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波辅助提取牡丹籽粕多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牡丹籽粕多糖(PA)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超临界萃取牡丹籽油后的籽粕中的多糖,探讨微波处理时间、功率、粒度和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3,5-二硝基水杨酸盐法定量分析多糖含量,用DPPH和脂质过氧化法分析牡丹籽粕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固液比>微波处理功率>籽粕粒度>微波处理时间,牡丹籽粕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480 W,提取时间8 min,粒度120目,固液比1:25 (w/v),此条件多糖得率为9.21%。牡丹籽粕多糖溶液能有效的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卵黄组织匀浆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体外实验牡丹籽粕多糖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可成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本研究为牡丹籽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5.
以脱脂后的漆树籽粕为原料,采用热回流提取漆树籽粕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一步研究漆树籽粕多糖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80℃和提取次数2次,此时籽粕多糖的得率为1.561%。漆树籽粕多糖对清除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8.515 mg·m L~(-1)和7.03 mg·m L~(-1),当漆树籽粕多糖的浓度为25 mg·m 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1.5%,当浓度为10 mg·m L-1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4%。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漆树籽粕多糖抗氧化活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脱脂后的漆树籽粕为原料,采用热回流提取漆树籽粕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一步研究漆树籽粕多糖对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80℃和提取次数2次,此时籽粕多糖的得率为1.561%。漆树籽粕多糖对清除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8.515 mg·m L-1和7.03 mg·m L-1,当漆树籽粕多糖的浓度为25 mg·m L-1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61.5%,当浓度为10 mg·m L-1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4%。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漆树籽粕多糖抗氧化活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碱溶酸沉法对牡丹籽粕中的蛋白进行提取。选取料液比、pH、时间和温度进行单因素研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蛋白的物化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5 g/mL,pH10.6,温度55℃,时间130 min时,蛋白得率为23.81%±0.04%。在此条件下获得的牡丹籽粕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分别为3.72和3.67 g/g;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pH2~4时均明显降低,pH4时最小,pH6~10之间时,起泡性持续增加,泡沫稳定性明显上升后略有下降;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p H增大而增加,与粒径和Zeta电位所反映的结果相符。本研究为牡丹籽粕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有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水-有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实现"边提油边脱胶",省去了油脂精炼的脱胶步骤,简化了牡丹籽油的后续精炼。利用响应面分析得到牡丹籽油最优提取条件及提取条件对牡丹籽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牡丹籽粉末和水的添加比例为6 g/m L时,水-有机溶剂提取脱胶效果和传统高温水化脱胶效果相当;响应面分析可知,料液比和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时间和抗氧化活性呈负相关,而温度和抗氧化活性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综合考虑溶剂用量、牡丹籽油的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 m L/g,温度58℃,时间70 min,此条件下,提取率预测值为31.36%,实际值为30.78%,DPPH·清除率为85.12%。 相似文献
9.
利用制备的牡丹籽粕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以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为牡丹籽粕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进行蛋白酶的筛选,选取最佳的碱性蛋白酶对碱溶酸沉法制备的牡丹籽饼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加酶量、pH和酶解温度对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响应值,对牡丹籽粕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底物浓度0.7%、酶解时间2 h、酶用量4.60%、酶解温度56℃和pH8.0。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49%;经17种水解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必需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32.2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微滤-纳滤二级膜分离的方法对牡丹籽粕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及验证。选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混合纤维素(MCE)、聚丙烯腈(PAN)、水系醋酸纤维(CA)和聚酰胺(PA)8种材料微滤膜对牡丹籽粕黄酮类化合物(PSMF)提取液进行初级分离。纳滤膜为实验室自制的有机硅/PA复合膜。结果表明,PSMF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提取温度50 ℃,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PSMF提取量为(240.28±2.25)μg/mL。将粗提液稀释10倍用于比较8种不同微滤膜对于PSMF粗提液的过滤效果,发现PA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复合膜对PSMF存在较好的纯化效果,且分离后黄酮水溶性提升至90%以上。经过800 ℃煅烧之后,原料液的残余质量为1.43%,PA膜分离液的残余质量为0.76%,BTESE/PA复合膜降至0.26%,杂质更少纯度较高。对比其分离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分离后的·OH、DPPH·清除率以及还原力有所提升,O2−·清除率由79.94%下降至64.82%。本研究对牡丹籽粕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PSMF是一种新型的植物黄酮资源,组成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L9 33),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 )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和亚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60 m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 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12.
