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查阅相关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勘探出土瓷片、整器资料与相关研究结论,对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进行比较,发现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褐瓷、黑瓷瓷片及残器与吕大临家族墓出土的瓷器,从形制、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等具有明显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研究后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相当...  相似文献   

2.
有关青花瓷器的起源,历来争论颇多。或有观点认为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或有观点反对这一判断。而人们对于青花瓷器成型和初兴于元代.则是没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3.
刘珂艳 《中国陶瓷》2007,43(12):68-69
变形莲瓣纹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出现装饰纹样,并一直被认为是对伊斯兰教莲花拱门的模仿。文章通过从建筑、宗教、纹样具体造型特征分析,对纹样发展来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以往研究中有关洪武二十六年官用瓷器窑厂行移南京未遂所提出各项因素进行了逐一辨析,除了制瓷原料运输成本会在行移南京后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证据表明会在诸如“运输破损率”“建窑等设备成本”“工匠成本”等方面带来生产上成本显著增加,至于所谓行移南京后“生产缺陷”风险陡然增加也是纯属思之多余。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明洪武二十六年后饶州府和处州府两地官用瓷器烧造事宜行移南京未遂是受到了明洪武八年凤阳中都罢废事件的影响,即明洪武二十六年至明洪武三十五年之间朱元璋政府对大量征调人匠一直持有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日照苏家村遗址位于鲁东南沿海地区,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中期一处重要的环濠聚落。该遗址新出土的钱山漾文化细长颈袋足鬶(M45:5)作为目前已知南方系陶鬶布最北的一件,揭示出公元前2300年前后中国南北方的区域文化交流。本文通过对苏家村出土钱山漾文化红陶鬶、其他龙山文化红陶鬶及部分苏家村黑陶的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苏家村本地生产钱山漾文化红陶鬶的可能性,表明龙山文化早中期的制陶业的发展可能伴随着南方系制陶工匠的迁徙。  相似文献   

6.
隋唐运河所出古瓷以新、亮、净、精让藏家、专家深感震撼!所出古瓷窑系涵盖南北近百个窑口,时代跨越隋、唐、宋、元几百年,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天然古瓷宝库。优质的运河环境为遗存的古瓷提供了原生态的保存环境。很多器物出土时犹如新出窑一般,当时的精品瓷器烧成后都是原封不动的打包运往各处,被黄泛掩埋,遗落运河后遭河沙掩埋一梦千年,适当的湿度、盐碱度和缺氧环境将这些精美的瓷器瞬间凝固在那永恒的一刻—感谢我们祖先鬼斧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古代陶器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能很好地反映陶器的种类和烧制工艺等信息.本文采用数码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多种仪器分析了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出土的一件西周陶鬲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陶鬲陶土的成分中含有石英、白榴石、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莫来石、白云母、硅线石和钙长石等.羼和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  相似文献   

8.
以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青花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青花瓷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青花瓷胎中Al2O3含量均值为22.2%,明显高于景德镇周边瓷石原料,应为使用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青花瓷釉采用了釉灰加釉果的配方,釉灰和釉果的使用比例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2004年,五代时期南汉国德陵和康陵在广州小谷围岛的考古发掘中得以确认,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瓷器和釉陶器,为广东地区五代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该项发掘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占新发现.通过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发掘出土的部分陶瓷标本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显微结构等的测试与分析,并通过与广东本地窑口和...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的一件串饰上6个玻璃珠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视频系统、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表面形貌、钻孔方式、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6个玻璃珠属于中国本土生产的铅玻璃;单色玻璃珠采用熔融铸造成型法制成,而蜻蜓眼玻璃珠是先制作单色玻璃基体,再将分开制作好的眼眶嵌入到单色玻璃基体中;钻孔方式有单面钻和模具预先留孔;铜或铁元素是作为着色剂使用;这批玻璃珠中气泡较多,总体来看其制作工艺较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