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阿梅 《陶瓷》2022,(1):17-18,21
中国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站在传统与革新、本土与西方的文化交汇路口,如何权衡二者关系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挖掘传统思想的现实意义无疑成了中国当代陶塑雕塑艺术家的难题与使命.所幸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及艺术精神有其自我传承性.笔者基于陶瓷雕塑文化传承与创新权衡问题的思考,从我国传统审美法则于当代陶瓷雕塑中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古典雕塑相比,在造型和艺术风格上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作为中国传统雕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具备中国传统雕塑的三大特征,即写意性、绘画性和装饰性,而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对于“线”的重视和巧妙运用。中西方对“线”的认识截然不同,中国人有独特的“线”美学。线性美造就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独特东方气质和东方美。  相似文献   

3.
陈凌明 《景德镇陶瓷》2010,20(3):I0178-I0179
我国是世界雕塑艺术的大国。它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芒。雕塑艺术历史悠久,约始白秦、汉,盛于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和景德镇窑等。一般系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  相似文献   

4.
德化作为我国三大陶瓷发源地,自唐宋以来享誉国内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艺术品领域内,德化陶瓷凭借其高超的技艺手法、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极高的文化魅力,在新时代下蓬勃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个人的实践经历,对德化传统陶瓷雕塑的民间手工艺特色以及其代表的艺术魅力进行剖析探讨,以期促进德化传统陶瓷雕塑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刘海英  陈丽萍 《佛山陶瓷》2013,23(9):42-43,74
伴随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彩绘雕塑也随着兴盛。景德镇陶瓷彩绘雕塑的历史由隋代开创发展至今,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与时代、社会和人的审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姚慧芸 《中国陶瓷》1995,31(6):33-33
景德镇陶瓷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宋元时代我们的先民运用各种彩饰塑造了各种形象生动的陶瓷雕塑.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创作水平的提高,装饰题材也愈加广泛,上至天象,下迄地物,广为选取.有吉祥如意、五福捧寿、福寿双全;有祥禽瑞兽、龙凤狮鹤;有山水云火、花鸟草虫鱼等等.另图案法则在陶瓷雕塑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四方连续式、散点式,二方连续式、单独纹样还有适合纹样等等.每种形式都结合造型和题材的需要,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早在明代,加彩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就纷然而起,有青花、五彩、素三彩、珐花加彩等装饰方法;同时也有豆青、霁青、窑变花釉等颜色釉装饰.当时就以装饰丰富而具有景德镇特色.但加彩方法,彩饰种类,装饰色泽,釉色之多,装饰技法.以及品种、题材之丰富、广泛,效果之佳美远不及今天.如今景德镇陶瓷雕塑装饰.在继承历代的装饰手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当今的新材质、新工艺,把陶瓷雕塑装饰水平引向更高的境界.景德镇陶瓷雕塑在采用装饰种类上,尤以粉彩装饰为最佳,这种加彩装饰,呈色光亮华丽,粉润柔和,优雅美观,粉彩  相似文献   

