大众关注。而曾经被誉为中华文明瑰宝的国漆文化却面临着重重困境,逐渐成为“小众”行业。本文旨在分析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国漆文化的传播发展路径,以期在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在新媒体语境下、在现代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加大国漆的宣传力度,提升漆器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更好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让生漆更多走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一直被大家称为“千年瓷都”,更是享誉世界的瓷都,制瓷历史时间长,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无论是在工艺美术还是技艺上都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准,在器物的造型、工艺和装饰上都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沉静和典雅。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具有中国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当中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对于文化信息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铸造企业之魂: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以河南煤化工集团为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文化自信的厚重基础和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文化教育工作者,践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独具职业特色的文明校园。本文结合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落实传统文化,综合培养教师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校园,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就化工技师学院的文化建设展开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德化青花瓷艺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艺术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发展的时代,青花瓷艺的传承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是陶瓷产业的结构对其产生重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尊重青花瓷艺的文化,同时创新的核心一定要稳抓,发展青花瓷艺文化创新产业就要打造出过硬的青花瓷品牌为出发点,同时青花瓷艺的文化特区要积极开发,并做好青花瓷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就此让德化青花瓷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江苏陶瓷》2023,(3):70-71
陶瓷书法是指在陶瓷上进行创作的书法作品,它是种新的文化形式技法,创作背景是陶瓷板以及一些有立体感的瓷器品。通过这种新型方式的创作来突出瓷器的包容性,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魅力。在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将文化与艺术高度融合,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一种形式。陶瓷书法对于整个陶瓷作品的精神文化面貌是一种提升,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陶瓷、了解书法,这才是陶瓷书法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的古人在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方面,像思想文化,如孔孟所提倡的道家、儒家等学说;历史遗存,如陶瓷、青铜器、金银器、书法、绘画、玉器等;学术资料,如古典名著、天文算术、农业医学等等。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丰富多样。陶瓷装饰艺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的瓷器从古代就开始流  相似文献   

20.
科举文化相关的吉祥寓意的图式在瓷器上的出现,满足了大众心理上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瓷器上科举题材图式出现的原因,以及图式与科举文化的关系,找出图式的祥瑞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