13.
以茶籽粕为原料,用碱法、盐法和缓冲液法提取茶籽蛋白,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盐法的茶籽蛋白得率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盐法最佳提取条件为硫酸铵浓度0.005mol/L,料液比1∶50,时间180 min,pH 10;在盐法最佳提取条件下,茶籽蛋白得率为5.24%,蛋白质含量为82.65%。3种提取方法所得茶籽蛋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Fe3+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当盐法所得茶籽蛋白在质量浓度8.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4.78%,优于碱法和缓冲液法所得茶籽蛋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牡丹籽粕蛋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粕蛋白提取工艺,并对牡丹籽粕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做出测定。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得率影响因素为: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在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70℃、pH9、提取时间45 min的最佳条件下,牡丹籽粕蛋白的得率为79.83%±1.22%。SDS-PAGE显示,牡丹籽蛋白有五种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别有两种在15~25 kDa之间,有两种在35~40 kDa之间,有一种在55~70 kDa之间。傅里叶红外显示,牡丹籽粕蛋白中主要为α-螺旋和β-折叠,同时含有分子间氢键和少量碳水化合物。扫描电镜显示,牡丹籽粕蛋白中主要由β-折叠构成。与大豆蛋白、花生蛋白、豌豆蛋白对比发现,牡丹籽粕蛋白具有较好的持油性,达到4.5 g/g,和大豆蛋白相似的起泡性和乳化性。本研究可为牡丹籽粕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火麻籽粕多酚的提取工艺及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火麻籽粕中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4个方面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微波功率311 W、微波时间3.2 min、微波温度50℃、液料比50∶1(mL/g),在此条件下火麻籽粕多酚实际提取量为5.86 mg/g,与理论提取量相对误差仅为0.34%。试验所选浓度范围内,相较于VC,火麻籽粕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更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以花椒籽为原料,主要研究花椒籽仁与籽壳脱脂后的基本化学成分、蛋白等电点、氨基酸组成、亚基组成以及蛋白组分等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脱脂后的花椒籽仁和籽壳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1. 17%、8. 54%,其蛋白等电点分别为3. 5、4. 5。花椒籽仁脱脂粉的氨基酸总量为43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7. 31%,籽壳脱脂粉的氨基酸总量为4. 07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26. 78%,两者主要的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采用Osborne法对蛋白分类,花椒籽仁中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 76%、72. 06%、15. 80%、1. 22%,籽壳中相对应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3. 12%、56. 54%、21. 45%、3. 25%。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花椒籽仁粗蛋白有7个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0~66. 200 k Da之间,籽壳粗蛋白有2个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8. 400~35. 000 k Da之间;花椒籽仁4种蛋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0~45 k Da之间,花椒籽壳4种蛋白组分分布范围较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4. 4~35 k Da之间。 相似文献
18.
以脱壳与带壳牡丹籽为材料,分别采用液压压榨、亚临界流体萃取、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螺旋压榨、正己烷萃取5种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牡丹籽油,测定其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种牡丹籽油中多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牡丹籽油中多酚、总黄酮含量与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区分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品质,即亚临界流体萃取、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正己烷萃取>液压压榨、螺旋压榨。因此,牡丹籽油中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椪柑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压榨及亚临界丁烷萃取工艺,得到椪柑籽油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所得椪柑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时间2 min、微波功率900 w和喷水比例2.10%,出油率达到27.12%;亚临界丁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43 min,出油率达到10.0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49.60 μg/g)和柚皮苷含量(30.07 μg/g)分别高于压榨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17.29 μg/g)和柚皮苷含量(28.30 μg/g)。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0 mg/mL,亚临界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48.66%,总抗氧化能力为0.123 mmol/L。压榨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4.34%,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5.11%,总抗氧化能力为0.102 mmol/L。因此,亚临界椪柑籽油比压榨椪柑籽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