8.
周玲 《陶瓷研究》2020,(1):118-120
本文通过对当代彩绘陶瓷雕塑的研究,从陶瓷雕塑的造型、色彩以及艺术形式等角度分析。再从国画彩绘的角度,从当代彩绘陶瓷雕塑的影响入手,对当代彩绘陶瓷雕塑继承传统雕塑的思想,从而对当代彩绘陶瓷雕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李传鹏 《陶瓷》2024,(1):58-63
负空间是雕塑空间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对雕塑艺术中的空间表达与空间体验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对此,已不乏学者对雕塑负空间理论探索,其中多数是建立在以埃德加·鲁宾的“图底”理论和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凹凸关系”的负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在雕塑中空间与材料上息息相关的,不同媒介的雕塑的负空间特性与形态各不相同。在当代雕塑艺术中,以陶瓷为媒介的雕塑艺术日益活跃,负空间在其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频繁出现,而其往往是被忽视或被遗忘的。笔者对现有的雕塑负空间理论进行梳理,分析陶瓷材料的空间特性,以创作构成中的视觉形式和叙事内容为基点,结合具体作品,阐述陶瓷雕塑的负空间特性与负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陈响 《佛山陶瓷》2007,17(7):35-36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早期陶瓷雕塑的成就和现在陶瓷雕塑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创新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创新的几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佛山陶瓷》2021,31(5)
陶瓷作为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其最初存在形式是作为盛放物品的器具,后来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艺术性作品。如今打破传统定义的陶瓷雕塑在其创作中仍继承发扬了意境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陶瓷雕塑花釉装饰瓷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商代就有青、黄釉,是陶瓷装饰始祖。景德镇艺人集历代名窑之大成,不断创新,大大丰富了色釉陶瓷艺术宝库,釉料有的时候是陶瓷雕塑作品的“化妆师”,一些毫不起眼的陶瓷雕塑作品,经过花釉“美容”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花釉对陶瓷雕塑的装饰,在传统中大多数采用通体的色釉装饰,由于釉体本身存在的厚薄之分和透明之别,因此所装饰的陶瓷雕塑又各有不同,花釉在有凹凸纹面的雕塑上,借助其高温烧成后所产生的窑变、流变、裂变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如双色釉有底釉和面釉之分,所以根据不同的釉色用釉绘制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发展和当代艺术的影响,陶瓷雕塑创作者抛开以往的创作思想及手法的束缚,开始关注媒介自身的表现力及创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本文从材料和烧成两方面论述了陶瓷雕塑创作语言的拓展应用,使得当代陶瓷雕塑创作具有更加强烈的个人语言和视觉符号,体现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在创作形式上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对传统陶瓷雕塑总结性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艺术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吸取包容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我国对于当代陶瓷的新形势进行了研究,很多从事陶瓷创作的艺术家开始注重对于泥土语言的强化,对于在创作过程中的手工痕迹进行放大,颠覆了传统陶瓷创作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并对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特色和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当代陶瓷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作为精神文明的陶瓷艺术也得到了人们的追捧。艺术源自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回归于生活是艺术产生的真谛所在。陶瓷艺术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涌现出来,且其作品的语言表达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理论上的探索现创新也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江苏陶瓷》2000,33(4):1-4
1 前 言 宜兴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浙皖接壤,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以产陶器出名。据史料记载主要品种均为缸坛盆罐。新中国建立以后,经陆续发现的窑址及出土实物并由各方专家考古和研究论证,距今约 4 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已有陶器的出现,东汉 (公元 25~ 220年 )时开始形成的江南的一个制陶中心,烧制釉陶和灰陶,两晋 (公元 265~ 420年 )时期受越窑的影响,早期青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至晚唐 (公元 907~ 936年 )后逐渐湮没。宋以后至明清,均釉陶器和紫砂陶器得到逐步发展,清末至民国年间,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 20世纪 50…  相似文献   

17.
李馨  胡忠胜 《佛山陶瓷》2009,19(2):36-40
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发展演变至今,已探索出既体现东方文化底蕴,又具有中国特色.反映当代人对现实生活真实感受的创作手法。本文从综合系统角度分析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手法表现及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8.
李辉 《佛山陶瓷》2023,(6):144-146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人民的审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当代陶瓷雕塑是一种文化形式,其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文化,还融合了当代的文化,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也能够明显的感知到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创新手法,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以及当代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当代艺术语境下的陶瓷雕塑的转型为视角,分析与探究中国传统陶瓷工艺与当代陶瓷雕塑融合的可能性,转型路径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统”与“当代”二者的关系,文中明确提出:第一,构建新时代陶瓷雕塑的核心语言;第二,构建当代陶瓷雕塑的审美体系;第三,构建民族本体语言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20.
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美是属于我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象征。当意境作为陶瓷雕塑创作中的审美标准时,便使陶瓷雕塑创作有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审美,对当代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有十分积极的影响。陶瓷雕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追求意境美,用直观的物品来展示意境的存在,通过陶瓷雕塑作品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为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赋予一定的艺术审美和情感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